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荆棘里
			》 
			 售價:HK$ 
			47.1
			 
			 
	
			  
			《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修订版
			》 
			 售價:HK$ 
			107.8
			 
			 
	
			  
			《 
			拉开人生差距的关键能力
			》 
			 售價:HK$ 
			65.9
			 
			 
	
			  
			《 
			创新无限:深圳奇迹启示录
			》 
			 售價:HK$ 
			75.9
			 
			 
	
			  
			《 
			大家京范 燕都掌故
			》 
			 售價:HK$ 
			96.8
			 
			 
	
			  
			《 
			写作革命2.0:在所有学科和年级中通过写作提升思维的指南(美国亚马逊高分畅销教育类图书)
			》 
			 售價:HK$ 
			65.9
			 
			 
	
			  
			《 
			理想国译丛073——他们也是幸存者:纳粹大屠杀亲历儿童的人生与记忆
			》 
			 售價:HK$ 
			107.8
			 
			 
	
			  
			《 
			蝴蝶的世界:它们的自然史与多样性
			》 
			 售價:HK$ 
			140.8
			 
			 
	
 
       | 
     
      
      
      
      
         
          | 內容簡介: | 
         
         
           
            康平本《伤寒论》是从日本回流的古本,因康平三年(1060年)由日本侍医丹波雅忠抄录,故后人称为康平本《伤寒论》,是据其抄录时代而命名。全书共一卷十二篇。其总体内容与宋本《伤寒论》大致相同,但从编排的格式看,却与宋本迥异。康平本《伤寒论》具有“条文内容主次清晰,编排格式层次分明”的特点。另,国内还有一古本——桂林本《伤寒杂病论》,是伤寒与杂病的合本,内容较康平本及宋本丰富。三个版本均是研究与应用经方不可缺少的文献。三个版本对比,笔者认为当以康平本《伤寒论》为优。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伤寒论》以“三阴三阳”统病。人感天地之气而生,变现于人体之上,即是“血气”,其源分而不同,“血”源于地,“气”源于天,但合于人体则是一体。“阴阳”为“天地之道”,人处于天地之间,必应“天地之道”。人体“血气”与“阴阳”的关系为“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而“三阴三阳”则是人体血气阴阳演化的状态。本书以“血气阴阳”观读解“三阴三阳”及其病变,更贴近处于天地之间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产生病变的实质。
           | 
         
       
      
      
      
         
          | 關於作者: | 
         
         
          |  
            王德,现任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海南省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导师,海口市仲景医学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第三届海南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其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曾深造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深好仲景之学,先学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及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随后学习冉雪峰的《冉注伤寒论》,深受启发,近年跟随冯世纶老师学习胡冯体系,日渐成熟,学有所得,现常应用经方于临床,收获良效。
           | 
         
       
      
      
      
      
         
          | 目錄: 
           | 
         
         
           
            绪论 ............................................ 001
 伤寒与杂病 ...................................... 002
 血与气 .......................................... 004
 阴与阳 .......................................... 006
 三阴三阳与六病 .................................. 008
 康平本《伤寒论》读解 ............................ 013
 伤寒卒病论 ...................................... 014
 伤寒例 .......................................... 016
 辨太阳病(上) .................................. 028
 辨太阳病(中) .................................. 046
 辨太阳病(下)结胸 .............................. 101
 辨阳明病 ........................................ 133
 辨少阳病 ........................................ 175
 辨太阴病 ........................................ 180
 附:桂林本《伤寒杂病论》太阴病八条 .............. 185
 辨少阴病 ........................................ 190
 辨厥阴病 ........................................ 214
 辨厥阴病霍乱 .................................... 239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 .............................. 2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