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历代图书总目·哲学卷(全20册)
			》
 售價:HK$ 
			2200.0
 
  《 
			RNA时代(诺奖得主解密RNA分子如何创造生命的新奇迹)
			》
 售價:HK$ 
			86.9
 
  《 
			无论在哪儿都是生活(中国好书奖、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奖特别奖得主肖复兴新作)
			》
 售價:HK$ 
			52.8
 
  《 
			隋唐与东亚
			》
 售價:HK$ 
			63.8
 
  《 
			理解集(1930-1954)(阿伦特作品集)
			》
 售價:HK$ 
			118.8
 
  《 
			智慧储能革命 揭示储能行业的技术路线与底层逻辑 洞见能源革命的未来图景
			》
 售價:HK$ 
			86.9
 
  《 
			身体知道幸福:发现感恩、幸福与喜悦的意想不到的方式
			》
 售價:HK$ 
			86.9
 
  《 
			海外中国研究·道家与中国治道(国际汉学泰斗顾立雅集大成之作,一部打破哲学迷思的中国治道探源经典。开辟
			》
 售價:HK$ 
			63.8
 
 
 | 
         
          | 編輯推薦: |   
          | 学龠,即做学问的钥匙。这是专门研究治学方法的著作。 据朱子著作,逐条阐析朱子读书方法。
 对近代大儒陈澧、曾国藩、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等治学特点,分析评点,时间距当代人更为切近,更增其借鉴与指导意义。
 总结前人的治学方法,结合作者的实际经验,读书要“如何跑进去,与如何走出来”。
 纯质纸印刷,布面精装,典雅庄重,阅读与收藏兼备。
 |  
         
          | 內容簡介: |   
          |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读书如何治学的专门著作。钱穆先生总结朱熹、陈澧、曾国藩、张之洞、梁启超等大家的治学方法,指出每一时代的学者,必有许多对后学指示读书门径和指导读书方法的话。循此推寻,还可以窥见各个时代学术的精神、路向和风气之不同。江河不废万古流。学术自有其长久的传统,读书必有活的精神。钱穆先生又结合自己的实际治学经验,提出举一反三、一以贯之、温故知新、入与出、推一知十、推十合一等方法,启发后学读书要“如何跑进去,与如何走出来”。 |  
         
          | 關於作者: |   
          | 钱穆先生(1895—1990),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齐鲁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也曾任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移居台北,1990年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  
         
          | 目錄: |   
          | 略论孔学大体 朱子读书法
 朱子与校勘学
 近百年来诸儒论读书
 一 陈澧
 二 曾国藩
 三 张之洞
 四 康有为
 五 梁启超
 学术与心术
 学问之入与出
 推寻与会通
 谈当前学风之弊
 历史与地理
 我如何研究中国古史地名
 李源澄秦汉史序
 古史摭实序
 |  
         
          | 內容試閱: |   
          | 《略论孔学大体》 《本论语论孔学》
 《朱子读书法》
 《朱子与校勘学》
 《近百年来诸儒论读书》
 《学术与心术》
 本书凡收文六篇。(编者注:一九五八年初版时原收文六篇,后于整编《全集》之时,又增入同类之文七篇,并删去另见《孔子与论语》一书中之《本论语论孔学》一篇,而共为十二篇。)其第五篇成于民国二十四年,时北平各大学学生方发起一读书运动,来征文,原题名“近百年来之读书运动”。旧稿散失,数年前由友人自台北钞寄,兹易今名。其余诸篇,皆成于旅港以后,一九五五、五六年间。其第四篇,三十七年始作于江南大学,未经刊布,稿亦遗逸。今所收,则旅港后新作也。自念少孤失学,年十八,即抗颜为人师。蛰居穷乡,日夜与学校诸童同其起居食息。常以晨昏,私窥古人陈编。既无师友指点,亦不知所谓为学之门径与方法。冥索逾十载,始稍稍知古人学术源流,并其浅深高下是非得失。然仅以存之胸怀间,亦未敢轻有所论述也。嗣后稍有撰著,而终不敢轻谈门径方法。良以人之为学,才性既不同,机缘复互异,从入之道,难可一致。自审所窥有限,岂宜妄有主张,转滋贻误。顷年逾六十,少壮所志,十不偿一;精力就衰,殆不能更有所深涉。而厕身师席,亦垂五十寒暑矣。平生微尚,所拳拳服膺,自以谓是者,举以告人,义亦宜然。古人云:“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观于海者难为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本书前两篇述孔学之大体,第三、四篇述朱子读书法。尼山、考亭,学之山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管窥蠡测,所不敢辞。第五篇时近俗类,堪资借镜。末篇乃当身感触,私所抱负,亦以附焉。傥有好学之士,取而为法,亦为学入门之一途也。因名之曰“学籥”云尔。
 一九五八年六月五日钱穆自识于九龙钻石山寓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