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永恒的时光之旅
			》 
			 售價:HK$ 
			96.8
			 
			 
	
			  
			《 
			教育人类学田野研究十二讲(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
			》 
			 售價:HK$ 
			42.9
			 
			 
	
			  
			《 
			古代以色列人及其宗教的兴起
			》 
			 售價:HK$ 
			74.8
			 
			 
	
			  
			《 
			动物社会的生存哲学 : 探索冲突、背叛、合作和繁荣的奥秘
			》 
			 售價:HK$ 
			97.9
			 
			 
	
			  
			《 
			猫和花草的刺绣
			》 
			 售價:HK$ 
			53.9
			 
			 
	
			  
			《 
			《史记·货殖列传新诠》 一篇学问世故、治身治国的文章;一个经济、教育大学者的经世解读;奇伟文章在乱世
			》 
			 售價:HK$ 
			41.8
			 
			 
	
			  
			《 
			博物馆里的中国 故宫
			》 
			 售價:HK$ 
			85.8
			 
			 
	
			  
			《 
			海洋治理与中国的行动(2024)
			》 
			 售價:HK$ 
			107.8
			 
			 
	
 
       | 
     
      
      
         
          | 編輯推薦: | 
         
         
           
            名家名著,作者为研究世界文明的专家。研究方法是实证的方法,书涉及的材料极为丰富,观点有科学性以及新颖性,在同类著作中极为杰出。书读者面广。原著继承了作者多年对现代文明发展差异的研究思想,同时也包含了一些新的观点。主要观点:分析了现代大革命发展的文明与历史背景;文明、历史背景与现代性的关系;现代政治体制的动力和革命象征的命运以及现代政治体制在不断变迁的现代文明中的困难。
 原著是作者多年研究的一个提升,既包括了现代研究的传统方法和思想,也包含了最新的政治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本书的文化变迁研究、历史偶然性变革的研究都为本书的立论提供了方法论的保证。
           | 
         
       
      
      
      
      
         
          | 內容簡介: | 
         
         
          |  
            本书运用比较历史和比较分明分析方法研究了当代世界在历史中的社会变迁的文化和结构过程之间的互动,关注了不同现代化和革命过程的内部张力和矛盾,而不是发展的一致过程。本书尤其关注了大革命产生与发展的文明和历史背景,大革命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大革命与现代文明和多样现代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社会变迁、现代性和文明的广泛主题;现代政权中革命象征主义的命运和动力,在现代性不断变革的文明过程中的动力和变革。
           | 
         
       
      
      
      
         
          | 關於作者: | 
         
         
          |  
            S.N.艾森斯塔特(Shmuel N.Eisenstadt)(1923-2010),当代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现代化问题专家,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社会学系的荣休教授,当代新功能主义和现代化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目前一共完成了50多部著作,代表性的作品有《一代又一代》(1956)、《帝国的政治体系》(1963)、《现代化:抗拒与变迁》(1966)、《原教旨主义、宗派主义和革命:现代性的雅各宾要素》(2000)、《民主的悖论:脆弱性、连续性和变迁》(2002)、《大革命与现代文明》(2006)等。其中《帝国的政治体系》为他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声誉,确立了他在研究现代化、革命和文明比较方面的权威地位。他受聘担任国际上许多高校的客座教授,著名的如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苏黎世大学、维也纳大学、伯尔尼大学、斯坦福大学、海德堡大学等。他也获得了很多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奖项。
           | 
         
       
      
      
      
      
         
          | 目錄: 
           | 
         
         
           
            现代化变革中文明的力量(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大革命和现代性的起源及其现实化:一些比较性观察
 第一章 导言:大革命的历史文明框架
 第二章 革命进程和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
 第二部分 革命的“原因”和历史文明框架
 第三章 结构与社会心理原因
 第四章 历史背景——“早期现代性”的矛盾
 第五章 大革命的文明框架——轴心文明
 第三部分 轴心文明的变化和政治动力——革命过程的特征
 第六章 “彼岸世界”文明——印度文明
 第七章 “此岸世界”文明的政治动力——中国儒教政治秩序
 第八章 一神论文明——伊斯兰教
 第九章 基督教文明——欧洲的复合体
 第十章 比较性附记:日本——非轴心革命维新和结论性评价
 第四部分 世界观愿景、管治模式和革命潜力:轴心文明的政治动力
 第十一章 轴心文明的革命潜力
 第十二章 世界观愿景、管治模式和帝国与封建—帝国社会的政治动力
 第十三章 世袭政体中的世界观愿景、管治模式和政治动力
 第十四章 结论性观察——革命的原因、历史背景和文明框架
 第五部分 革命的结果
 第十五章 革命的结果——现代性政治和文化方案的实现
 第十六章 革命的结果——现代社会革命象征的变化:初步的迹象
 第十七章 新背景——民族和革命性国家模式的路径变迁
 译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