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家京范 燕都掌故
			》 
			 售價:HK$ 
			96.8
			 
			 
	
			  
			《 
			写作革命2.0:在所有学科和年级中通过写作提升思维的指南(美国亚马逊高分畅销教育类图书)
			》 
			 售價:HK$ 
			65.9
			 
			 
	
			  
			《 
			理想国译丛073——他们也是幸存者:纳粹大屠杀亲历儿童的人生与记忆
			》 
			 售價:HK$ 
			107.8
			 
			 
	
			  
			《 
			蝴蝶的世界:它们的自然史与多样性
			》 
			 售價:HK$ 
			140.8
			 
			 
	
			  
			《 
			礼记训纂  全2册 十三经清人注疏
			》 
			 售價:HK$ 
			162.8
			 
			 
	
			  
			《 
			可持续盈利 可再生战略变革释放企业发展潜力(剖析当下环境挑战,探讨企业应对策略,推动企业可持续盈利)
			》 
			 售價:HK$ 
			74.8
			 
			 
	
			  
			《 
			拒斥死亡(文明本质上是一场抵御死亡恐惧的集体英雄主义骗局)
			》 
			 售價:HK$ 
			76.8
			 
			 
	
			  
			《 
			牛津通识读本·世相I(中英双语 全五册)收录《全球化面面观》《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国际移民》《人
			》 
			 售價:HK$ 
			214.5
			 
			 
	
 
       |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本文集,作者有院士,数学家,竞赛教练员,参赛选手,学生家长,等等,按拼音排序如下:
 陈鼎常、谌澜天、邓明扬、冯志刚、甘文颖、顾鸿达、何忆捷、华先胜、黄宣国、蒋步星、孔令志、冷岗松、刘若川、刘诗雄、柳耸、柳智宇、陆昱、倪明、倪忆、潘承彪、裘宗沪、瞿振华、单墫、宋锦文、苏淳、孙懿欧、陶平生、王锋、王元、韦东奕、吴建平、熊斌、许晨阳、姚一隽、恽之玮、张朝晖、张海云、张甲、张瑞祥、朱晨畅、朱华伟、邹瑾
           | 
         
       
      
      
      
      
         
          | 內容簡介: | 
         
         
           
            1956年,在华罗庚等数学家的倡议和积极组织下,我国开始了中学生的数学竞赛活动。1985年,我国首次派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并于1990年成功举办了第31届赛事。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舞台上,我国最初是旁观者,之后成为积极参与者,如今已是佼佼者。在国内,数学竞赛因国家队在国际奥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备受师生追捧;又因被不断泛化和异化,多受非议。在人才培养方面,参加数学竞赛的选手中,有些成长为世界知名的数学家,有些在物理、化学、生物及计算机专业取到了很大的成就,有些成了明星企业家,还有些成为奥数教练。当然,也有人会质疑中国至今未获得过菲尔兹奖。
 我们邀请各年代的数学竞赛的密切接触者——参赛选手、培训专家和学者、学生家长等编写了这本文集,针对数学竞赛的历史与现状、数学竞赛的命题与培训、数学竞赛与数学研究、数学竞赛与职业发展、数学资优生的发现和培养等大家关心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很好地反映数学竞赛活动的方方面面,借此促进数学竞赛的健康发展,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 
         
       
      
      
      
         
          | 關於作者: | 
         
         
           
            熊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核心数学与实践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从事数学方法论、数学普及与应用、数学解题理论、数学资优生的发现和培养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多次担任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队领队。受邀在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作45分钟报告。在国内外发表有关数学、数学教育和数学普及方面的论文100余篇,主编和编著的著作150多本。2018年获得了国际数学保罗·厄尔多斯奖(Paul Erdos Award)。曾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库超,毕业于湖北省黄冈中学,获1990第31届IMO银牌,之后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 1994年被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录取,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沃尔夫奖获得者Michael Aschbacher教授。于1999年获数学博士学位。在美国从事金融投资工作近20年,曾任Two Sigma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并创办了九章算术资本管理公司。
           | 
         
       
      
      
      
      
         
          | 目錄: 
           | 
         
         
           
            第一部分 奥数活动与人才培养 
 关于数学竞赛的思考 / 恽之玮
 我与数学竞赛的三个瞬间 / 倪忆
 我的数学奥赛经历 / 刘若川
 平衡 成长 识别数学竞赛与数学研究 / 许晨阳
 从奥数生涯到科研人生 / 张瑞祥
 奥数问答 / 单墫
 我与数学竞赛 / 潘承彪
 高度、善跑、有招——关于竞赛培训的一些思考 / 冯志刚
 灵眸畅达之门 / 陈鼎常
 一个数学竞赛普及工作者的分享 / 张甲
 奥数的学习与误区 / 孙懿欧
  
 第二部分 数学竞赛命题与赛事 
 回忆第三十一届IMO / 王元
 中国首次参加IMO的前前后后 / 裘宗沪
 非典时的参赛经历 / 苏淳
 有意义的工作——难忘的岁月我和中学数学奥林匹克 / 黄宣国
 2019年第60届IMO中国国家队 / 熊斌 何忆捷
 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 / 朱华伟
 中国西部数学邀请赛 / 刘诗雄
 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 陶平生
 全国数学竞赛命题研讨会 / 熊斌
 数学竞赛命题漫谈 / 冷岗松 熊斌
 数学竞赛命题有感 / 瞿振华
 我所了解的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协作体 / 吴建平
 数学竞赛图书出版史略 / 倪明 孔令志 熊斌
 上海市中学生业余数学学校办学三十五年的回顾 / 顾鸿达
  
 第三部分 奥数经历与职业发展 
 亲历中国第一次参加国际奥数比赛 / 王锋
 奥数有用吗 / 华先胜
 “奥数”过的人生 / 蒋步星
 卅载光阴弹指过——我与数学竞赛之缘 / 邹瑾
 早期奥校和奥赛回顾 / 陆昱
 浅谈奥数及其与金融的联系 / 甘文颖
  
 第四部分 奥数参赛者心路历程 
 我的奥赛之路——记第31届IMO / 张朝晖
 我的奥数心路 / 柳智宇
 回望五年前的数学竞赛经历 / 谌澜天
 我对数学竞赛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 韦东奕
 参加数学竞赛活动的一些片段回忆 / 姚一隽
 追忆数竞年华 / 邓明扬
 数学竞赛、数学研究与数学应用 / 柳耸
 与你同行——数学竞赛 / 朱晨畅
 孩子纯属偶然的奥数之旅 / 宋锦文
 家族四代与数学的情缘 / 张海云
  
 附录 1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介绍(1959 ~ 2021)
 附录 2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介绍(1986 ~ 2020)
 附录 3 人名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