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41.8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86.9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96.8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50.6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79.2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118.8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184.8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140.8
 
 
 | 
         
          | 編輯推薦: |   
          |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日本的建筑计划学(Architectural Planning)引入了环境行为学及环境心理学的观点与方法,用以解释逐渐复杂的建筑现象。而后者原本起源于西方,属于社会科学领域,在日本与以工学为基础的建筑思维相互融合后,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建筑理论。在此着重于前期设计阶段的思考中,相关理论不仅是学术研究的视角与方法,也可作为建筑设计的方法(Architectural Design Method),其终的目的是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东北大学(日本)建筑系小野田泰明编著的这本新书,完整且清晰地阐明了这些理论,是一本值得深读的好书。 |  
         
          | 內容簡介: |   
          | 前期设计可说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内涵所在,展现了日本的现代建筑设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整合及方法,对于中国建筑学习和从业者而言,非常值得参考。本书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讲解了前期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的方法,相关理论不仅是学术研究的视点与方法,也可作为建筑设计的方法,其终的目的是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从作者的论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时代在空间场域、行为计划和文化知识之间,有了传统和激进的辩证和想象,他一面乐观地接受了现实功能和科学理性的系统逻辑;但另一方面也在行为、场所和经验上获得了更多可能。 |  
         
          | 關於作者: |   
          | 小野田泰明:1963年生于日本金泽市。工学博士、一级建筑师,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城市与建筑学系教授、灾害科学国际研究所教授。建筑设计作品包括苓北町民中心、东北大学百年纪念荻会馆等。著有《集合住宅的新文法——东日本大地震灾后公共建筑》《空间管理社会》《近代性空间物语》等。 蒋美乔:台湾淡江大学建筑系毕业,小学至高中在日本生活,从事建筑领域的口译工作。
 林与欣:台湾淡江大学建筑系毕业,积累多年建筑工作经验后赴日本东北大学攻读建筑计划硕士。
 |  
         
          | 目錄: |   
          | 中文目录 
 绪论
 章 空间以人的行为开展
 第二章 人的行为和空间是互相渗透的
 第三章 功能是让空间缩减到可操作状态的发明
 第四章 图解与面积表配比那个功能得以固着在建筑上,是建筑策划zui有效的工具
 第五章 图解很方便,但只是个工具,我们不能被工具利用
 第六章 空间无法控制人的行动
 第七章 良好的空间可以增强人与人的联结,成为社群的基础
 第八章 良好的空间背后存在着良好的运作及管理
 第九章 良好的空间是以良好的策划得以实现
 第十章 良好的计划过程是以社会上垂直及水平的信任关系为支撑的
 第十一章 良好的计划过程需要稳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社会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致读者的话 对即将升大四21岁的我来说,建筑是一件无从掌握的恐怖事情。正烦恼着未来时,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去纽约,会有什么可能性?于是我用各种方法,以实习身分潜入纽约的设计事务所。早起上班,下班后就在纽约图书馆里拼命地读书。但大多时候不尽如人意,我体会到在不同文化里生存的困难。不过也因为建筑工作的丰富性开拓了我的视野,恐惧感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之后,我回到毕业的大学任教,正如书里所提到的,我参与了几项建筑案。其中,仙台媒体中心(SMT)是一项艰巨的案子,它不单纯是盖出建筑物,还需要显示出它的使用方法。为此,我与建筑师阿部仁史先生一起举办了一个将建筑系学生的毕业设计收集在一起并进行讨论的活动,即“毕业设计日本一决定战 ”(Sendai Design League)。这个活动的新颖性使其不只在日本,在其他国家也被大量关注。 2012年,台湾宜兰举办了大评图,收集了许多的毕业设计,王俊雄老师是这个活动的策划人。王老师与我处于同一时代,和他相遇之时令我非常惊讶,我们不仅工作类似,而且几乎同时期在美国东岸学习建筑,并且都因这个相似的经历,励志要从事建筑行业。
 
 我们在建筑的世界里迷惘,又在纽约周边尝尽辛酸,然后重头再学建筑;两人都在以亚洲季风为典型气候的地区出生,如今终于通过建筑教育相遇了。现在仍清晰地记得我们初次深入交谈时涌现的那不可思议感觉,彷佛遇见了多年前擦肩而过的另一个自己。
 
 因为这样的缘分,当王俊雄老师提出希望在台湾地区出版《前期设计 实践建筑策划的11个条件》一书的想法时,我立即赞成。我觉得这本书经由王老师之手,以中文的形式开始另一段生命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本书的日文版由伊东丰雄先生帮忙写了推荐文,还获得了日本建筑学会著作奖,在日本获得了正面评价。或许是因为本书的内容是市面上少见的关于“建筑策划师”的,因此翻译难度很大。尽管面临这些难题,但在兼具设计及文字才华,且富有好奇心的两位台湾女性——蒋美乔和林与欣的帮助之下,克服了这些困难。决定建筑质量的并不只是建筑师或施工者,还有使用者、运营者及业主。建筑策划师有机会参与其中,成为这些人之间的节点,而建筑和空间相关的研究是建筑策划师有力的武器。本书若能让大家对这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建筑计划的世界有所了解,通过建筑而丰富社会,将是非常荣幸之佳事。
 
 2017年 8月 6日
 小野田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