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古代以色列人及其宗教的兴起
			》
 售價:HK$ 
			74.8
 
  《 
			动物社会的生存哲学 : 探索冲突、背叛、合作和繁荣的奥秘
			》
 售價:HK$ 
			97.9
 
  《 
			猫和花草的刺绣
			》
 售價:HK$ 
			53.9
 
  《 
			《史记·货殖列传新诠》 一篇学问世故、治身治国的文章;一个经济、教育大学者的经世解读;奇伟文章在乱世
			》
 售價:HK$ 
			41.8
 
  《 
			博物馆里的中国 故宫
			》
 售價:HK$ 
			85.8
 
  《 
			海洋治理与中国的行动(2024)
			》
 售價:HK$ 
			107.8
 
  《 
			阿萨姆茶园:一部环境文化史
			》
 售價:HK$ 
			107.8
 
  《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资料编译·第一辑
			》
 售價:HK$ 
			107.8
 
 
 | 
         
          | 編輯推薦: |   
          | 《以美育人、五育并举的一体化育人模式》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初高一体化美育课程体系建构及实施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DLA210382)成果,对《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重视与落实,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该校在美育与五育并举方面的整体情况。针对学校多年来在十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经验与美育实践积累,作者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思考和总结,育人导向突出,学科视角多元,美育案例丰富,对该领域的教育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  
         
          | 內容簡介: |   
          | 以美育人、五育并举是当前国家的教育方向,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大美育观的引领下,本书融合中外美育的优秀成果,探寻美育的本质与原理,厘清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关系,拓展美育的实践路径,建构中小幼以美育人、五育并举的理论体系。作者耕耘教育事业40载,历任特级教师、校长、教育部门管理职务,基于厦门英才学校25年的办学实践、一体化的办学特色,阐述了学校育人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搭建出管理育人、课程育人、生活育人、文化育人四大平台,构建了以美育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 |  
         
          | 關於作者: |   
          | 付晓秋,中共党员,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特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省级“专家型”校长。曾担任17年中学党委书记、校长,7年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现任新英才教育集团总裁、厦门英才学校执行校长。历任中国陶行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东北地区研究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伦理学会会长,厦门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先后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并参与课题3项,省部级重点课题5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包括CSSCI、核心期刊在内的论文20余篇。全国教育家思想主题报告宣讲1次,在基础教育领域产生较大影响。 |  
         
          | 目錄: |   
          | 001  编 以美育人、五育并举的一体化育人模式的形成 002  章 因爱而生,因美而长
 002  节 为了爱的承诺:一所民办学校的创办
 010  第二节 初识美的力量:学校对美的初步感知
 017  第二章 以美育人:学校的发展壮大
 017  节 艺术美育:学校的战略选择
 025  第二节 学校美育:育人思想的升华与发展
 030  第三章 以美育人、五育并举的一体化育人模式的确立和推广
 030  节 理念突破:大美育观的提出
 041  第二节 实践突破:育人模式的检验和发展
 049  第二编 以美育人、五育并举的一体化育人模式的内涵与结构
 050  第四章 以美育人、五育并举的一体化育人模式的理论基础
 050  节 “以美育人”的内涵与理论依据
 062  第二节 “以美育人”与“五育并举”的内在联系与逻辑
 
 
 074  第三节 “一体化”:育人的连续性与科学性表达
 085  第五章 以美育人、五育并举的一体化育人模式的内涵
 085  节 以美育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机制
 093  第二节 以美建立学科内在联系的课程体系
 100  第三节 以美构建立体育人的文化体系
 108  第六章 以美育人、五育并举的一体化育人模式的结构
 109  节 目标体系:让“优雅的英才人”成为时代精英
 119  第二节 内容体系:以美育人、五育并举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135  第三节 方法体系:以“双个教育”为操作路径
 141  第四节 评价体系:以学生素养为核心的全景式评价
 153  第三编 以美育人、五育并举的一体化育人模式的运行机制
 154  第七章 以“美”构建发展的动力机制
 155  节 感知与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158  第二节 表达与创造:提升师生的生活品质
 164  第三节 辨别与判断:强大学校的精神世界
 
 
 170  第八章 以对“美”的追求建立学生发展的约束机制
 171  节 美的行为约束:摒弃不美
 175  第二节 美的认识准则:辨识美丑
 178  第三节 美的价值标准:立德树人
 187  第四编 以美育人、五育并举的一体化育人模式的实践
 188  第九章 以美育人、五育并举的一体化课程实践
 188  节 “以美育人、五育并举”在纵向三级课程中的统领
 199  第二节 “以美育人、五育并举”在横向四类课程中的融合
 214  第三节 “一体化”在学段衔接课程中的贯通
 225  第十章 以美育人、五育并举的一体化育人模式的教学新样态
 225  节 教师求美:以美育人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
 232  第二节 教研融美:团队建设与教师专业的新发展
 241  第三节 课堂育美:学科与美育融合的课堂新样态
 251  第十一章 从群体美到个体美:个性化发展与个体化服务
 251  节 个性化发展:一学生一课表
 
 
 257  第二节 个体化服务:AI档案
 263  第三节 英才校园24小时的“爱与创造”的体现
 272  第十二章 聚焦育人,构建学校治理新体系
 272  节 立足政策,提升学校治理新认识
 279  第二节 遵循规律,推进学校治理新实践
 284  第三节 制度创新,实现学校治理现代化
 288  第十三章 科学诊断与立体评价
 288  节 以审美素养为核心的美育评价
 301  第二节 以阅读素养为代表的人文素养评价
 309  第三节 以计算思维为代表的科学素养评价
 320  第十四章 以美育人、五育并举的一体化育人模式的实践经验与未来展望
 320  节 育人模式的特点与创建经验
 325  第二节 育人模式解决的问题及其实践特征
 330  第三节 育人模式待解问题与未来展望
 337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以美融会,以育贯通 受本书的作者、厦门英才学校付晓秋校长的委托,为本书写一段序言,我感到非常荣幸。既是出于对付校长毕生追求教育事业的尊敬,也是出于对我们共同关注和探索的美育的期望。美育这两个字大家都不陌生,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当中,我们的社会始终在倡导美育,其间虽有停歇,却从未中断。此外,近年来我们对美育的倡导与以往更有所不同,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美育,使得我们有机会在理论上和在实践中对美育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我一直认为,美育既是理想的,也是现实的。理想引导着人们不断地向往,现实则是要让这种向往真实落地。如果我们时至今日对美育的认识仍然有所欠缺,那么问题肯定出在“现实”而非“理想”。也就是说,“现实”阻挡了“理想”的实现,“理想”没能脚踏实地。
 到目前为止,美育是否应作为一个具体学科仍有待讨论,但美育无疑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由许多课程相互衔接而成的教学体系,所以它无法脱离整体而孤立存在。美育的价值体现在教育领域的不同方面,这其中有特殊性,也有共同性,在广义的艺术教育领域中尤其显著。所谓的广义艺术教育,就是超越狭隘的专业壁垒,从艺术思维的角度出发,研究艺术与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启发受教育者能够从不同的立场,重新认识问题,重新思考问题。因此,将美育作为教育研究的前提,教育育人的意义才可以彰显,教育育人的目的才能够达到。没有美育参与的教育,能否算作完整的教育,这本身都是个问题。融美育于教育,融美育于教学,融美育于生活习惯之中的教育,才是我们所有的教育机构、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教育要立德树人,这是大家的共识。我们常说,需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就是要全面和完整地培养受教育者。五育就是全面,并举就是完整。但全面并不是内容意义上的多少,完整也并不是形式意义上的齐全。全面是因,是立德。完整是果,是树人。因此,五育并举的实质,是思维方法上的触类旁通,是学科领域间的融会贯通——做不到如此,五育并举就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就会变成一句漂亮的空话。
 五育如何做到“并举”,而不是“并置”,关键在于五育之间的彼此关联,没有了关联,教育就会孤立,教学就会顾此失彼。而五育之间有效的关联方式,则是“以美融会”“以育贯通”,就是用美育贯穿其他教育,用美育浸润其他教育,使得它们相互启示、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终达到和谐孕育的目的。因此,我们尽可以将美育理解为一项以和谐为宗旨的完美的孕育过程,也就是从审美教育到美的教育、教育之美。五育并举的价值还在于它们的非功利特征,引导学生更多关注事物的相互联系,而非相互对立;引导学生更多关注事物的形成过程,而非终结果;引导学生更多关注事物的相对因素,而非标准;引导学生更多关注事物的感知判断,而非经验判断。
 五育并举还须落实到系统的教育活动,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它贯穿于受教育者的启蒙教育阶段。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每一个环节都无法忽略,忽略意味着中断,而中断则意味着失去,失去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可能。它需要科学的管理和系统的设计,需要循序渐进,甚至需要做到因人而异。以美育为起点的五育并举既不能提早,也不能滞后,更不能缺失。正因如此,十五年一贯制的美育研究理念和实践才显得至关重要,这是成就美育事业的先决条件,也是 “以美育人”“五育并举”实现的保障。
 近两年来,清华美院社会美育研究所与厦门英才学校一直在进行科研合作,共同探讨“以美育人”“五育并举”在教育领域终落地的可能性,尤其是聚焦于十五年一贯制的美育教学实践研究。到目前为止,这项研究显现出来的价值不仅重要,而且意义匪浅,因为这关系到我们如何化解教育中的困难,如何面对未来的教学,如何引导未来的孩子。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费尽心思地探讨美育理论,苦思冥想地寻找实践方法,终将研究的重点落在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贯穿始终这个切入点上。“五育并举”是原理,“以美育人”是思路,而“十五年一贯制”就是方法。这是一次以高校参与中小学的方式合作开展的美育教学实践研究,这在高校和中小学以往的科研合作中并不多见,我们与英才学校算是“捷足先登”了,我们做了一些人们想做却还没有做的事情。在这项研究课题中,研究的人员需要从“生活” “学科” “艺体”“主题活动课程”四个方面着眼,从不同年龄、不同科目、不同学生的需求入手实施计划。具体地讲,包含美育对于生活实践的启发作用,美育对于语、数、外等主体课程的参与作用,美育对于美术、音乐、教育等课程的衔接作用,美育对于课外主题活动的指导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实施、总结得失、积累经验。我们很辛苦,但也很光荣,毕竟我们的研究工作已经涉及了美育中的管理评价、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设置等一系列深层问题。
 得益于全体参与研究者始终保持的热情和信念,我们的工作才能连续不断地取得进展。如今,在付校长的著作出版之际,我谨向厦门英才学校的老师们,以及我们出色的研究团队表达敬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李睦
 2021年8月于清华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