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索恩丛书·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
			》
 售價:HK$ 
			108.9
 
  《 
			无路之路
			》
 售價:HK$ 
			65.8
 
  《 
			棒针编织阿兰花样背心马甲
			》
 售價:HK$ 
			65.8
 
  《 
			大明300年 推演关键性事件 锁定冲突 重构大明300年棋局 剖析帝国兴亡的核心规则
			》
 售價:HK$ 
			74.8
 
  《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售價:HK$ 
			129.8
 
  《 
			陵迟:鲁国的困境与抗争 精装
			》
 售價:HK$ 
			96.8
 
  《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售價:HK$ 
			96.8
 
  《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刘小枫主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售價:HK$ 
			96.8
 
 
 | 
         
          | 編輯推薦: |   
          | 1.紧跟新修订,掌握新准则 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为出发点,深入解读1项基本准则、40项具体准则的纵向规定,体现新旧条文的修订变化与重点事项,有效帮助读者厘清重要条文、构建知识体系、把握企业会计准则。读者可快速查阅准则原文,掌握法规的要求。
 2.精解案例,实务操作范本
 本书精选了400多个实务案例,以案例为载体深入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的条文规定,呈现会计处理的具体操作过程,生动诠释了企业会计准则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标准化的展示与可落地执行的操作方法,指导会计工作者正确、有效处理日常会计事务。
 3.图文搭配,摆脱枯燥学习
 本书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核心知识点,梳理关键要点,清晰揭示了逻辑节点、会计分录,把体系庞大、内容晦涩的法律条文及相关要求分解成条理清晰的结构导图,并呈现业务处理、会计操作的具体过程,让读者易懂、学透、会用!
 4.企业会计准则编委会倾力打造,兼顾专业性、实战性
 本书集合了众多会计行业专业人士共同编写,打造出一本专业性的指导读本。讲解有深度,拓展有广度,以专业的知识水平与视角解读会计理论,并结合多年的培训实战经验,为读者搭建起准则与实务工作的桥梁,保证读
 |  
         
          | 內容簡介: |   
          | 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者进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的基本依据,学好企业会计准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根本。为了帮助广大会计工作者学好会计准则、用好会计准则,本书采用图表和实务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1项基本准则和40项具体准则进行解读。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针对每一项具体准则,本书以图表的形式阐述了该准则的逻辑节点与逻辑流程,以案例解析的形式,将笼统、抽象的文字转化为清晰、具体的实务操作,提升读者的实务操作水平。
 《企业会计准则全流程详解 条文解析 操作流程 经典案例 2022年版》是一本全景式讲解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专业图书,是广大会计工作者学准则、用准则的案头常备工具书。它既可以帮助会计实务工作者解决日常实务工作中的各种疑难与困惑,也可以帮助会计理论工作者、会计专业学生掌握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具体规定。
 |  
         
          | 關於作者: |   
          | 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 刘秀婷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晏 燕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唐斯圆 清华大学 张 琳 中央财经大学 向晶薪 中央财经大学 张时涵 中央财经大学 徐东方 河北金融学院 莫孝伟 中央财经大学 方文彬 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邢铭强 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姚 宇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  
         
          | 目錄: |   
          | 目 录 第 1章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1.1 总则/1
 1.1.1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1
 1.1.2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2
 1.1.3 会计基本假设 2
 1.1.4 会计基础 3
 1.1.5 会计要素的内容 3
 1.1.6 记账方法 3
 1.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4
 1.3 会计要素/5
 1.4 会计计量/7
 1.4.1 会计计量属性 7
 1.4.2 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 7
 1.5 财务会计报告/8
 1.5.1 财务会计报告的定义 8
 1.5.2 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8
 第 2章 存货
 2.1 存货的确认/9
 2.1.1 存货的定义 9
 2.1.2 存货的范围 9
 2.1.3 存货的确认条件 10
 2.2 取得存货的计量/10
 2.2.1 存货的计量原则 10
 2.2.2 存货的采购成本 10
 2.2.3 存货的加工成本 11
 2.2.4 存货的其他成本 11
 2.2.5 不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 12
 2.3 发出存货的计量/12
 2.3.1 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12
 2.3.2 已售存货成本的结转 13
 2.3.3 周转材料的处理 13
 2.4 期末存货的计量/14
 2.4.1 可变现净值的定义及特征 14
 2.4.2 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因素 15
 2.4.3 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情形 15
 2.4.4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16
 2.4.5 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16
 2.4.6 存货盘亏或毁损的会计处理 17
 2.5 披露/17
 第3章 长期股权投资
 3.1 长期股权投资基础/18
 3.1.1 准则规定 18
 3.1.2 准则解释 18
 3.2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19
 3.2.1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9
 3.2.2 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21
 3.2.3 特殊情况的会计处理 23
 3.3 后续计量之成本法/24
 3.3.1 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25
 3.3.2 成本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及投资损益的确认 25
 3.3.3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25
 3.4 后续计量之权益法/26
 3.4.1 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26
 3.4.2 权益法的核算 26
 3.5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32
 3.5.1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32
 3.5.2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38
 3.6 披露/39
 3.6.1 准则规定 39
 3.6.2 准则解释 39
 第4章 投资性房地产
 4.1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40
 4.1.1 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及范围 40
 4.1.2 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条件 40
 4.2 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41
 4.2.1 初始计量 41
 4.2.2 后续支出计量 42
 4.2.3 后续计量 44
 4.3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47
 4.3.1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解释 47
 4.3.2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基本准则 47
 4.3.3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具体应用 47
 4.4 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51
 4.5 披露/53
 第5章 固定资产
 5.1 固定资产概述/54
 5.2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54
 5.2.1 外购固定资产 54
 5.2.2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57
 5.2.3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 57
 5.2.4 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57
 5.3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58
 5.3.1 固定资产折旧 58
 5.3.2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60
 5.4 固定资产的处置/62
 5.4.1 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62
 5.4.2 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62
 5.5 披露/64
 第6章 生物资产
 6.1 生物资产基础/65
 6.1.1 生物资产的概念 65
 6.1.2 生物资产的特征 65
 6.1.3 不属于生物资产的特殊规定 65
 6.2 生物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66
 6.2.1 确认的基本原则 66
 6.2.2 初始计量原则 66
 6.2.3 生物资产相关的后续支出 71
 6.3 后续计量/73
 6.3.1 折旧 73
 6.3.2 计提减值 73
 6.4 收获与处置/74
 6.4.1 基本原则 74
 6.4.2 具体运用 75
 6.5 披露/82
 第7章 无形资产
 7.1 无形资产的基本准则/83
 7.2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83
 7.2.1 无形资产分类 83
 7.2.2 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原则和会计处理 84
 7.3 无形资产后续计量/89
 7.3.1 无形资产使用寿命 89
 7.3.2 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 89
 7.4 无形资产的处置/91
 7.5 披露/93
 第8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8.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95
 8.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96
 8.2.1 确认和计量原则与会计处理 96
 8.2.2 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 101
 8.3 披露/105
 第9章 资产减值
 9.1 资产减值基础/106
 9.2 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106
 9.2.1 资产减值情形的判定 106
 9.2.2 可收回金额的确定 107
 9.3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107
 9.4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及处理/111
 9.4.1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 111
 9.4.2 资产减值损失确认的会计处理 111
 9.5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112
 9.5.1 资产组的概念 112
 9.5.2 资产组的认定 112
 9.5.3 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 113
 9.6 商誉减值的处理/117
 9.6.1 资产减值的基本原则 117
 9.6.2 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与会计处理 117
 9.7 披露/119
 第 10章 职工薪酬
 10.1 职工薪酬的概念及分类/121
 10.1.1 职工薪酬的概念 121
 10.1.2 职工薪酬的分类 121
 10.2 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122
 10.2.1 货币性短期薪酬 122
 10.2.2 带薪缺勤 124
 10.2.3 短期利润共享计划 126
 10.2.4 非货币性福利 127
 10.3 离职后福利的确认与计量/130
 10.3.1 设定提存计划 130
 10.3.2 设定受益计划的准则规定与对应解读 131
 10.4 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132
 10.5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与计量/134
 10.5.1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设定提存计划 134
 10.5.2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设定受益计划 135
 10.5.3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长期残疾福利 137
 10.6 披露/137
 第 11章 企业年金基金
 11.1 企业年金基金概述/138
 11.1.1 企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基金 138
 11.1.2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各方当事人 139
 11.1.3 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 140
 11.2 企业年金基金缴费/141
 11.2.1 企业年金基金缴费及其流程 141
 11.2.2 企业年金基金收到缴费的账务处理 142
 11.3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143
 11.3.1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原则和范围 143
 11.3.2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流程 144
 11.3.3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的账务处理 145
 11.4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148
 11.4.1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构成 148
 11.4.2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账务处理 148
 11.5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150
 11.5.1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构成 150
 11.5.2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账务处理 151
 11.6 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净收益/153
 11.6.1 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其账务处理 153
 11.6.2 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净收益及其账务处理 155
 11.7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156
 11.7.1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编报主体 156
 11.7.2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构成 157
 11.7.3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编制 157
 第 12章 股份支付
 12.1 股份支付的概念及特征/162
 12.1.1 股份支付的概念及分类 162
 12.1.2 股份支付的四个主要环节 162
 12.1.3 不适用该准则的情形 163
 12.2 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163
 12.2.1 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63
 12.2.2 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64
 12.2.3 可行权条件的分类 164
 12.2.4 可行权条件的修改 165
 12.3 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166
 12.3.1 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程序 166
 12.3.2 股份支付的具体会计 167
 12.4 披露/173
 第 13章 债务重组
 13.1 债务重组基础/174
 13.1.1 债务重组的概念 174
 13.1.2 债务重组的核算范围 174
 13.1.3 债务重组的方式 174
 13.1.4 用以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 175
 13.2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175
 13.2.1 债务人的处理 176
 13.2.2 债权人的处理 176
 13.3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具体应用/177
 13.3.1 以资产清偿债务 177
 13.3.2 债务转为权益工具 181
 13.3.3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182
 13.3.4 三种方式的组合方式 184
 13.4 披露/185
 第 14章 或有事项
 14.1 或有事项概述/186
 14.1.1 或有事项的定义 186
 14.1.2 或有事项的基本特征 186
 14.2 确认和计量/187
 14.2.1 或有事项的确认 187
 14.2.2 预计负债的计量 188
 14.2.3 对预计负债账面价值的复核 190
 14.2.4 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190
 14.3 披露/191
 第 15章 收入
 15.1 收入的定义及核算范围/192
 15.1.1 收入的定义 192
 15.1.2 收入的核算范围 192
 15.1.3 收入确认的判断标准与流程 193
 15.2 收入的确认/194
 15.2.1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194
 15.2.2 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198
 15.2.3 确定交易价格 200
 15.2.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206
 15.2.5 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207
 15.3 合同成本/212
 15.3.1 合同履约成本 212
 15.3.2 合同取得成本 212
 15.3.3 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摊销 213
 15.3.4 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 213
 15.4 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214
 15.4.1 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 214
 15.4.2 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 216
 15.4.3 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 217
 15.4.4 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 218
 15.4.5 授予知识产权许可 219
 15.4.6 售后回购 221
 15.4.7 客户未行使的权利 222
 15.4.8 无须退回的初始费 223
 15.5 列报与披露/225
 15.5.1 列报 225
 15.5.2 披露 225
 第 16章 政府补助
 16.1 政府补助概述/227
 16.1.1 政府补助的定义 227
 16.1.2 政府补助的特征 227
 16.1.3 政府补助的分类 228
 16.2 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229
 16.2.1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230
 16.2.2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233
 16.2.3 政府补助的退回 234
 16.2.4 特定业务的会计处理 235
 16.3 政府补助的列报/236
 16.3.1 列报项目 236
 16.3.2 披露信息 236
 16.4 衔接规定/237
 第 17章 借款费用
 17.1 借款费用的定义及范畴/238
 17.1.1 定义 238
 17.1.2 范畴 238
 17.2 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239
 17.2.1 借款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 239
 17.2.2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 240
 17.2.3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停止 246
 17.3 披露/247
 第 18章 所得税
 18.1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248
 18.1.1 资产的计税基础 248
 18.1.2 负债的计税基础 253
 18.1.3 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256
 18.2 暂时性差异/256
 18.2.1 暂时性差异的定义 256
 18.2.2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57
 18.3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257
 18.3.1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258
 18.3.2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259
 18.4 所得税费用/260
 18.5 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262
 18.6 所得税的列报/263
 第 19章 外币折算
 19.1 记账本位币/264
 19.1.1 外币交易的定义 264
 19.1.2 记账本位币的定义 264
 19.1.3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264
 19.1.4 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265
 19.1.5 记账本位币的变更 266
 19.2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266
 19.2.1 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近似汇率 266
 19.2.2 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 267
 19.2.3 分账制记账方法 269
 19.3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269
 19.3.1 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原则 269
 19.3.2 恶性通货膨胀下境外经营报表折算 270
 19.3.3 处置境外经营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核算 270
 19.4 披露/271
 第 20章 企业合并
 20.1 企业合并概述/272
 20.1.1 企业合并的界定 272
 20.1.2 企业合并的方式 272
 20.1.3 企业合并类型的划分 273
 20.1.4 合并日或购买日的确定 274
 20.2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274
 20.2.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 274
 20.2.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274
 20.3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276
 20.3.1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 276
 20.3.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276
 20.4 不同合并方式下的会计处理/279
 20.4.1 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 279
 20.4.2 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的会计处理 280
 20.5 披露/280
 20.5.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披露 280
 20.5.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披露 281
 20.6 业务合并/281
 第 21章 租赁
 21.1 租赁概述/282
 21.2 租赁的分类/285
 21.3 承租人的会计处理/286
 21.3.1 承租人对租赁资产初始确认的会计处理 286
 21.3.2 承租人对使用权资产的后续计量 290
 21.3.3 承租人对租赁负债的后续计量 292
 21.3.4 租赁变更的会计处理 293
 21.3.5 其他有关事项的会计处理 294
 21.3.6 租赁期届满时的会计处理 295
 21.4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296
 21.4.1 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296
 21.4.2 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299
 21.4.3 租赁期届满时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302
 21.5 特殊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304
 21.5.1 售后租回业务 304
 21.5.2 转租赁 307
 21.5.3 生产商或经销商出租人的融资租赁会计处理 308
 21.6 租赁的列报和披露/309
 21.6.1 承租人的列报和披露 309
 21.6.2 出租人的列报和披露 310
 第 22章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2.1 金融工具概述/312
 22.2 金融工具确认与终止确认/314
 22.2.1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条件 314
 22.2.2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 314
 22.3 金融工具的分类/315
 22.3.1 金融资产的分类 316
 22.3.2 金融负债的分类 317
 22.4 嵌入衍生工具/318
 22.4.1 嵌入衍生工具的定义 318
 22.4.2 混合合同 318
 22.5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319
 22.5.1 金融资产重分类的原则 319
 22.5.2 金融资产重分类的会计处理 320
 22.6 金融工具计量/322
 22.6.1 初始计量 322
 22.6.2 后续计量 323
 22.7 金融工具的减值/337
 22.7.1 金融工具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则 337
 22.7.2 金融资产信用减值的客观信息 338
 22.7.3 预期信用损失 343
 22.7.4 判断事项 351
 22.8 利得和损失/352
 22.8.1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 352
 22.8.2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 353
 22.8.3 股利收入 353
 22.8.4 其他规定 354
 
 第 23章 金融资产转移
 23.1 金融资产转移与终止确认/355
 23.1.1 金融资产转移 355
 23.1.2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一般原则 356
 23.1.3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356
 23.2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流程/357
 23.3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364
 23.3.1 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 364
 23.3.2 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 367
 23.3.3 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 368
 23.4 衔接规定/375
 第 24章 套期会计
 24.1 套期会计概述/376
 24.1.1 套期的定义 376
 24.1.2 套期的分类 376
 24.1.3 套期会计方法 377
 24.2 套期工具/378
 24.2.1 套期工具的定义与范围 378
 24.2.2 指定套期工具 378
 24.3 被套期项目/380
 24.3.1 符合条件的被套期项目 380
 24.3.2 确定被套期项目的注意事项 381
 24.3.3 项目组成部分作为被套期项目的规定和要求 381
 24.3.4 项目组成部分与项目总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 383
 24.3.5 被套期项目的组合 383
 24.4 套期关系评估与套期会计/384
 24.4.1 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 384
 24.4.2 套期有效性 384
 24.4.3 套期关系再平衡 385
 24.4.4 套期关系的终止 386
 24.5 套期保值的确认与计量/386
 24.5.1 公允价值套期 386
 24.5.2 现金流量套期 389
 24.5.3 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 390
 24.5.4 套期关系再平衡 392
 24.5.5 一组项目套期 393
 24.6 关于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395
 第 25章 保险合同
 25.1 保险合同的识别、分组和确认/400
 25.1.1 识别 400
 25.1.2 分组 400
 25.1.3 确认 401
 25.1.4 保险合同负债初始确认 401
 25.1.5 保险合同后续计量 403
 25.1.6 具有直接参与分红特征的保险合同组计量的特殊规定 405
 25.1.7 亏损保险合同组计量的特殊规定 406
 25.1.8 保险合同组计量的简化处理规定 407
 25.1.9 分出的再保险合同组的确认和计量 408
 25.1.10 合同转让或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保险合同的确认和计量 410
 25.2 保险合同的修改和终止确认/411
 25.3 保险合同的列报和披露/412
 25.3.1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列示及披露 412
 25.3.2 附注的列示及披露 412
 25.3.3 与保险合同计量相关的披露 414
 25.3.4 与风险相关的披露 415
 25.3.5 与衔接处理相关的披露 416
 25.4 衔接规定/416
 第 26章 石油天然气开采
 26.1 石油天然气开采的定义及核算范围/419
 26.1.1 核算范围 419
 26.1.2 相关定义解释 420
 26.1.3 石油天然气开采会计核算概述 420
 26.2 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421
 26.2.1 初始计量 421
 26.2.2 矿区权益的折耗 422
 26.2.3 矿区权益的减值 422
 26.2.4 矿区权益的处置 423
 26.3 油气勘探的会计处理/427
 26.3.1 基本原则 427
 26.3.2 会计处理 428
 26.4 油气开发的会计处理/429
 26.5 油气生产的会计处理/430
 26.5.1 定义及核算范围 430
 26.5.2 井及相关设备的折耗计提 430
 26.5.3 其他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适用准则 430
 26.6 油气资产的确认及计量/431
 26.6.1 油气资产相关定义 431
 26.6.2 油气资产折耗方法 431
 26.6.3 油气资产减值处理 432
 26.7 弃置义务/432
 26.8 披露/433
 第 27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27.1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434
 27.1.1 会计政策概述 434
 27.1.2 会计政策变更概述 435
 27.1.3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435
 27.2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439
 27.2.1 会计估计与会计估计变更 439
 27.2.2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439
 27.2.3 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440
 27.2.4 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 441
 27.3 前期差错及其更正/442
 27.3.1 前期差错概述 442
 27.3.2 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442
 27.3.3 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 445
 第 28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28.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446
 28.1.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 446
 28.1.2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446
 28.1.3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分类 447
 28.2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448
 28.2.1 基本处理原则 448
 28.2.2 具体会计处理 449
 28.3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454
 28.4 披露/455
 第 29章 财务报表列报
 29.1 财务报表概览/456
 29.2 资产负债表列报/457
 29.2.1 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及内容 457
 29.2.2 资产负债表项目列报分类 457
 29.2.3 资产负债表列报的格式和填列方法 459
 29.2.4 资产负债表填列说明 461
 29.3 利润表列报/467
 29.3.1 利润表的定义及内容 467
 29.3.2 利润表列报总要求 467
 29.3.3 利润表项目列报 467
 29.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470
 29.4.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定义 470
 29.4.2 所有者权益表列报的基本原则 471
 29.4.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格式及说明 471
 29.5 附注/477
 29.5.1 财务报表附注的定义 477
 29.5.2 附注应当披露的内容及顺序 477
 29.6 案例/478
 29.6.1 资产负债表 479
 29.6.2 利润表 483
 29.6.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485
 29.6.4 附注 488
 第30章 现金流量表
 30.1 现金流量表概述/490
 30.1.1 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概念 490
 30.1.2 现金流量表内容与结构 490
 30.1.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程序 493
 30.2 现金流量表编制/493
 30.2.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项目的编制 493
 30.2.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项目的编制 496
 30.2.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项目的编制 498
 30.2.4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499
 30.3 现金流量表附注/501
 30.3.1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 501
 30.3.2 企业当期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的披露 504
 30.4 披露/505
 第31章 中期财务报告
 31.1 中期财务报告概述/506
 31.1.1 中期财务报告的定义 506
 31.1.2 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 506
 31.2 确认和计量/507
 31.2.1 基本原则 507
 31.2.2 会计政策 507
 31.2.3 会计估计 508
 31.2.4 重要性 508
 31.2.5 会计计量 509
 31.2.6 季节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510
 31.2.7 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510
 31.3 合并财务报表/511
 31.4 比较财务报表/512
 31.5 附注/513
 第32章 合并财务报表
 32.1 合并财务报表基础/515
 32.1.1 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及解释 515
 32.1.2 合并范围的确定 516
 32.1.3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 522
 32.1.4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期准备工作 522
 32.1.5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522
 32.1.6 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的处理 523
 32.2 合并日财务报表的编制/523
 32.2.1 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524
 32.2.2 合并日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524
 32.3 购买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532
 32.3.1 合并资产负债表 532
 32.3.2 合并利润表 539
 32.3.3 合并现金流量表 541
 32.3.4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544
 32.3.5 案例分析 545
 32.4 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574
 32.4.1 追加投资的会计处理 574
 32.4.2 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 575
 32.4.3 因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增资而稀释母公司拥有的股权比例 576
 32.4.4 其他特殊交易 576
 第33章 每股收益
 33.1 基本每股收益/577
 33.1.1 分子的确定 577
 33.1.2 分母的确定 577
 33.2 稀释每股收益/579
 33.2.1 基本计算原则 579
 33.2.2 可转换公司债券 580
 33.2.3 认股权证、股份期权 581
 33.2.4 企业承诺将回购其股份的合同 582
 33.2.5 多项潜在普通股 582
 33.2.6 子公司、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 584
 33.3 每股收益的列报/585
 33.3.1 重新计算 585
 33.3.2 列报 587
 第34章 分部报告
 34.1 分部报告概述/589
 34.2 报告分部的确定/589
 34.2.1 业务分部 589
 34.2.2 地区分部 590
 34.2.3 分部合并的条件 591
 34.2.4 分部报告的确定 593
 34.3 分部信息的披露/595
 34.3.1 分部信息披露的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 595
 34.3.2 主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 595
 34.3.3 分部信息与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或企业财务报表总额信息的衔接 597
 34.3.4 次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 598
 34.3.5 其他披露要求 598
 第35章 关联方披露
 35.1 关联方披露的基本规定/599
 35.2 关联方关系的认定/600
 35.2.1 关联方关系认定的一般原则 600
 35.2.2 关联方关系界定的例外情况 603
 35.3 关联方交易/604
 35.4 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606
 第36章 金融工具列报
 36.1 金融工具列报概述/608
 36.2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609
 36.2.1 金融工具的分类 609
 36.2.2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区分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列示 609
 36.2.3 金融工具的列示 622
 36.3 特殊金融工具的区分/622
 36.3.1 可回售工具 622
 36.3.2 发行方仅在清算时才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净资产的金融工具 624
 36.3.3 特殊金融工具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其他条件 624
 36.3.4 特殊金融工具在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 625
 36.4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之间的重分类/625
 36.5 收益和库存股/626
 36.5.1 发行方对利息、股利、利得或损失的处理 626
 36.5.2 库存股 626
 36.5.3 对每股收益计算的影响 627
 36.6 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抵销列示/627
 36.7 金融工具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列报/628
 36.7.1 一般性规定 628
 36.7.2 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 630
 36.7.3 利润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 633
 36.7.4 套期会计相关披露 635
 36.7.5 公允价值披露 638
 36.8 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639
 36.8.1 定性和定量信息 639
 36.8.2 信用风险披露 643
 36.8.3 流动性风险披露 662
 36.8.4 市场风险披露 665
 36.9 金融资产转移的披露/667
 36.9.1 金融资产转移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 667
 36.9.2 已转移但未整体终止确认的金融资产的信息披露 669
 36.9.3 已整体终止确认但转出方继续涉入已转移金融资产的信息披露 670
 36.10 衔接规定/671
 第37章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37.1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概述/680
 37.2 首次执行日的确认与计量/680
 37.2.1 首次执行日的新旧会计科目余额对照表和期初资产负债表 680
 37.2.2 首次执行日采用追溯调整法有关项目的处理 680
 37.2.3 首次执行日采用未来适用法有关项目的处理 685
 37.3 首次执行日会计列报/686
 37.3.1 首份中期财务报告和首份年度财务报表 687
 37.3.2 首份中期财务报告和首份年度财务报表附注 687
 第38章 公允价值计量
 38.1 公允价值计量概述/688
 38.2 公允价值估值技术/689
 38.2.1 现金流量折现法 689
 38.2.2 多种方法估值 690
 38.3 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690
 38.3.1 非金融资产的用途 691
 38.3.2 估值前提的确定 691
 第39章 合营安排
 39.1 合营安排概述/693
 39.2 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694
 39.2.1 共同经营合营方利益份额的确定 695
 39.2.2 共同经营购买资产损益中归属于共同经营其他参与方的部分确认 696
 39.3 合营企业参与方的会计处理/697
 第40章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40.1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概述/698
 40.2 重大判断和假设的披露概述/699
 40.3 在子公司中权益的披露概述/699
 40.4 在合营安排或联营企业中权益的披露概述/700
 40.5 在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概述/701
 第41章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41.1 持有待售概述/702
 41.2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计量/702
 41.2.1 初始计量 703
 41.2.2 后续计量 704
 41.2.3 终止经营 704
 41.2.4 列报 7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