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140.8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90.2
			 
			 
	
			  
			《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平装版 全八册)
			》 
			 售價:HK$ 
			327.8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96.8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184.8
			 
			 
	
			  
			《 
			去看看!我们的世界自然遗产(全5册)
			》 
			 售價:HK$ 
			105.6
			 
			 
	
			  
			《 
			爱丁堡古罗马史(上辑1-4卷)
			》 
			 售價:HK$ 
			306.7
			 
			 
	
			  
			《 
			心悦读丛书·善与恶的距离: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学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曾任BBC经典纪录片《文明的轨迹》剪辑师的罗杰·克里滕登,走访欧洲各地,开启了一场场同行间的分享之旅,记录下这些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对话。剪辑是孤独的工作,而书中的剪辑师也曾与伯格曼、费里尼、奥逊·威尔斯、瓦尔达等大师一起,共同见证过影史伟大作品的诞生。
  “在倾听这些剪辑师的心声时,你会对他们所经历的兴奋感同身受……我把他们中一些剪辑室‘穴居人’从规律或不规律的生活里‘拽出来’,让他们向读者敞开心扉……”
 名人推荐
 我认识的剪辑师普遍洞察力十足,而且都有一套自己的剪辑哲学。这本书提到了很多剪辑师的趣闻轶事,让人读起来爱不释手。
 ——肯·洛奇,英国导演,金棕榈奖得主
 一个导演,要想学会拍电影,学会面对自己的局限性,同时进一步明确自己接下来该做的事,那他就必须走进剪辑室。导演好和剪辑师搞好关系。书中受访的剪辑师都是业内的佼佼者,我们很有必要认真聆听他们的想法。
 ——斯蒂芬·弗里尔斯,英国导演,银熊奖得主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收录了近30位欧洲剪辑大师的长篇专访,以及戈达尔、特吕弗、瓦尔达、塔可夫斯基、贝拉·塔尔等“作者导演”的剪辑随想。这些采访聚焦于他们的职业生涯、多元化的美学视野及剪辑手法,描画了不同于好莱坞工业体系且少为人知的创作细节。他们言谈之间显露的情真意切足以让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动容。正如给本书作序的著名剪辑师沃尔特·默奇所说,这些访谈“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不仅涉及电影,还呈现了对艺术、人生、文化、社会等多领域话题的真挚关切和深刻洞见。
           | 
         
       
      
      
      
         
          | 關於作者: | 
         
         
           
            编著者简介
 罗杰·克里滕登(Roger Crittenden),英国著名剪辑师,电影教育家,学者。曾任BBC经典系列纪录片《文明的轨迹》剪辑师,后获聘成为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学院(NFTS)剪辑部主任,专门教授剪辑课程。任教期间,曾前往俄罗斯、日本、墨西哥、菲律宾、丹麦、新加坡、澳大利亚和古巴等多个国家讲学。2014年,荣获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CILECT)颁发的收割国际影视教育奖。另著有《电影剪辑手册》《影视剪辑》等专业教材。
 译者简介
 成果,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双硕士。长居伦敦,栖于文字与图像之间,身份随岛国天气在译者、编辑、创意撰稿人和艺术图像创作者之间切换。
           | 
         
       
      
      
      
      
         
          | 目錄: 
           | 
         
         
           
            推荐序 从机遇到命运的转变/沃尔特·默奇 
 自 序
 致 谢
 01 戈达尔:蒙太奇,我的美丽忧虑?
  “如果导演是一个眼神,那么蒙太奇就是一次心跳。”
 02 阿涅斯·吉耶莫? 
 “伟大的导演总是会和剪辑师并肩战斗。”
 03 扬·德代?
  “理想的剪辑师其实可以看作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导演。”
 04 弗朗索瓦·特吕弗?
 “我发现剪辑工作乐趣十足。那也是我次开始‘虐待’电影。”
 05 萨比娜·马穆?
  “个剪辑版本就是终剪辑版。”
 06 阿涅斯·瓦尔达与阿兰·雷奈?
  “写作——拍摄——剪辑——拍摄——剪辑——写作是一个整体过程。”
 07 弗朗索瓦·格迪吉尔?
  “我不知道欧洲电影和美国电影之间是不是存在着边界。”
 08 尼诺·巴拉利?
  “在电影剪辑里,有时候2 2=3。”
 09 与塔维亚尼兄弟会面?
 “故事的节奏是已经存在的。”
 10 罗伯托·佩尔皮尼亚尼
  “我一直记得奥逊·威尔斯的一个理念:我=眼睛。”
 11 西蒙娜·帕吉?
  “欧洲的剪辑师好比是导演的另一个自我。”
 12 胡利娅·胡安妮兹?
 “音乐框定了情感的空间,而影像的节奏则负责实体空间。”
 13 塔基斯·扬诺普洛斯?
 “镜头的内在节奏决定了剪辑的终节奏。”
 14 彼得·普里斯高达?
 “剪辑就像开火车,像玩具,游戏其中,来来回回。”
 15 尤利亚妮·洛伦茨
 “剪辑师就应该是联合导演或联合编剧。”
 16 西尔维娅·英厄马松?
 “伯格曼更为重视电影的流畅性,为此他不惜剪掉让影片更有生命力的部分。”
 17 米哈乌·莱什奇洛斯基
 “我觉得对白也算是一种音乐。”
 18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时间的轨迹?
 “是镜头中流动着的独特的时间,创造了电影的节奏。”
 19 利迪娅·索恩?
  “没有剪辑师就没有导演。”
 20 米莱妮亚·菲德勒?
  “剪辑没有什么规则,只有以前行得通的解决方案可以参考。”
 21 安娜·科尔尼什?
  “每一次剪切的尝试都意味着一个承诺。”
 22 贝拉·塔尔?
  “我们剪辑时更关注电影内在的心理过程。”
 23 埃娃·保洛陶伊?
  “如果一个剪辑师的贡献是‘不可见’的,那他一定很杰出。”
 24 约瑟夫·瓦卢思雅科?
  “我不相信‘剪辑师是天生的’这种说法。”
 25 阿洛伊斯·菲沙雷克?
 “现在,任何人都能记录下影像和声音,就更需要有经验的剪辑师。”
 26 托尼·劳森?
 “库布里克会花很长时间剪一场戏,这只是他寻找答案时的一种‘掩饰’。”
 27 乔纳森·莫里斯
  “我一直觉得会跳舞的人兴许能胜任剪辑。”
 28 迈克·埃利斯
  “我觉得美国电影从欧洲电影中‘偷师’很多。”
 米克奥兹利? 
 “粗剪是什么意思?我不会粗剪,要剪就得精细。”
 30 皮娅·迪恰乌拉?
 “精剪是电影艺术的精华所在。你得在剪辑室里重新‘导演’一部影片。”
 31 露西娅·祖凯蒂?
  “剪辑的首要规则是不能恪守陈规,其次要细看素材。”
 32 对话吉利斯·麦金农、皮娅·迪恰乌拉?
  “我在意的是表演,其次是场景之间的衔接。”
 出版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