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107.8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首次系统论述时间观疗法 菲利普·津巴多 著 自我觉察 活在当下 津巴多 心理学 当
》
售價:HK$
75.9

《
亲爱的族人:菲利普王之战的新叙事(横扫北美史学界各项大奖 以印第安女王视角重写北美大陆的反殖民之战)
》
售價:HK$
140.8

《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
售價:HK$
93.5

《
什么是新疆
》
售價:HK$
195.8

《
多资产多策略投资实战
》
售價:HK$
97.9

《
乳腺整合肿瘤学 国际经典乳腺肿瘤学译著 一部聚焦乳腺肿瘤综合治疗的实用专著
》
售價:HK$
140.8

《
识药食药——免“疫”防病
》
售價:HK$
53.9
|
內容簡介: |
在浙江省大力实施大花园建设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本书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比较分析不同类型传统村落保护实践的典型案例,总结梳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各地针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所开展的保护利用创新实践,探索构建传统村落价值传承保护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机融合的机制与路径,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传统村落所蕴含的多种功能和价值。
|
關於作者: |
鲁可荣,安徽芜湖人。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乡村文化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等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及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子课题1项、省部级规划项目8项,其他部级、国际合作项目、厅级项目及横向项目10余项。独立或合作出版专著14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李伟红,浙江龙泉人,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浙江大花园建设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研究,为丽水市“四个一批”理论人才、丽水市社会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论坛》《中国教育报(理论版)》《浙江日报(理论版)》《政策瞭望》等发表文章30余篇。
|
目錄:
|
导论……………………………………………………… ……… 001
—、研究缘起 ……………………………………………… ……001
二、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意义 ……………………… 002
三、相关文献研究述评 ……………………………………… …004
四、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008
章 传统村落的综合多元性价值及其传承载体 ……… ……012
一、以传统农耕生产为载体形成“惠及苍生”的农业生产价值 …012
二、以传统聚落空间为载体形成”天人合一”的生态宜居价值 ……014
三、以聚族而居为载体形成村落共同体的和谐生活价值 …………015
四、以家风族训和村规民约为载体形成乡村文化传承与道德教化价值…016
第二章 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018
一、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现状 ………………………………… ……018
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028
第三章 传统村落变迁与乡村价值传承的典型实践比较………… 032
—、案例村概况……………………………………………………032
二、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变迁与乡村价值传承……………………035
三、传统村落的学校嬗变与乡村价值传承…………………………049
四、传统村落的教育复兴与乡村价值传承 ……………………… 069
五、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建构与乡村价值传承 ………………… 080
六、传统村落的居家养老服务与乡村价值传承 ………………… 093
第四章 传统村落价值传承与保护发展的“松阳模式”…………… 106
一、松阳县传统村落概况及其保护发展现状 …………………… 106
二、立足乡村特色资源和农耕文化,以艺术激活乡村的“画家村模式”…109
三、基于生态宜居环境和乡村文化,重塑乡村共同体的“云上平田模式”… 117
四、松阳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主要实践经验 ……………………125
第五章 传统村落价值传承与保护发展的”何斯路经验”……………… 130
一、古村焕发生机 ………………………………………………… 131
二、建立功德银行,重塑“守望相助”的乡村共同体 …………………132
三、创新教育载体,重现“耕读传家”的乡村文明 ……………………139
四、立足乡土文化,再造和谐幸福乡村………………………………… 148
五、传承再造乡村价值,建设美丽乡村 …………………………………149
六、乡村价值传承与保护的经验启示 ……………………………………155
第六章 传统村落价值传承与保护发展有机融合的路径与机制…………158
一、传统村落价值传承与保护发展有机融合的基本路径 ………………158
二、构建传统村落价值传承与保护发展的共融共享共建机制………… 162
主要参考文献……………………………………………………………… 165
后 记…………………………………………………………………………1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