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售價:HK$ 
			74.8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75.9
 
  《 
			红帆船
			》
 售價:HK$ 
			62.5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41.8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86.9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96.8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50.6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79.2
 
 
 | 
         
          | 編輯推薦: |   
          | 《室内环境设计(微课版)》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例证丰富,涉及面广,可读性强。同时内容注重实用,文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有助于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室内设计,更好地掌握专业的设计方法。 |  
         
          | 內容簡介: |   
          | 室内环境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室内环境设计(微课版)》共分12章,从室内设计的学科背景、学习目标入手,全方位地介绍了室内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用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法,介绍了室内环境设计的含义及要素、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历史及风格、室内绿化设计、人体工程学知识、室内空间与界面设计、室内空间的分类和分隔、室内环境的色彩和照明设计、室内家具与陈设、室内环境材料设计及设计思维方法的创新等内容。 《室内环境设计(微课版)》内容翔实、语言简练、思路清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理论与实际设计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例对室内设计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室内环境设计(微课版)》适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室内设计领域相关专业的读者使用。 |  
         
          | 關於作者: |   
          | 刘晖,现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室内环境设计、电脑软件、室外环境景观设计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与主要参研省、市、厅、校级课题近十项;论文发表于SCI、省级期刊10余篇;编著出版《室内设计基础》教材1部。 |  
         
          | 目錄: |   
          | 第1章 室内环境设计概述 1 1 1 室内环境设计的含义和要求 2
 1 1 1 室内环境设计的含义 2
 1 1 2 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3
 1 2 室内环境设计的要素 7
 1 2 1 空间要素 7
 1 2 2 光影要素 9
 1 2 3 装饰要素 13
 1 2 4 色彩要素 14
 1 2 5 陈设要素 14
 1 2 6 绿化要素 15
 本章小结  15
 思考题  15
 课堂实训  16
 
 第2章 室内环境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17
 2 1 室内装饰风格简史 18
 2 1 1 古代埃及的室内装饰 18
 2 1 2 古代西亚的室内装饰 22
 2 1 3 古代爱琴海地区的室内装饰 27
 2 1 4 古代希腊的室内装饰 29
 2 1 5 古代罗马的室内装饰 30
 2 1 6 拜占庭时期的室内装饰 34
 2 1 7 罗马式时期的室内装饰 36
 2 1 8 哥特式的室内装饰 37
 2 1 9 文艺复兴时期的室内装饰 39
 2 1 10 巴洛克风格的室内装饰 45
 2 1 11 洛可可风格的室内装饰 47
 2 1 12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室内装饰 49
 2 1 13 浪漫主义和折中主义风格的室内装饰 50
 2 1 14 中国古代的室内装饰 54
 2 1 15 古代其他亚洲国家的室内装饰  59
 2 1 16 伊斯兰风格的室内装饰 62
 2 2 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的社会背景与发展 64
 2 2 1 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室内环境设计 64
 2 2 2 现代主义运动时期的室内环境设计 66
 2 2 3 国际主义风格时期的室内环境设计 72
 2 2 4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室内环境设计  76
 2 2 5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以后的
 室内环境设计 79
 本章小结  83
 思考题  83
 课堂实训  83
 
 第3章 室内设计的风格 85
 3 1 传统风格  86
 3 1 1 中国传统风格 86
 3 1 2 欧式古典风格 88
 3 1 3 日式风格 89
 3 2 现代风格  91
 3 3 后现代风格  96
 3 4 自然风格  97
 3 4 1 中式田园风格 97
 3 4 2 英式田园风格 98
 3 4 3 美式乡村风格 98
 3 4 4 法式田园风格 99
 3 4 5 南亚田园风格 100
 3 4 6 韩式田园风格 100
 3 5 地中海风格 101
 3 6 混合型风格 102
 本章小结  103
 思考题  103
 课堂实训  103
 
 第4章 室内绿化设计 105
 4 1 室内绿化的作用 106
 4 1 1 净化空气 106
 4 1 2 组织引导空间 106
 4 1 3 突出重点空间 108
 4 1 4 美化室内环境 109
 4 2 室内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110
 4 2 1 实用原则 110
 4 2 2 美学原则 111
 4 2 3 适量原则 113
 4 2 4 经济原则 113
 4 3 室内绿化的布置方式 114
 4 4 室内植物的分类 117
 4 4 1 观叶植物 117
 4 4 2 观花植物 117
 4 4 3 观果植物 118
 4 5 室内植物的配置 119
 4 5 1 适合玄关的植物 119
 4 5 2 适合客厅的植物 119
 4 5 3 适合卧室的植物 120
 4 5 4 适合餐厅的植物 121
 4 5 5 适合厨房的植物 121
 4 5 6 适合卫生间的植物 122
 4 5 7 适合阳台的植物 122
 本章小结  123
 思考题  123
 课堂实训  123
 
 第5章 人体工程学 125
 5 1 人体工程学概述 126
 5 1 1 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126
 5 1 2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126
 5 2 人体尺度  129
 5 2 1 影响人体尺度数据的因素 129
 5 2 2 人体尺寸 130
 5 2 3 百分位的概念 131
 5 2 4 人体尺寸的应用 133
 5 3 动作空间  133
 5 4 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 134
 5 4 1 座椅的设计 134
 5 4 2 工作面的设计 135
 5 4 3 床的设计 135
 本章小结  136
 思考题  136
 课堂实训  137
 
 第6章 室内空间与界面设计 139
 6 1 室内空间的概念与功能 140
 6 1 1 室内空间的概念 140
 6 1 2 室内空间的功能 142
 6 2 室内空间的界面设计 143
 6 2 1 界面设计的内容、要求及功能特点 143
 6 2 2 顶界面——顶棚设计 144
 6 2 3 底界面——地面设计 148
 6 2 4 侧界面——墙面、隔断的设计 150
 6 3 室内界面的艺术处理 151
 6 3 1 界面的质感 151
 6 3 2 界面的图案与线脚 152
 6 3 3 界面的形状 153
 本章小结  156
 思考题  156
 课堂实训  156
 
 第7章 室内空间的分类和分隔 157
 7 1 室内空间的类型 158
 7 1 1 结构空间 158
 7 1 2 封闭空间和开敞空间 159
 7 1 3 动态空间和静态空间 160
 7 1 4 流动空间 161
 7 1 5 悬浮空间 162
 7 1 6 虚拟空间 162
 7 1 7 共享空间 163
 7 1 8 母子空间 164
 7 1 9 不定空间 164
 7 1 10  交错空间 164
 7 1 11 凹入空间 165
 7 1 12 外凸空间 166
 7 1 13 下沉空间 167
 7 1 14 地台空间 167
 7 1 15 迷幻空间 168
 7 2 室内空间的分隔方式 168
 7 2 1 绝对分隔 168
 7 2 2 局部分隔 169
 7 2 3 象征性分隔 171
 7 2 4 弹性分隔 171
 本章小结  174
 思考题  174
 课堂实训  174
 
 第8章 室内环境的色彩 175
 8 1 室内色彩设计的方法 176
 8 1 1 色彩设计的基本要求 176
 8 1 2 色彩配置的原理 177
 8 1 3 配色规律 179
 8 2 色彩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180
 8 2 1 利用色彩调整室内空间 180
 8 2 2 利用色彩调节室内光线 181
 8 2 3 色彩搭配在室内设计中的
 具体运用 182
 本章小结  184
 思考题  184
 课堂实训  184
 
 第9章 室内环境的照明设计 185
 9 1 室内照明的基本要求 186
 9 1 1 自然采光 186
 9 1 2 人工照明 187
 9 1 3 人工照明的类型 188
 9 2 灯具的选择 190
 9 2 1 灯具的种类和特点 190
 9 2 2 灯具的搭配 193
 9 2 3 灯具安装位置 198
 本章小结  199
 思考题  199
 课堂实训  199
 
 第10章 室内家具与陈设 201
 10 1 家具设计风格和特点 202
 10 1 1 古罗马家具 202
 10 1 2 哥特式风格家具 202
 10 1 3 巴洛克风格家具 203
 10 1 4 洛可可风格家具 204
 10 1 5 明代家具风格 205
 10 1 6 清代家具风格 206
 10 1 7 现代家具风格 207
 10 2 家具在室内环境中的作用 207
 10 2 1 明确使用功能,识别空间性质 208
 10 2 2 分隔空间,丰富室内造型 208
 10 2 3 装饰空间,营造空间氛围 208
 10 3 室内陈设设计 209
 10 3 1 常用的室内陈设品 209
 10 3 2 陈设品的选择 210
 10 3 3 陈设方法 212
 本章小结  215
 思考题  216
 课堂实训  216
 
 第11章 室内环境材料设计 217
 11 1 室内装饰材料的分类 218
 11 1 1 实材 218
 11 1 2 板材 218
 11 1 3 片材 220
 11 1 4 型材 221
 11 1 5 线材 222
 11 2 装饰材料的基本要求 222
 11 2 1 质感 222
 11 2 2 线型 223
 11 2 3 颜色 224
 11 3 装饰材料的选择 225
 11 3 1 建筑类别与装饰部位 225
 11 3 2 场地与空间 225
 11 3 3 地域与气候 226
 11 3 4 民族性 226
 11 3 5 经济性 227
 11 3 6 材料污染和伤害 227
 本章小结  229
 思考题  229
 课堂实训  229
 
 第12章 室内环境设计思维方法的创新 231
 12 1 创新思维的准备 232
 12 1 1 相关资料的收集 232
 12 1 2 手绘草图 233
 12 2 创新设计思维的方法 233
 12 2 1 主题多元化 233
 12 2 2 无限联想 234
 本章小结  234
 思考题  235
 课堂实训  235
 
 参考文献  236
 |  
         
          | 內容試閱: |   
          |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筑设计的延续和深化。一座好的建筑物的设计必须包含内、外空间设计两大部分,也就是说建筑设计创造总体的时空关系,而室内设计则是创造建筑内部的具体时空关系,实际上建筑设计为室内设计创造了条件,而室内设计需要加以调整、充实和发展。 现代室内设计,在设计、施工到使用的全过程中,都强调节省资源、节约能源、防止污染、这符合生态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基本要求。
 本书共分 12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 1章为室内设计的概述部分,阐述了室内设计的含义与要求、室内环境设计的要素,让读者有一个学习的总体框架及学习目标。
 第 2章为室内环境设计的历史与发展,了解室内设计的理论是进行实践活动的基础,因此,本章就室内环境设计的历史与发展进行了相关阐述。
 第 3章承接第 2章的内容,对室内设计的风格进行了具体化的分析,如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等,为今后的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
 第 4章主要是室内绿化设计,介绍了室内绿化的作用、室内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布置方式、室内绿化植物的分类及配置。
 第 5章主要介绍人体工程学,主要包括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百分位的概念及影响人体尺度数据的因素等内容。
 第 6章主要介绍室内空间与界面设计,主要包括室内空间的概念与功能、室内空间的界面设计及其艺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空间界面的共性特点和个性要求、室内界面设计的原则和要点,以运用于今后的具体设计。
 第 7章主要介绍了室内空间的分类和分隔,主要包括室内空间的类型和室内空间的分隔方式。
 第 8章对室内环境的色彩进行介绍,主要包括室内色彩设计的方法和色彩搭配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等内容。
 第 9章主要对室内环境的照明设计进行介绍,主要包括室内照明的基本要求、灯具的种类和选择。
 第 10章为室内家具与设计,讲述家具设计的风格和特点,总结常用的室内陈设品及陈设方法。
 第 11章为室内环境材料设计,详述了室内装饰材料基本要求以及室内装饰材料的分类。
 第 12章为室内环境设计思维方法的创新,讲解室内环境设计创新思维的准备过程和室内环境设计创新思维的设计方法。
 本书由刘晖、王静、张扬三位老师共同编写,其中第 1、2、4、5、9、10章由刘晖老师编写,
 第 3、6、7、8章由王静老师编写,第 11、12章由张扬老师编写,参与本书编写及相关工作的还有代小华、封素洁、张婷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