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HK$ 
			141.9
 
  《 
			数据资产:从价值评估到价值管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4.8
 
  《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售價:HK$ 
			96.8
 
  《 
			日本侵华战争及其战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售價:HK$ 
			74.8
 
  《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售價:HK$ 
			65.8
 
  《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售價:HK$ 
			162.8
 
  《 
			面向全球南方——欧盟与新兴经济体战略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86.9
 
  《 
			罗马法与欧洲:一种法律文化的历史
			》
 售價:HK$ 
			68.2
 
 
 | 
         
          | 編輯推薦: |   
          | 当代田园诗词 作者艺术上崇尚“俯拾即是,不取诸邻”“幽人空山,过雨采苹”之自然;“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之清奇;“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之旷达。对于读者了解当代古体诗词创作,提高古体诗词欣赏水平,陶冶情操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一本个人古体诗词集。作者以乡村田园和日常生活交游为主题,创作出了这些诗词作品,涵盖乡居、情感、游历、纪事、感怀、咏物、题赠和拈韵八辑。收入的作品诗风明快晓畅,立意新奇;词风清丽,贴近生活。对于读者了解当代古体诗词创作,提高古体诗词欣赏水平,陶冶情操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  
         
          | 關於作者: |   
          | 江南小隐,本名魏勇,芦江诗社社长,财经畅销书作家。已出版《磁区理论》《缠论解析》《背离技术分析》《128种你不能不知的逻辑错误》《交易的哲学》等图书。钟情古典文化,闲余酷爱诗词,诗风明快晓畅,立意新奇;词风清丽,贴近生活。信奉诗为心声,反对无病呻吟。 |  
         
          | 目錄: |   
          | 目?录 第一辑 乡居篇
 诗部(33 首) /002
 五绝(2 首) /002
 植花 /002
 挖荠菜 /002
 五律(14 首) /002
 早睡忽闻蝉鸣 /002
 水乡夏夜 /003
 靓妹属谁家 /003
 秋夜闻雨 /003
 月下独行 /004
 秋夜自题 /004
 初晴野游 /004
 问春 /005
 搭瓜棚逢雨 /005
 冬夜 K 歌 /005
 无题 /006
 夏夜偶成 /006
 无题 /006
 无题 /007
 七绝(7 首) /007
 赏荷有韵 /007
 挖土种菜 /007
 无题 /008
 夏日采莲 /008
 秋晚独行 /008
 无题 /009
 晨起菜园土沟见鱼口占 /009
 七律(10 首) /010
 无题 /010
 村居·之一 /010
 村居·之二 /011
 秋居偶感 /011
 田园歌 /011
 回乡 /012
 冬日偶成 /012
 无题 /012
 自题 /013
 初夏即事 /013
 词部(14 阕) /014
 忆江南 /014
 其一 /014
 其二 /014
 其三 /014
 其四 /015
 其五 /015
 浣溪纱 /015
 其一 /015
 其二 /016
 其三 /016
 其四 /016
 菩萨蛮 /017
 其一 /017
 其二? /017
 西江月 /018
 其一 /018
 其二(新韵) /018
 渔家傲 /018
 第二辑 情感篇
 诗部(7 首) /020
 五绝(2 首) /020
 自嘲 /020
 寄友 /020
 七绝(5 首) /020
 送别 /020
 丁酉卯月赠桃花 /021
 无题 /021
 游茶亭花海有寄 /021
 春思 /021
 词部(53 阕) /022
 浣溪纱 /022
 其一 /022
 其二 /022
 其三 /023
 其四 /023
 其五 /023
 其六 /024
 其七 /024
 其八 /024
 其九 /025
 其十 /025
 其十一 /025
 其十二 /026
 其十三 /026
 其十四 /026
 其十五 /027
 其十六 /027
 其十七 /027
 其十八 /028
 其十九 /028
 其二十 /028
 其二十一 /029
 菩萨蛮 /029
 其一 /029
 其二 /030
 其三 /030
 其四 /030
 其五 /031
 其六 /031
 其七 /031
 其八 /032
 其九 /032
 其十 /032
 其十一 /033
 其十二 /033
 其十三 /033
 其十四 /034
 其十五 /034
 其十六 /034
 其十七 /035
 其十八 /035
 其十九 /035
 临江仙 /036
 其一 /036
 其二 /036
 其三 /036
 其四 /037
 其五 /037
 其六 /037
 减字木兰花 /038
 其一 /038
 其二 /038
 其三 /038
 其四 /039
 鹧鸪天 /039
 满庭芳 /040
 凤凰台上忆吹箫 /040
 第三辑 游历篇
 诗部(28 首) /042
 五绝(1 首) /042
 游浏阳西溪磐石大峡谷 /042
 五律(10 首) /042
 游望城茶亭南冲水库 /042
 过青原山净居寺参拜禅宗七祖行思 /043
 芦江秋晚 /043
 怀沩水古黄金水道 /043
 无题 /044
 无题 /044
 无题 /045
 游浏东画里小河乡 /045
 无题? /046
 无题? /046
 七绝(6 首) /047
 拜谒胡耀邦纪念馆 /047
 游井冈杜鹃山 /047
 无题? /047
 游同庆寺怀诗僧齐已(其一) /048
 游同庆寺怀诗僧齐已(其二) /048
 游同庆寺怀诗僧齐已(其三) /048
 七律(11 首) /049
 随长沙市诗协茶陵采风游云阳山 /049
 观洣水铁犀牛 /049
 游茶陵南宋古城墙怀古 /049
 参观茶陵红色工农兵政权旧址有感 /050
 游瞿塘峡 /050
 春日游乌山 /050
 游黑麋峰 /051
 初冬游浏阳磐溪玻璃桥 /051
 谒蟹形山王首道故居 /051
 无题 /052
 无题 /052
 词部(3 阕) /053
 菩萨蛮 /053
 游望城茶亭水库(嵌名) /053
 临江仙 /053
 题望城茶亭惜字塔 /053
 凤凰台上忆吹箫 /054
 金陵怀古 /054
 第四辑 纪事篇
 诗部(42 首) /056
 五绝(3 首) /056
 晨起见雪,闻沩水桥车祸 /056
 望城区作协柳林江采风落单 /056
 无题 /056
 五律(5 首) /057
 无题 /057
 无题 /057
 从诗协诸友游祥云山过寺冲水库 /058
 冼心禅寺午访心启大师 /058
 无题 /058
 七绝(16 首) /059
 看野花被打 /059
 无题 /059
 无题 /059
 无题 /060
 无题 /060
 无题 /060
 坐小火车参观铜官太丰农业园 /061
 清明扫墓所见 /061
 无题 /061
 寒夜邻来 /062
 野游 /062
 过前村观油菜花有感 /062
 无题 /062
 新童谣 /063
 无题 /063
 无题 /063
 七律(17 首) /064
 无题 /064
 无题 /064
 无题 /065
 无题 /065
 无题 /066
 贺长沙市诗词协会换届·之一 /066
 贺长沙市诗词协会换届·之二 /067
 贺靖港芦江诗社成立 /067
 贺靖港书画协会成立 /067
 新中国七十周年纪念·之一 /068
 新中国七十周年纪念·之二 /068
 无题 /068
 游桃花源补记 /069
 庚子新春疫情忧思 /069
 无题 /069
 无题 /070
 贺宁乡诗词协会成立三十周年 /070
 古风 /071
 汨罗行 /071
 词部(17 阕) /074
 减字木兰花 /074
 观国庆阅兵有感 /074
 菩萨蛮 /074
 其一 /074
 其二 /075
 西江月 /075
 其一 /075
 其二 /076
 其三 /076
 其四 /076
 临江仙 /077
 其一 /077
 其二 /077
 其三 /077
 其四 /078
 渔家傲 /078
 其一 /078
 其二 /079
 其三 /079
 卜算子 /080
 春日一时贪 /080
 满庭芳 /081
 其一 /081
 其二 /081
 第五辑 感怀篇
 诗部(33 首) /084
 五绝(6 首) /084
 偶感 /084
 独赏秋月 /084
 过乔口偶得 /084
 读史 /085
 春日游园 /085
 无题 /085
 五律(7 首) /086
 秋夜偶成 /086
 重阳有感兼寄人 /086
 春日有感 /086
 闻长假游人成灾有感 /087
 庚子新春疫情忧思录·之一 /087
 庚子新春疫情忧思录·之二 /087
 寒夜吟 /088
 七绝(9 首) /088
 雨中春钓 /088
 土地生日喝社酒有感 /088
 观荷自嘲 /089
 无题 /089
 庚子新春忧思录 /089
 习禅偶得·之一 /090
 习禅偶得·之二 /090
 习禅偶得·之三 /090
 习禅偶得·之四 /090
 七律(11 首) /091
 新年偶感 /091
 无题 /091
 春日有感并寄筱非兄共勉 /091
 大雪有咏 /092
 七夕有感 /092
 感事·之一 /092
 感事·之二 /093
 秋感 /093
 秋兴 /093
 赴友相招 K 歌 /094
 无题 /094
 词部(10 阕) /095
 浣溪纱 /095
 其一 /095
 其二 /095
 其三 /096
 其四 /096
 其五 /096
 西江月 /097
 渔家傲 /097
 其一 /097
 其二 /098
 其三 /098
 蝶恋花 /098
 第六辑 咏物篇
 诗部(10 首) /100
 七绝(7 首) /100
 东风 /100
 小巷 /100
 问月篇 /100
 孟春赏花 /101
 农家秋晨 /101
 夏夜荷塘 /101
 新年晨起篱边见菊 /101
 七律(3 首) /102
 靖港古镇“曾国藩行营”怀古 /102
 靖港“宏泰坊”怀古 /102
 辛丑年春节 /102
 词部(5 阕) /103
 临江仙 /103
 宇宙遐思 /103
 减字木兰花 /103
 其一 /103
 其二 /104
 浪淘沙 /104
 致瘾君子 /104
 渔家傲 /105
 咏渔家塘 /105
 第七辑 题赠篇
 诗部(23 首) /108
 五绝(3 首) /108
 题虢筱非先生秋光图 /108
 题虢筱非先生井蛙图 /108
 题 2018 年湖南省花鼓戏春晚 /108
 五律(3 首) /109
 题熊大师采莲图 /109
 题才女蔡英夫妇假日游茶亭照 /109
 题新康月圆栀子山美丽屋场 /110
 七绝(11 首) /110
 题虢筱非先生“吉祥花开”荷意图 /110
 题虢筱非先生山居秋意图 /110
 题虢筱非先生山居习武图 /111
 题望城美协肖东辉先生紫藤图 /111
 自题芦江惠民图书馆 /111
 题黄立勋先生“踏歌”诗意图 /112
 题黄立勋先生“牵牛过野塘”诗意图 /112
 题黄立勋先生“万里春光牧歌飞”诗意图 /112
 题长沙“笑工场”茶亭望群村义演 /113
 题曹植 /113
 题铜官饭店 /113
 七律(6 首) /114
 题石首市东岳寺 /114
 题新作《交易的哲学》 /114
 题铜官云母寺 /114
 题乔口渔都 /115
 题茶亭官塘坡村百年古樟 /115
 题湖南湘江集团湘妃公园 /115
 词部(21 阕) /116
 浣溪纱 /116
 题才女海燕春游照 /116
 题才女刘煦洛阳赏牡丹照 /116
 题伟姐春游照 /117
 题才女蔡英赏花照 /117
 题草原才女银露梅骑马玉照 /117
 题虢筱非先生“云在青山花在瓶”墨趣图 /118
 菩萨蛮 /118
 题作协才女蔡英春游照 /118
 题作协才女海燕春游照 /119
 题湖南日报虢筱非先生“秋花”墨趣图 /119
 题金石书画家虢筱非先生“春情漫如草”墨趣图 /119
 题金石书画家虢筱非先生“鸡王”墨趣图 /120
 题伟姐春游花海照 /120
 集苏轼句自题·之一 /120
 集苏轼句自题·之二 /121
 集李清照词句题杨贵妃 /121
 减字木兰花 /122
 集李清照句题李清照·之一 /122
 集李清照句题李清照·之二 /122
 采桑子 /123
 题伟姐回娘家格塘照 /123
 临江仙 /123
 其一 /123
 其二 /124
 其三 /124
 第八辑 拈韵篇
 诗部(23 首) /126
 五律(12 首) /126
 无题 /126
 无题 /126
 无题 /127
 无题 /127
 无题 /127
 无题 /128
 无题 /128
 无题 /129
 无题 /129
 无题 /130
 无题 /131
 无题 /131
 七律(11 首) /132
 无题 /132
 无题 /132
 无题 /133
 无题 /133
 无题 /134
 无题 /134
 无题 /135
 无题 /135
 无题 /136
 无题 /137
 无题 /137
 词部(7 阕) /138
 西江月 /138
 踏莎行 /138
 蝶恋花 /139
 其一 /139
 其二 /139
 渔家傲 /140
 其一 /140
 其二 /140
 永遇乐 /141
 后记 /142
 |  
         
          | 內容試閱: |   
          | 乡愁的滥觞(代序) --中国田园诗创作中的“三趣”
 
 南怀瑾先生有句名言: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山水田园,无疑是中国历代文人心之所系、神之所往并赖以寄托情怀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归宿,而清新隽永、生动活泼的田园诗,则是中国文坛最能打动人心的天籁之音,是中华古典诗歌瑰宝中的瑰宝。以东晋陶渊明为开创者,以南北朝谢灵运,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一系列诗人为后秀的田园诗代表,他们热衷自然,亲近山水,每每把细腻和饱含情感的笔触,主动投向宁谧的山林,闲逸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和情感,借以表达对悠闲、恬淡生活的喜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对自由精神的崇尚,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从而形成了中国千多年来独具风韵、经久不衰的田园诗派,为广大读者所钟爱和推崇。
 田园诗冲和淡远,清新明丽,宛如一幅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散发出温馨的泥土芬芳。诗人们通过任用灵心妙性,调动敏感的艺术触角,巧妙地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情趣,构造出淡泊旷远、空灵澄澈的意境,以此抒发诗人们超尘脱俗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理想,从而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田园诗之所以千百年来能如此深入人心,并为历代文人墨客们反复称颂,细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田园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三种独特的意趣。
 一、自然之趣
 田园是田园诗人们安身立命的处所。田园诗人大都亲近自然,他们或留连山水,或醉心田园,视功名利禄为身外之物。由于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对田园生活的切身感受,使他们善于发现和挖掘大自然中许许多多奇妙的美景及情趣,然后通过生动的语言,奇特的想象或比拟,对眼中的自然风光、乡村景物以艺术的方式进行描摹和重现,因而能表现出一种浓烈的自然之趣。
 诗人们吟咏自然之美和田园情趣裁取的角度千差万别,题材多种多样,艺术手法更是千变万化,因而诗中表现出来的意趣也是丰富多彩,如春兰秋菊,各领风骚。
 同是描写乡村田园的恬静之美,陶渊明笔下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王维笔下则是“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陶诗狗吠鸡鸣,自然宁静;王诗落日孤烟,超然安逸。
 同是描写乡野春夏的生机之美,谢灵运笔下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王维笔下是“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若说气韵的生动,二者实难分伯仲。李白的“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美则美矣,却多少带些淡淡的清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则是另一番赏心悦目的气象。辛弃疾笔下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暴露出对乡野的倾心。范成大笔下“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实难掩心头之欢喜。
 再如描写山庄的旷远缥缈之美,孟浩然笔下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好一幅明丽的山水画轴。陆游笔下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写出了花木扶疏、茅舍俨然的桃花源景致,又隐含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白居易笔下的“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则看花非花,弥漫着一种朦胧的禅境。
 再如描写湖乡田园风光之美。温庭筠笔下“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清旷而雄阔。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则深邃而平和。
 再如描写山川旷野的风光之趣,谢灵运笔下是“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的清新,孟浩然笔下则是“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的苍渺。王维笔下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画境,是“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凝峻,是“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的奇思。柳宗元笔下是“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明媚。韦应物笔下却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空旷高古。
 当我们读到上述种种想象奇特、意境优美的诗句时,又怎能不产生一种淡薄渺远、恬静自然的思绪?又怎能不意醉神迷,既感叹于诗人们的才情,又陶醉于大自然神奇的宁静与和谐之美呢?
 二、生活之趣
 如果说田园诗中的自然之趣,能让人对于田园诗产生一定程度的喜爱,那么,田园诗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情趣,则显得尤为重要和打动人心。田园诗派的诗人栖居乡下,参与劳动,熟知生活,因而感同身受,能发现和领悟很多日常平淡生活中的奇趣甚至哲理。正是这些源于普通生活中平实的奇趣和哲理,使得田园诗产生出“味之者无极,而闻之者动心”的奇效。
 同样是描写躬耕农事的田园乐趣,陶渊明笔下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愉悦。孟浩然笔下是“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的闲适,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酣畅。王维笔下则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灵动,是“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的亲切。
 描写日常生活场景中的悠闲之趣,也为田园诗人们所钟爱。杜甫笔下“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清淳质朴。陆游笔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明快浪漫。晏殊笔下“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活泼欢愉。范成大“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别致灵动。周敦颐“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恬淡生意。王驾“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含蓄风趣。张舜民“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温馨和平。
 描写山村生活的童稚之趣,更是田园诗人热衷追捧的题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的小儿率真机警。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中的小娃憨实可人。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童稚大方热络。范成大“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中的童孙天真情趣。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中的童子活泼顽皮。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的儿童生龙活虎。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中的牧童古灵精怪。
 再看描写山居生活的闲适之趣,李白笔下是“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的清幽。杜甫笔下是“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欢快。王维笔下是“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荒寂,是“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清绝空灵,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静谧。
 上述这些鲜活灵动的诗句,无一不是源于朴素纯真的生活,构造的一幅幅活泼生动的画面鲜活欲滴,仿佛就要从诗里走出来。虽然写的大都是乡间琐事,下里巴人,并非什么高大上的主题,但却绝不浅俗和鄙俚。这些生活情趣,除了展示出诗人们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及对田园居民的真挚友好感情,还充分表现出诗人高远的审美意趣,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甚至在生活的困顿与生活的旨趣之间,已经达成了和解和默契。
 三、心灵之趣
 如果说田园山水是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那么,田园诗便是他们心灵最真实的观照。至情至性,淡泊名利,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田园诗人,是自由飞翔于田园的慧鸟。他们以境写心,以诗传心,用诗来抒发心灵的自由和快乐,寄托精神的追求和理想,表达率真的心性和独立的人格,推崇卓尔的气节及高尚的情操。他们清高洒脱,怡然自得,乐道安贫,守拙归真,既不倾慕虚名,又不屈从物欲,只求得高远的志趣和精神的解放。
 假如田园诗只满足于自然之趣和生活之趣,便决不会有那种能洞穿时空的魅力。田园诗之所以能跨越时空,获得历史的首肯和青睐,获得历代读者的共鸣和追捧,更在于它内里表达的心灵之趣能直达读者的灵魂。诗人将他们心灵深处的情感,通过与自然及生活的融合,借景抒情,以物喻志,最终生出一种幽深浩渺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将主观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物互渗融合,最终虚实相生,水乳交融,构造出静谧祥和、空灵悠远的意象,产生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说的朦胧之美。通过诱发读者的思想情感,开拓出深远、博大的审美想象空间。
 我们来看看田园诗人们又是如何表达心灵之趣的?
 为了表达归田园居的夙愿,陶渊明发出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纯情宣告。为了表达隐者的情怀,孟浩然写出了“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的内心愉悦。王维则用“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来隐喩心灵的澄净。
 在表达个人的情操方面,陶渊明喊出“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心声。谢灵运则表示出“皎皎明发心,不为岁寒欺”的决意,并借“野旷河岸净,天高秋月明”来表达自已如月光般洁净的操守。苏轼则用“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来颂赞坚贞的节操。
 表达心灵的禅境之趣,谢灵运用“明月照积雪”来营造洁净空明的意象。王维则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来抒发性灵中的禅意。
 个人精神自由及人格独立,更是诗人们最高层次的追求。李白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来表达情怀。王维则用“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来吟唱理想。苏轼发出“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慨叹。王绩则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来表达悲愤孤寂的灵魂并宣示自已心中高洁的精神楷模。
 总而言之,田园诗是真率疏放的田园诗人抒发性灵、寄托情感的广阔天地,是他们追求精神自由、寻找心中明月的“手指”。田园诗中的心灵之趣,无疑是自然之趣和生活之趣的再度升华。在这里,诗人们通过个人人格精神的物化,通过主观生命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的交融,创造出了一种幽远深邃的心灵意趣。这种意趣,或者称之为意象,最终能打破作者与读者在生活场景、人生阅历等方面的隔阂,并达成共同的审美体验。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田园。田园是乡愁的滥觞,是诗歌的营养基甚或是生命。正是由于田园诗中表现出来的自然之趣,生活之趣,心灵之趣,田园诗才能永远充满活力,历久弥新!
 江南小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