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184.8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64.9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107.8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86.9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63.8
 
  《 
			北境之王 白刃 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魔戒 冰与火之歌 现实版  圣王 奥斯瓦尔德及其所处的不
			》
 售價:HK$ 
			118.8
 
  《 
			2025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
			》
 售價:HK$ 
			379.5
 
  《 
			中国折纸动画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作者:赵小峦是诗词类超级畅销书《枕上诗书:遇见美宋词》作者,“诗词中国2012”签约作者,文章《宋词极简史:这21首名作,唱尽大宋王朝319年》在该号累计阅读量超过50万,被数百公众号转载引用。痴迷经典,以文字优美见长。 ◎内容:三百多年宋词史,一本书读懂宋词的爱恨情仇,读懂大宋王朝的绝世气象与生活生命之美,纵览大宋著名词人的生平事迹,欣赏经典词作,了解宋词发展脉络。
 ◎写作:文字流畅好读,优美而不落俗套,有料有趣,具有个人特色,能给读者带来共鸣与美的享受。
 ◎装帧:此为彩图精装珍藏版,全书配以精选唯美古画,纸质手感好,能获得良好的阅读感受。
 |  
         
          | 內容簡介: |   
          | 宋词,是粉墙里的秋千,庭院深锁,乱红飞过;宋词,是河堤上的杨柳,长条垂地,挽人行舟。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词是为美而生的文学形式,一词一世界,三百多年宋词史,见证了大雅宋朝的生活之美和生命之美。作者以时间为线索,自晚唐五代花间词派温庭筠、李煜等始,经婉约派柳永、晏殊、秦观、李清照等,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至宋、元之际集各派大成者姜夔、吴文英、元好问等止,讲述了三百多年宋词世界里的沉痛历史和趣事逸闻,描绘了众多性格各异、有趣有料更有范儿的大宋词人,中间穿插叙述宋词这一文体的发展脉络,以“另类”的视角解读词人的经典词作。
 |  
         
          | 關於作者: |   
          | 赵小峦,微信公众号“诗词中国2012”签约作者,文章《宋词极简史:这21首名作,唱尽大宋王朝319年》在本号累计阅读量超过50万,被数百公众号转载引用。 代表作《枕上诗书:遇见美的宋词》。
 |  
         
          | 目錄: |   
          | 代序言 / 1 
 
 宋词的前奏
 花间词人 / 春日花间,有他们的身影 /2
 李煜 / 一江春水,流不尽许多愁 / 13
 
 
 章 这是好的时代
 宋词的“前柳永时代” / 28
 柳永 / 也许,要感谢他的落榜 / 38
 晏殊 晏几道 / 不是所有词人的儿子都会填词 / 55
 张先 宋祁 / 云破月来花弄影,红杏枝头春意闹 / 69
 欧阳修 王安石/ 主业治国理政,兼职填词喝酒 / 78
 
 
 第二章 婉约和豪放的爱恨情仇
 苏轼 / 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 90
 秦观和苏门词人 / 师门“内卷”,婉约还是豪放? / 108
 贺铸 / 那个宋词界的“改名狂人” / 120
 周邦彦 / 明明可以靠八卦,偏偏要靠才华 / 132
 
 
 第三章 南渡·难渡
 南渡词人 / 那些“词红人不红”的名字 / 144
 李清照 / 她不是一个弱女子 / 152
 岳飞 李纲 / 文臣与武将,都在用词爱着这片河山 / 165
 
 
 第四章 后的沉醉与挣扎
 辛弃疾 / 左手横刀立马,右手援笔填词 / 180
 张孝祥 陆游 陈亮 / 两位状元和一个落榜生 / 192
 刘过 刘克庄 / “糙汉子”们的宋词 / 204
 姜夔 / 一个“有谱”的词人 / 213
 吴文英 / 词家李商隐 / 222
 遗民词人 / 后的宋词 / 230
 
 
 第五章 宋词的“番外卷”
 孟昶 赵佶 / 历史是个复读机 / 242
 萧观音 元好问 / 问世间,可有回心院? / 251
 宋词里的“无名氏”们 / 266
 敦煌曲子词 / 来自大漠深处的“彩蛋” / 276
 
 
 后记 / 285
 参考文献 / 289
 宋词极简史年表 / 291
 |  
         
          | 內容試閱: |   
          | 这二十一首名作,唱尽大宋王朝三百一十九年 
 00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每一本历史书都会告诉你:宋朝,建立于公元960年。
 那么宋词呢?这一年开始,文人写的词就叫宋词了吗?
 当然不是的,此时优秀的词作,大部分来自南唐、后蜀。这些词在文学史上的标签是“五代词”,你在《全宋词》里找不到,因为它们被收录在《全唐诗》里。
 公元975年,南唐灭亡,后主李煜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俘虏生涯。这三年对于李煜来说,是无比痛苦的,但对于词的历史来说,是无比幸运的。
 若没有这三年,就没有“垂泪对宫娥”,没有“一晌贪欢”,没有“剪不断理还乱”,没有“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宋词的开篇,也就没有了那样一个凄美奇绝的前奏。
 公元978年,七夕这日,四十一岁的李煜永远停了笔,他所有的爱恨情仇,全都和着那杯毒酒,一饮而尽。
 公元979年,十国中的后一个政权“北汉”灭亡。
 公元980年,寇准进士及第;公元983年,王禹偁进士及第;公元987年,柳永出生。
 《全宋词》到此才翻开了页。
 “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留下的这个问题,成为宋代文人的必答题——
 “满眼凄凉愁不尽”,这是欧阳修的答案;
 “飞红万点愁如海”,这是秦观的答案;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是李清照的答案……
 一江春水,终于流成了宋词的浩瀚海洋,万古一碧,荡涤天涯。
 
 0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在宋代初的几十年间,词坛还是一片荒凉。王禹偁、寇准、林逋、钱惟演这些相对眼熟的名字下面,仅零星地缀着个位数的作品。
 于是,柳永出现了。
 一生存词二百一十三首,用了一百三十三种词调,其中超过一百种是首创或初次使用,而有宋一代,一千多位词人,总共用过的词调,也不过八百八十多种罢了。
 可以说,他引爆了宋词的寒武纪。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他把词和词人摆在了很高的位置,认为自己“奉旨填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他就这样成为历史上个职业词人,细论起来的话,林夕、方文山等人是要称他一声“祖师爷”的。他漂泊江湖,倚红偎翠,写下无数动人的词作。他给杭州写的广告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至今被人沿用,他的“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堪称古风界金句。
 一个西夏官员回国后感叹:“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我们可以想象,在柳永活跃的那个年代,全国有多少十七八岁的姑娘,拿着红牙板,唱着柳七郎君的慢词,成为歌楼酒肆中的“明星”。
 没人记得那年黄金榜上状元的姓名,只有那个失意的白衣男子,永远定格在时间的记忆中,任凭历史长河风高浪急,他的身影,始终不曾淡去。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
 
 公元1004年,柳永还没开始他的次考试,却有个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已经以十四岁的稚龄中举授官。
 他叫晏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作为太平时期的太平官员,他的词可谓四平八稳,有些哀愁,但无负能量。
 王国维所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便出自他的词作。
 提到晏殊,就不能不说晏几道,他是晏殊的儿子,生于公元1038年,也是十几岁中了进士,也是才华横溢的词人,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父亲在政坛上一路高歌奏凯,成为太平宰相;儿子却在享受了若干年的声色犬马之后,沦为落魄公子。
 晏几道本来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晏殊留下的关系链,足够他做出一番成就了,但他不愿意,比起柳永相对无奈的“奉旨填词”,似乎晏几道才是那个把填词当成了事业的人。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这句一出,连程颐这样古板的理学家,都得笑着给小晏点个赞。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浪淘沙》
 公元1030年,新科进士的队伍里,站着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
 他叫欧阳修,那时候没人知道,他会成为一代重臣,主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倡导“诗文革新运动”……
 宋人总是愿意把文体分得很清楚,诗文用来“干正事”,词是消遣,所以欧阳修这样一位“大神”写起词来,可以“庭院深深深几许”,可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以“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但他毕竟不是一心填词的柳永和晏几道,他也有“如今薄宦老天涯”的感慨,有“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的豪迈。
 他受李煜的影响,用词抒发人生感受;他借鉴民歌的写法,让词变得更加活泼……
 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在苏轼和秦观登场之前,欧阳修作为一个靠谱的前辈,给他们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
 公元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现在我们说到这个人,会马上想起他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不畏浮云遮望眼”“总把新桃换旧符”。
 他的诗,在语文课本里出现的频率真的很高!
 可是词呢?
 他一生只有二十九首词作,数量远不如诗文,却也有惊艳的作品,比如这首《桂枝香》。
 身居高位的王安石,有着更高的眼界、更开阔的性情怀抱,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到兴亡教训,境界高远,人所不及。
 就连老对头苏轼见了这首词,都要叹一句:“此老乃野狐精也——”
 这个老狐狸呀,能把历史写得这样透彻,算他了不起!
 苏轼和王安石在政治上怼了一辈子,但在文学的道路上,他们却互相佩服着,这也算宋代文坛独有的特色了。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包容度极高的文化氛围,才能产生这么多优秀的词作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