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历代图书总目·哲学卷(全20册)
》
售價:HK$
2200.0

《
RNA时代(诺奖得主解密RNA分子如何创造生命的新奇迹)
》
售價:HK$
86.9

《
无论在哪儿都是生活(中国好书奖、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奖特别奖得主肖复兴新作)
》
售價:HK$
52.8

《
绝美克孜尔:细品中国石窟奇迹
》
售價:HK$
184.8

《
隋唐与东亚
》
售價:HK$
63.8

《
理解集(1930-1954)(阿伦特作品集)
》
售價:HK$
118.8

《
智慧储能革命 揭示储能行业的技术路线与底层逻辑 洞见能源革命的未来图景
》
售價:HK$
86.9

《
身体知道幸福:发现感恩、幸福与喜悦的意想不到的方式
》
售價:HK$
86.9
|
| 內容簡介: |
政教关系问题既集中体现了启蒙与信仰的内在张力,也与当代政治的诸多困境息息相关。在西方近代政治哲学中,政教关系可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主张以政治统摄宗教,教权归于政权,以马基雅维里、霍布斯、斯宾诺莎为代表。第二种模式主张政治与宗教分离,政治与宗教属于不同领域,进而批判宗教的迷信,主张对宗教的理性化改造,以洛克、休谟、康德为代表。第三种模式主张政治与宗教再结合,政治与宗教在精神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以孟德斯鸠、卢梭、黑格尔为代表。上述三种模式虽有差别,但依然处于启蒙阵营之中,共同塑造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立场。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迈斯特、托克维尔、施米特等反对政治的去宗教化,站在宗教神学立场上对现代政治的合法性发起挑战。对此,既要站在启蒙立场上回应挑战,重申现代政治的基本立场;也要深刻认识现代政治自身所包含的精神性困境。最终,要在启蒙的立场上应对宗教挑战,并把宗教作为文化因素纳入政治的精神之中;同时,通过启蒙原则的自我建构,确立理性主体的道德原则和政治制度的价值立场,丰富现代政治的精神内涵,建立现代精神文化共同体。
|
| 關於作者: |
李育书,1982年生。复旦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博士后。现任教于上海市委党校,曾先后访学于德国耶拿大学(2015),法兰克福大学(2018—2019)。
主要从事德国哲学,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上海哲社一般课题、博士后面上资助课题等省部课题多项,在《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等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
|
| 目錄:
|
第一章 政治与宗教关系问题的由来与限定
一 引言
二 当代政治的困境
三 研究的主要问题
四 研究范围的限定
第二章 政治向宗教夺权
第一节 马基雅维里对宗教权力的发现
一 对基督教的批判
二 对罗马早期宗教的肯定
三 对政治与宗教权力关系的设定
四 异教化的宗教方案
第二节 霍布斯对主权者的宗教赋权
一 政治原理的宗教应用
二 政治与宗教的权力划分
三 信仰问题的进退失据
四 对待宗教的基本立场
五 霍布斯与近代政治哲学的确立
第三节 斯宾诺莎对宗教权力的解构
一 知识的分类
二 先知与使徒的权力
三 国家的基础在契约
四 主权者的宗教权力
五 信仰自由的开启
第四节 小结
一 世俗立场的确立
二 马基雅维里的权力视角
三 霍布斯的哲学论证
四 斯宾诺莎的理性方法
五 政治向宗教夺权与近代国家的形成
第三章 政治与宗教分离
第一节 洛克对政治与宗教的区分
一 政治与宗教的分离
二 内外之分原则的确立
三 对宗教的理性化改造
四 权利保护的政治着眼点
五 洛克的自然神论特征
第二节 休谟的宗教怀疑主义
一 对历史上宗教形态的考察
二 宗教史视野中的基督教批判
三 怀疑论者的理性信仰
四 政治权力对宗教的节制
五 宗教之可疑的道德意义
第三节 康德的道德神学
一 神学问题的世俗化
二 理性界限内的宗教
三 伦理共同体的神学说明
四 确立政治的道德目标
五 超越近代政治的道德维度
第四节 小结
一 上帝的隐身与远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