| 
 新書推薦: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162.8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60.5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85.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437.8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售價:HK$ 
			63.8
 
  《 
			东方美学口袋书 华夏青铜
			》
 售價:HK$ 
			43.8
 
  《 
			初识密码学
			》
 售價:HK$ 
			140.8
 
  《 
			政策与对策 宋代政治史探索 大沨丛书009
			》
 售價:HK$ 
			94.6
 
 
 | 
         
          | 內容簡介: |   
          |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医学影像学专业第五轮规划教材,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与临床实践,编写中力求进一步提高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为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日后从事医学影像学工作提供必须的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书包括普通X线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DSA检查技术、磁共振检查技术和核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  
         
          | 關於作者: |   
          |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影像技术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放射医学质控中心副主任;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 目錄: |   
          |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X 线检查技术 /1
 一、 特点 /1
 二、 主要用途 /1
 三、 主要内容 /1
 四、 限度 /2
 第二节 CT 检查技术 /3
 一、 特点 /3
 二、 主要用途 /3
 三、 主要内容 /4
 四、 限度 /4
 第三节 MRI 检查技术 /4
 一、 特点 /4
 二、 主要用途 /5
 三、 主要内容 /5
 四、 限度 /6
 第四节 DSA 检查技术 /6
 一、 特点 /6
 二、 主要用途 /6
 三、 主要内容 /7
 四、 限度 /7
 第五节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 /7
 一、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特点 /8
 二、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主要用途 /8
 三、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主要内容 /8
 四、 影像存储的限度 /9
 五、 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 /10
 第六节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和评价/ 11
 一、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 / 11
 二、 医学影像质量评价 /12
 三、 X 线影像的质量控制 /12
 四、 CT 图像的质量控制 /12
 五、 MRI 图像的质量控制/13
 六、 DSA 图像的质量控制 /14
 七、 各种检查方法优选 /14
 第七节 影像检查安全与医院感染防控 /16
 一、 设备安全 /16
 二、 患者安全 /16
 三、 工作人员安全 /17
 四、 影像检查医院感染防控 /17
 第二章 X 线检查技术 /20
 第一节 X 线影像质量基本因素 /20
 一、 符合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要求 /20
 二、 影像的光学密度与灰度 /20
 三、 影像对比度和锐利度 /21
 四、 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 /21
 五、 噪声和伪影 /22
 第二节 X 线摄影条件基本因素与自动曝光控制 /22
 一、 X 线摄影条件基本因素 /22
 二、 X 线摄影自动曝光控制 /25
 第三节 X 线摄影基础知识 /26
 一、 解剖学基准线和面 /26
 二、 X 线摄影基准线和面 /27
 三、 X 线摄影体位、方向、方位及命名原则 /28
 四、 体表解剖标志 /29
 五、 X 线摄影技术操作原则和步骤 /31
 第四节 普通X 线检查技术 /33
 一、 透视 /33
 二、 X 线摄影技术 /33
 三、 乳腺X 线检查 /51
 四、 口腔X 线检查 /54
 第五节 造影检查 /59
 一、 对比剂 /59
 二、 普通造影检查技术 /65
 第三章 CT 检查技术 /79
 第一节 CT 扫描方式 /79
 一、 定位扫描 /79
 二、 非螺旋扫描 /79
 三、 螺旋扫描 /80
 第二节 CT 图像特点和影响因素 /82
 一、 CT 图像特点 /82
 二、 CT 图像质量的评价指标 /83
 三、 影响CT 图像质量的因素 /85
 四、 剂量与图像质量 /88
 五、 提高CT 图像质量的方法 /91
 第三节 CT 检查方法 /92
 一、 检查前准备 /92
 二、 平扫 /93
 三、 增强扫描 /93
 四、 CT 灌注成像 /96
 五、 定量CT /99
 第四节 人体各解剖部位CT 检查技术 /101
 一、 颅脑 /101
 二、 头颈部 /102
 三、 胸部 /104
 四、 腹部 /105
 五、 盆腔 /106
 六、 脊柱 /107
 七、 四肢及关节 /108
 八、 心脏、大血管和四肢血管 /109
 第五节 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 112
 一、 2D 图像后处理技术 / 112
 二、 3D 图像后处理技术 / 113
 三、 能谱CT 后处理技术 / 116
 四、 人工智能后处理技术 / 119
 第四章 MRI 检查技术 /120
 第一节 MRI 物理原理 /120
 一、 磁共振现象 /120
 二、 弛豫 /120
 第二节 MR 硬件设备及成像 /121
 一、 MR 硬件设备 /121
 二、 MR 信号及加权成像 /122
 三、 MRI 的空间定位及K 空间 /123
 第三节 常用脉冲序列和影响图像质量的成像参数 /124
 一、 常用脉冲序列及其临床应用 /124
 二、 影响图像质量的成像参数 /134
 第四节 流动现象、伪影及其补偿技术 /137
 一、 流动现象及其补偿技术 /138
 二、 常见伪影及其补偿技术 /139
 第五节 MRI 对比剂 /143
 一、 增强机制 /144
 二、 分类 /144
 三、 应用 /145
 第六节 MRI 检查安全 /147
 一、 安全性 /147
 二、 安全要求 /149
 第七节 人体各解剖部位MRI 检查技术 /149
 一、 检查前准备 /149
 二、 基本检查方法 /150
 三、 颅脑 /150
 四、 鞍区 /151
 五、 眼眶 /151
 六、 鼻及鼻窦、鼻咽部、颌面 /152
 七、 咽喉部及颈部 /152
 八、 脊椎与脊髓 /152
 九、 胸部 /153
 十、 乳腺 /153
 十一、 腹部 /154
 十二、 盆腔 /154
 十三、 关节 /154
 第八节 MR 特殊成像技术 /157
 一、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157
 二、 心脏MRI 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161
 三、 MR 水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164
 四、 磁共振波谱成像及其临床应用 /167
 五、 磁共振功能成像 /169
 六、 磁敏感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178
 七、 组织抑制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179
 八、 周围神经MRI 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182
 第五章 DSA 检查技术 /185
 第一节 DSA 成像概述 /185
 一、 基本原理 /185
 二、 图像采集 /186
 三、 影像处理 /187
 第二节 DSA 成像方法 /188
 一、 减影方式 /188
 二、 检查技术 /189
 三、 操作流程 /193
 第三节 DSA 的临床检查技术 /194
 一、 检查前准备 /194
 二、 头颈部DSA 技术 /194
 三、 胸部DSA 技术 /198
 四、 心脏与冠状动脉DSA 技术 /200
 五、 腹部DSA 技术 /205
 六、 盆腔DSA 技术 / 211
 七、 四肢DSA 技术 /212
 推荐阅读 /217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219
 |  
         
          | 內容試閱: |   
          | 本版《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在前4 版的基础上,根据“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影像人才培养要求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最新发展修订的。医学精准、影像先行,医学微创、影像支撑。临床诊治疾病的模式已经由“经验医学”转变为“循证医学”,并正在向“精准医学”发展。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特别是国产设备的高速发展,将医学影像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要求影像科诊断医师必须熟悉影像检查技术,了解影像数据的产生、采集和处理等流程。只有在理解图像来源的基础上分析图像,才能对疾病做出精确的诊断。 本教材采用纸数融合,在纸质版教材的基础上拓展数字内容,涵盖视频、动画、微课等,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点更加生动,使抽象的各类检查技术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对检查技术的原理、内容、操作技术与图像质量等更好地理解与吸收。同时为贴合新时代学习模式和学习行为,针对医学生影像岗位胜任力,在纸质版内容的基础上,选择经典影像检查技术和有挑战度的检查方式,录制本教材配套的线上金课,进一步提高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性;并编写了紧扣本教材重点难点的在线题库,有助于加强学生知识点消化吸收,强化应用。
 本教材共5 章,强调影像检查技术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以期促进医学影像同质和检查结果互认。第一章除介绍X 线、CT、MRI、DSA 检查技术的应用,医学影像信息与各类影像质量管理和评价外,新增影像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影像检查安全与医院感染防护。第二至第五章分别具体介绍X 线、CT、MRI、DSA 检查技术在各系统和部位的检查方法,对比剂应用和图像质量控制等。编写过程中,结合教学中教师、学生反映的问题和临床实际应用情况,淘汰已经过时的检查技术,删除较难理解且不实用的内容,增加近年医学影像新技术、新发展、新趋势。力求内容夯实,浅显易懂,适合医学影像诊断与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教学使用。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少缺点、不足,请读者指正,以便改进。
 李真林
 2022 年6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