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脑结构MRI连续层次解剖学
			》
 售價:HK$ 
			162.8
 
  《 
			古琴之美·2026(可读、可听、可学、可赏的“立体化”文化日历;专注于古琴文化的鉴赏日历)
			》
 售價:HK$ 
			107.8
 
  《 
			财之道丛书·贪婪的游戏:金融投机100年
			》
 售價:HK$ 
			74.8
 
  《 
			算力崛起:重塑未来经济与社会
			》
 售價:HK$ 
			76.8
 
  《 
			敦煌壁画?纹样
			》
 售價:HK$ 
			151.8
 
  《 
			丑的美学 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售價:HK$ 
			140.8
 
  《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售價:HK$ 
			437.8
 
  《 
			大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
 售價:HK$ 
			151.8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依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和国家职业教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求编写的。本书包括6章,分别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机械加工精度分析、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分析、典型零件加工、装配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每章均按案例引入、相关知识和案例实施来组织内容。为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掌握案例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将视频、微课等内容通过二维码的方式植入书中,且每章后均附有学后测评。为增加阅读效果,本书采用双色印刷。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可作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教材,以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配有电子课件,凡使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可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http://www.cmpedu.com),注册后免费下载。咨询电话:01088379375。
 “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编号20202157)
 |  
         
          | 目錄: |   
          | 前言 二维码清单
 第1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1
 案例引入1
 11认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
 111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2
 11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2
 113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4
 114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6
 115机械加工工艺规程7
 1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准备10
 121零件图的工艺分析与审查10
 12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12
 123毛坯的选择13
 13选择定位基准15
 131基准及其分类15
 132定位基准的选择16
 14拟订机械加工工艺路线19
 141拟订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基本
 过程19
 142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19
 143加工阶段的划分22
 144加工顺序的安排23
 145工序的集中与分散24
 146机床及工艺装备的选择25
 15加工余量的确定及工序尺寸25
 151加工余量的确定26
 152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33
 16工艺尺寸链的计算34
 161工艺尺寸链及其建立方法34
 162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36
 163典型工艺尺寸链案例的分析与
 计算37
 17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42
 171时间定额42
 172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工艺
 措施43
 173工艺方案的经济性分析46
 案例实施48
 学后测评51
 第2章机械加工精度分析55
 案例引入55
 21工艺系统制造误差对加工精度的
 影响56
 211认识机械加工精度56
 212加工原理误差56
 213机床误差57
 214刀具与夹具制造误差62
 2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
 影响63
 221工艺系统刚度63
 222误差复映现象66
 223惯性力和夹紧力的影响67
 23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68
 231机床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69
 232工件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69
 233刀具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70
 24工件内应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71
 241内应力及其产生原因71
 242减小或消除内应力的方法72
 25调整误差的影响因素72
 251试切法调整72
 252按定程机构调整73
 253用样件或样板调整73
 26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73
 261加工误差的性质74
 262分布曲线法74
 263点图法80
 案例实施82
 学后测评84
 第3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分析87
 案例引入87
 31认识机械加工表面质量87
 31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88
 312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
 影响88
 32影响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90
 321影响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几何
 因素90
 322影响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物理
 因素91
 323影响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
 因素92
 33影响表面物理力学性能的工艺因素94
 331表层残余应力94
 332表层加工硬化94
 333表层金相组织变化95
 案例实施96
 学后测评98
 第4章典型零件加工100
 案例引入100
 41车床主轴的加工101
 411认识车床主轴101
 412主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析103
 413主轴加工的主要工序分析111
 414主轴的检验115
 42箱体类零件的加工116
 421认识箱体类零件116
 422箱体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析119
 423箱体孔系的加工124
 424箱体的检验128
 43圆柱齿轮的加工128
 431认识齿轮128
 432齿坯的机械加工130
 433齿形加工方法131
 434圆柱齿轮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分析142
 435齿轮的检验144
 案例实施145
 学后测评149
 第5章装配工艺规程设计151
 案例引入151
 51认识装配工艺规程152
 511装配的生产类型及其特点152
 512装配工作内容153
 513机器装配精度155
 52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156
 521互换装配法156
 522选配装配法157
 523修配装配法160
 524调整装配法161
 53装配尺寸链的计算162
 531装配尺寸链及其建立方法162
 532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165
 533装配尺寸链的计算实例166
 54制订装配工艺规程170
 541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则170
 542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171
 543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171
 案例实施174
 学后测评177
 第6章机床夹具设计179
 案例引入179
 61认识机床夹具180
 611机床夹具的分类和组成180
 612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181
 62工件定位方案的设计181
 621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181
 622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186
 623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197
 63工件夹紧方案的设计201
 631夹紧装置的组成与基本要求201
 632夹紧力的确定202
 633典型夹紧机构204
 634其他夹紧机构207
 64机床专用夹具及其设计方法210
 641常用机床专用夹具及其结构
 特点210
 642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步骤和
 方法216
 案例实施219
 学后测评222
 参考文献224
 |  
         
          | 內容試閱: |   
          |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新部署和新要求,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本书针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机械类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据认知规律和能力递进的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书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教材,从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出发,以工作过程要求为导向,结合机械行业企业的制造工程师和工艺工程师对学生的知识要求、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编写结构体系;以机械零件加工过程、质量检测过程、机械产品装配过程、机床专用夹具设计过程为编写主线;以“案例引领、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为编写模式;以来自生产企业的实际案例作为编写资源;以国家职业教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依托。
 本书的主要特点:
 1)以“零件加工检测与机械产品装配过程”为导向,选取典型零件与产品为载体,按照企业生产工作流程安排教学内容,重构工作过程知识结构体系,使学习过程与工作流程紧密结合,技能应用和职业素养得到同步训练。
 2)构建“案例引领式”教学单元:案例引入—相关知识—案例实施—学后测评,体现“教中做,做中学”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的统一。
 3)引入行业、企业典型案例,国家职业教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有与本书配套的教学课件、动画及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内容形象化、动态内容可视化。
 4)本书采用双色印刷,使读者更容易抓住重点内容。
 5)将视频、微课等内容通过二维码的方式植入书中,方便数字化教学。
 本书由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王道林和吴修娟担任主编,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张国艳担任副主编,南京工程学院周明虎、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蔡海毅和南京金城集团有限公司周传勇参加编写。编写分工为:第1章由王道林编写;第2章、第3章由张国艳编写;第4章由周明虎、蔡海毅、周传勇编写;第5章由王道林编写;第6章由吴修娟编写。
 本书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锋教授担任主审。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资料和文献,在此对相关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及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