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拉开人生差距的关键能力
			》
 售價:HK$ 
			65.9
 
  《 
			创新无限:深圳奇迹启示录
			》
 售價:HK$ 
			75.9
 
  《 
			大家京范 燕都掌故
			》
 售價:HK$ 
			96.8
 
  《 
			写作革命2.0:在所有学科和年级中通过写作提升思维的指南(美国亚马逊高分畅销教育类图书)
			》
 售價:HK$ 
			65.9
 
  《 
			理想国译丛073——他们也是幸存者:纳粹大屠杀亲历儿童的人生与记忆
			》
 售價:HK$ 
			107.8
 
  《 
			蝴蝶的世界:它们的自然史与多样性
			》
 售價:HK$ 
			140.8
 
  《 
			礼记训纂  全2册 十三经清人注疏
			》
 售價:HK$ 
			162.8
 
  《 
			可持续盈利 可再生战略变革释放企业发展潜力(剖析当下环境挑战,探讨企业应对策略,推动企业可持续盈利)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当下的年轻人如果能够摆脱成人世界的刻板期望,活出自我,那么社会的一角就会发生变化,终将重塑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岸见一郎
 ★32堂受用一生的哲学课,朝向只有你能描绘的未来
 日本“自我启发”之父、《被讨厌的勇气》作者岸见一郎新作,用哲学的观点透视工作、家庭、婚恋、亲子养育、衰老等人生事项,用哲学的眼光看待人生中的不确定性。
 ★过好当下,才能抓住未来!一部“以不变应万变”的哲学生活指南
 看到同龄人升职加薪、结婚生子,你是否有过焦虑?
 在工作中受挫,你是否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
 不认同你的声音越来越多,你是否动摇过自己的选择?
 目睹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你是否在担心自己终将被淘汰?
 ……
 身处一个变化的世界,我们总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岸见一郎结合阿德勒心理学与哲学研究所得,启发人们洞悉本质,更好地应对各种现实问题。聚焦自我、生活、情感、工作,以及该如何做出改变5个方面,帮助我们认清生活的意义,把握当下,找到生活中真实的“我”。
 ★为今天而活,收获生命的喜悦
 我们只有“自己”——决定幸福的是自己,不要让自己活在别人的期待之下!
 
 |  
         
          | 內容簡介: |   
          | 人类这种高级动物,总是一不留心就看向未来,试图未雨绸缪而陷入焦灼不安。事业、家庭、婚恋、健康、抚育子女、赡养老人……担忧的事情太多,感觉无常的事情也太多,可是越渴望掌控,越心生忐忑,以致过不好当下,也抓不住未来。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日本“自我启发”之父、享誉亚洲的超级畅销书作家岸见一郎,以新冠疫情引发的思考为依托,结合30余年的阿德勒心理学和哲学研究,在本书中深入探讨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怎样才能确定自我、如何判断个人价值、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幸福、如何与父母和孩子相处、为什么工作、无法工作怎么办,等等。
 作者通过“我”、生活、爱、工作,以及我们可做的力所能及的事5个方面,将“生命的意义”“人的价值”“共同体感觉”等哲学思想作为指导方法,帮助人们重新看待“活着”这件事,在人生这条航船上不惧风雨,平稳前行。
 |  
         
          | 關於作者: |   
          | [日]岸见一郎 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咨询师、顾问。1956年生于京都,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满期退学(专攻西洋古代哲学史)。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专业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被誉为日本“自我启发”之父。
 著有《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我不想活得这么累》《向阿德勒学习》等。其中《被讨厌的勇气》一经出版,就在日本引起了巨大轰动,成为超级畅销书,掀起了一股了解和学习阿德勒心理学的狂潮。
 |  
         
          | 目錄: |   
          | 序言 “疫情后”的生活之道 前路迷茫,仍要心怀希望 /002
 直面不安,继续生活 /005
 盲目乐观不会带来幸福 /006
 最大的恐惧来自绝望 /008
 鼠疫暴发时与绝望相处的人们 /009
 回到原来的生活 /011
 谁都有可能是新冠肺炎感染者 /014
 接受人生的局限 /015
 幸福不是“等来的”,而是“找到的” /016
 重要的东西并不多 /017
 不必计算剩余时间 /019
 超越善恶,接纳他人 /021
 疾病本身不是敌人 /023
 放下分别心 /024
 见不到面的相处之道 /026
 第一章 关于“我”
 危机四伏下的生存之道 /030
 人生本就身处一片迷雾 /033
 只有自己能够决定一切 /034
 世间百态,我就是我 /036
 人们都喜欢坏结局的爱情故事 /038
 为什么看到别人幸福会焦虑? /039
 为何介意周围的眼光? /041
 成功是“过程”,幸福是“存在” /042
 从无谓的比赛中退场 /044
 “我”把偶然当成了命运 /046
 命中注定是真的吗? /048
 是偶然还是命运? /049
 不要拿命运当作借口 /051
 活在今天,为生命喜悦 /053
 我们只有“自己” /055
 模仿也学不会本质 /057
 想要被表扬是种“坏习惯” /058
 容忍犯错的自己 /060
 别人没有那么关注你 /061
 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之下 /063
 第二战场上的人们 /065
 职场暴力因何而起? /068
 所有的责骂都是职场暴力 /069
 为什么会有“喷子”? /070
 我看起来幸福吗? /073
 孩子不是“夸大”的 /075
 决定幸福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076
 被认可欲的陷阱 /077
 为求关注,假装不幸 /079
 生活里的审判官 /081
 共同体感觉 /084
 批评掩盖了真正的情感 /086
 居高临下的关系 /087
 弥合社会分裂 /089
 第二章 关于“生活”
 生存价值就在此时此处 /092
 生存价值的两层含义 /094
 对未来能否抱有希望? /096
 看不到未来希望的人该怎么办? /097
 活着就是对他人的贡献 /099
 活着就有价值 /101
 不必满足他人的期待 /103
 活着就是善 /105
 即便如此还在坚强生活 /108
 在痛苦中活着的意义 /111
 活着就好 /112
 与死亡面对面 /114
 死没有优劣之分 /116
 有所执着反而死不瞑目 /119
 人生不是马拉松,而是一场舞会 /120
 不死的“我” /122
 遗忘很正常 /124
 身心不可分割 /125
 大脑是心灵的工具 /126
 与死后的“我”相处 /128
 第三章 关于“爱”
 结婚不是爱情的终点 /132
 “疫情离婚”不增反减? /135
 什么是幸福? /136
 共同目标有可能不会实现 /137
 婚后生活并不单调 /139
 恋爱没有条件 /141
 抛开爱情的条条框框 /143
 爱人无法陪你走到最后 /145
 就算见不到 也能紧紧相连 /147
 即使摸不到也能感受到 /151
 父母不会因为抚育孩子而成长 /153
 抚育孩子不意味着牺牲自我 /156
 我们能够爱年迈的父母吗? /159
 被爱绑架的照料 /162
 理想家庭由自己创造 /164
 不能勉强他人自助 /167
 关系中的分裂很正常 /168
 第四章 关于“工作”
 工作不是人生大事 /172
 如果突然无法工作 /172
 工作本身就是生活意义吗? /173
 接受工作的标准 /175
 你的工作对他人有贡献吗? /177
 为了生活而工作 /179
 人工智能不是神 /181
 不必恐惧人工智能 /184
 充满随机性的“人” /185
 退休后不变的“我” /188
 工作的目的是幸福 /190
 退休的转折点 /191
 不要以生产性评价人 /193
 没有钱也能活 /195
 虚荣心是幸福的对立面 /198
 哲学家与金钱 /200
 钱带来的是成功不是幸福 /202
 榨取人生价值 /204
 劳动时间无法衡量工作本质 /209
 理应为志愿者支付报酬 /211
 人生不是战场 /213
 名义上的正义是战争的开始 /215
 新冠病毒和战争没有联系 /217
 第五章 我们的力所能及
 走出价值相对主义 /223
 什么是“理念”? /225
 为什么深陷虚无主义容易被洗脑? /227
 现在就可以行动 /228
 愤怒只能把距离拉远 /230
 人生重要的事情 /233
 事不关己也不能高高挂起 /235
 我首先是人 /236
 共同体的理想目标 /238
 可持续的共同体 /239
 慢慢地改变 /242
 转身 /245
 一个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247
 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250
 |  
         
          | 內容試閱: |   
          | 前路迷茫,仍要心怀希望 如今,有许多人因为看不清前路而感到不安,但是人生前路本就不可知。既然这样,为何还会抱有执念?这是因为人一旦找不到方向,就会感到不安。
 倘若人生已是定局,我们也知晓了今后会发生的种种,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先不管意义一说,如果能够洞悉未来,岂不是了无生趣?
 如果在出发前就能预料到旅途中的所有,那么便失去了旅行的意义。人们在旅行前都会制订计划。当然,也有不管计划说走就走的人,但至少要确定“去哪儿”,否则旅行无从谈起。有时,就算精心准备了计划,仍会发生许多意外。如果旅途中碰上的全是麻烦,那肯定谈不上愉快。然而,真实的旅途不可能有如此多的艰难险阻。
 我们无法预料旅途中会发生的事情,也许会有麻烦,但不会全是。想办法解决之后,我们继续前行。正因为如此,旅行才是快乐的。
 
 直面不安,继续生活
 谁能预想到新冠肺炎疫情会给生活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上一次我有这样的感受是在 2011 年的 3·11 日本地震,尤其是在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
 有些人认为疫情已经结束,恢复了以往的日常,但是距离人们真正过上从前的生活或许还要等许久。今后的生活会是怎样,无人知晓。当然,我们衷心希望疫情的阴霾能够尽早散去。我们不能整日感伤叹息于疫情中失去的东西,而应该思考现在能做的事情。因为在一切回归原样之前,我们只能怀抱希望地等待。
 就算我们现在很幸运没被感染,以后也有可能“中招”,这事谁也说不准。我们已经克服了人生中的无数困难,但前方等待我们的或许还有其他困境。
 人们在旅途中或许会遇上事故或灾害,但不会因为这一点而放弃出行。人生也是如此,我们不应该为不一定会发生的事情而选择放弃。
 生老病死,任谁也逃不出这个循环,从出生开始便是苦旅,直至死亡。因此古希腊人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从未出生,既然已经来到这苦难的世界,最大的幸福就变成了尽早解脱。
 但是,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人生的目标绝不是死亡。人固有一死,如何度过这一生才是关键。旅途中可能遇到的麻烦不会成为出发的阻碍,人生苦短也不能成为放弃生活的理由。
 无论是旅行还是人生,又或是在汹涌的疫情之下,我们不能天真地认为风平浪静,万事大吉。让人盲目乐观的只是假象,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
 现在绝对不是安全的时候,无法悠哉生活,我们应该直面不安,继续生活。
 
 盲目乐观不会带来幸福
 不仅是新冠肺炎,我们无法控制许多疾病,即使是十分注意身体的人,也难免会患病。因此,我们不能幻想自己不会被感染,而要知道有被感染的可能性,做好预防。
 在奥斯威辛集中营,1944 年的圣诞节至 1945 年的新年这段时间去世的人是最多的,原因既不是苦役,也不是饥饿或传染病。当 时许多人满心期待着可以在圣诞节回家,然而圣诞节当天期待落空,无数人在绝望中心力交瘁而死。对他们来说,那份失落可想而知。
 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母亲因为脑梗死住院,我因为欠缺相关的知识,所以根本没想过如此年轻的母亲竟会遭此不幸。母亲当时已右半身麻痹,她举起左手笑着对我说:“等你生了孩子,我就用这只手来抱他。”可她却没能等到那一天。
 病情的恶化超乎所有人的想象,短短一个月内,母亲的状态越来越差,随后并发肺炎,昏迷失去意识,突然撒手人寰。那一刻,我明白了世事无常,也明白了事与愿违。
 当然,也有人从小就被溺爱,事事尽如人意,一路顺风顺水。但大多数人小时候都经历过向父母提出愿望时被拒绝,理由常常是要先照顾弟弟妹妹,因此得到“下次再说”的回答,可这些“下次”却从来没有兑现过。
 有些愿望第一次没能实现,出现第二次机会时却能够实现。可是,就算我日夜祈祷,精心照料,母亲仍没有给我“第二次”机会。
 
 最大的恐惧来自绝望
 人无法预知未来,也无法操纵未来。在母亲的病床前看护的时候,我没能意识到当下有多宝贵。那时的我坚信没有黑夜不会过去,黑暗过后一定是黎明,然而现实并不是如此。
 如今,深陷疫情泥潭的人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感染,而每天都戴着的口罩又迟迟无法摘下,人们就在对恢复往昔生活的期盼中度日。有些疾病本身就是不治之症,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只能投降。
 虽然说乐观主义不会为我们带来免疫屏障,但是我们需要思考在危机四伏的当下该如何生活。
 修昔底德曾在书中详细记载袭击古希腊雅典的疫病:“健康之人毫无先兆死于此病,近三分之一邦民被夺走性命。”他在患病后说道:“最大的恐惧来自得知自己患病时的绝望。”
 对疾病已经有许多了解的人仍不幸患病,就会感到深深绝望,失去了抵抗的力气。
 虽然并不是只要坚持希望,就能不被感染,希望本身不会带来免疫屏障。
 但如果心中没有希望,在未来深陷困境时的绝望就会把人彻底击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