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7)
			》
 售價:HK$ 
			93.5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85.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129.8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173.8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71.5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85.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118.8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本书通过挖掘形式语义学的哲学与逻辑学假设,探讨形式语义学的学科地位,为形式语义学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通过探索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思想资源,为形式语义学与维特根斯坦哲学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 |  
         
          | 內容簡介: |   
          | 形式语义学是在做什么?它的哲学假设是什么?它采用的方法是什么?这些方法如何反映它的哲学的和逻辑的起源?维特根斯坦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维特根斯坦关于伦理的看法是什么样的?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与蒙塔古的“普遍语法”之间真的无法调和吗?本书作者试图通过10多篇论文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给出了合理的解答。 本书通过挖掘形式语义学的哲学与逻辑学假设,探讨形式语义学的学科地位,为形式语义学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通过探索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思想资源,为形式语义学与维特根斯坦哲学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此外,本书还深入讨论了维特根斯坦的伦理思想,为维特根斯坦的伦理观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解释。对于那些希望了解形式语义学以及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学者而言,本书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 關於作者: |   
          | 司马亭(Martin Sokhof),阿姆斯特丹大学荣休教授,清华大学金岳霖逻辑学教授;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曾担任欧洲研究基金委副主席,荷兰皇家科学院与荷兰科学基金委“中国委员会”主席。研究领域包括哲学语义学、维特根斯坦哲学等。合作论文“动态谓词逻辑”被评选为1991年分析哲学十佳论文。 |  
         
          | 目錄: |   
          | 意义、解释与语义学 1 手还是锤子?
 ——论语义学中的形式语言和自然语言 23
 人工语言的作用 57
 自然语言能否在一个形式系统中被理解? 70
 美好生活与虚拟自我 88
 没有希望或恐惧的生活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关于美好生活观念的斯多葛因素 97
 对纯粹的追求:新维特根斯坦的另一种视角 117
 哲学的终结?
 ——挑战自然主义的一个维特根斯坦式的视角 140
 伦理与道德、原则与实践 167
 形式语义学与维特根斯坦:一个备选方案? 185
 意义的体系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与形式语义学 210
 译后记 249
 |  
         
          | 內容試閱: |   
          | 《走向意义:形式语义学与维特根斯坦》汇集了过去20多年来我独立完成的 若干论文。这些论文讨论了形式语义学的本质和维特根斯坦哲学这两个不同但相
 关的主题。
 我受过哲学和语言学的训练。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开始从事自然语言的
 形式语义学工作,大概工作了25年。在这一领域,我的研究是一项合作型的事业。
 早期,我与耶罗恩·格罗内迪克(Jeroen Groenendijk)合作,后来与弗兰克·维特
 曼(Frank Veltman)合作,再后来又与扬·范·艾克(Jan van Eijck)和汉斯·坎普
 (Hans Kamp)合作。这项事业涉及疑问句的语义和语用、动态语义学、信息和
 话语,以及其他一些主题。
 21世纪初,我的注意力转向了另一个问题,它更注重方法论和哲学的本质:
 形式语义学是一种什么样的智力事业?它的哲学假设是什么?它采用了什么样的
 方法,这些方法以什么方式反映了它的哲学起源和逻辑起源?
 多年来,维特根斯坦一直是我的“业余爱好”,先是在教学方面,后来又在
 研究中。在这一领域,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维特根斯坦关于伦理的看法,以及他
 关于宗教信仰、美学和神学的观点。我的第一本主要著作是2002年出版的《世
 界与生活为一》(World and Life as One),该书专门研究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工作,尤
 其关注伦理与本体论之间的关系。后来,我的研究集中在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工作上。
 我感兴趣的这两个领域可能看起来毫无关联,但我觉得,并且现在仍然觉得,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几年前,我受邀为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语言和计算研究所
 的杂志写点东西,他们要求所写内容是关于已经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研究,我提
 到了理查德·蒙塔古(Richard Montague)的《普遍语法》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
 坦(Ludwig Wittgenstein)的《哲学研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待语言的方式通
 常被认为是不可调和的。但我不这么认为。
 在刚才提到的小文里,我引用了歌德的《浮士德》中的一段话作为我的座
 
 
 VI
 走向意义:形式语义学与维特根斯坦
 右铭,它是这样写的:
 在我的心中啊,盘踞着两种灵魂,
 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
 以固执的官能贴紧凡尘;
 一个则强要脱离尘世,
 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
 这段话所描述的情感(当然与《浮士德》的其他主题有关)给我的印象是,
 它以一种奇妙而恰当的方式,表达了为什么蒙塔古学派和维特根斯坦学派这两种
 思考语言的方式如此引人入胜。正如我在小文中所写的:
 一个依附于日常世界,而另一个则为它的枷锁而斗争,并超越它。……
 《哲学研究》保留了语言的日常性、不同语境下语言的使用方式、语言的模
 糊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普遍语法”则从这些特性中抽象出来,揭示出
 语言外形所隐藏的普遍原则。
 这是一种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解脱的紧张关系吗?这两种竞争观点之间的
 冲突能以某种方式解决吗?对许多人来说似乎是这样的,他们从中选择了自
 己的立场。但我想知道,形式语义学、蒙塔古风格的成功,真的能证明维特
 根斯坦是错的吗?一旦我们承认维特根斯坦某些观察的敏锐性,我们就要承
 诺拒绝语义学吗?我不这么认为。我敢说,从这里获得的真正洞见与语义学
 的本质有关,而与它的内容或形式无关。确切地说,这件事情,我已经思考
 了一段时间,而且可能还会继续思考很多年。
 这本论文集所收录的论文展示了我的思考中的一些结果。
 它们分为三个部分:语义学哲学、维特根斯坦和“桥梁”。“桥梁”部分所包
 含的论文试图直接面对我的灵魂即蒙塔古式的灵魂和维特根斯坦式的灵魂之间的
 紧张关系。
 我要感谢戴益斌在翻译这些论文时所做的细致工作,以及刘奋荣提出的出版
 这本论文集的可能性。
 司马亭(Martin Stokhof)
 2020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