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
			》 
			 售價:HK$ 
			199.4
			 
			 
	
			  
			《 
			风起红楼:百年讹缘探秘
			》 
			 售價:HK$ 
			221.8
			 
			 
	
			  
			《 
			跑外卖:一个女骑手的世界
			》 
			 售價:HK$ 
			68.4
			 
			 
	
			  
			《 
			封关运作背景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丛书)
			》 
			 售價:HK$ 
			85.8
			 
			 
	
			  
			《 
			滞后情书
			》 
			 售價:HK$ 
			47.1
			 
			 
	
			  
			《 
			日本新中产阶级:东京近郊的工薪职员及他们的家庭(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96.8
			 
			 
	
			  
			《 
			图说航天科学与技术
			》 
			 售價:HK$ 
			107.8
			 
			 
	
			  
			《 
			北派2:西夏梵音(网络原名《北派盗墓笔记》)
			》 
			 售價:HK$ 
			52.8
			 
			 
	
 
       | 
     
      
      
         
          | 編輯推薦: | 
         
         
          |  
            此书出版后,获教育部颁等奖,后唐君毅先生谦辞,以等奖让予其所从学之汤用彤先生。吴稚晖先生为此书遴选时所写审查报告称:“作者平日研究哲学,必甚详博,故参考材料,虽未一一标明,能想见其详赡,结构完善,创见颇多,有独立体系,自成一家学说。自身叙述有系统,改进旧说多贡献。……全书回环发挥,精义络绎。”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作者三十岁左右所著的《人生之路》十部曲中的三部,分别是教训体的《道德之实践》、默想体的《世界之肯定》、描述体的《精神之表现》,以及随笔体的附录《人生略赋》。在这三部中,部说明道德生活之本质,第二部说明道德自我之根原——心之本体的形上性,第三部说明此心之本体即充内形外的精神实在,既超越现实世界、现实生活而又表现于现实世界、现实生活。本书各部,文体相异,义蕴相贯,互相照应,以表示一中心观念,即超越现实自我,于当下一念中自觉地自己支配自己,以建立道德自我。
           | 
         
       
      
      
      
         
          | 關於作者: | 
         
         
          |  
            唐君毅,学名毅伯,一九〇九年生于四川宜宾,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毕业于中央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江南大学教授兼教务长。与钱穆、张丕介联合创办新亚书院,并任教务长兼哲学教育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后,受聘为哲学系讲座教授兼哲学系系务会主席,并被选为中大任文学院院长。一九七八年二月病逝于香港,后落葬于台北观音山朝阳墓园。
           | 
         
       
      
      
      
      
         
          | 目錄: 
           | 
         
         
           
            1   自 序
 4   重版自序
 001  一 导言
 017  二 道德之实践(教训体)
 017  一 道德生活之基础
 024  二 人生之目的
 036  三 道德心理、道德行为之共性
 053  四 道德生活发展之可能
 065  五 生活道德化之可能
 078  余 论
 079  三 世界之肯定(默想体)
 079  一 现实世界之否定
 088  二 心之本体之体会
 099  三 生灭即不生灭
 113  四 世界之肯定
 131  四 精神之表现(描述体)
 131  一 导言
 134  二 人类各种活动之同源
 146  三 罪恶之起源及其命运
 155  四 精神上升之道
 169  附录一 人生略赋
 169  上篇
 174  下篇
 180  附录二 评唐君毅著《道德自我之建立》 吴敬恒
 182  外文人名中译对照表
           | 
         
       
      
      
      
         
          | 內容試閱: 
           | 
         
         
           
            本书凡三部。三部各自独立,而义蕴则相流贯,互相照应,以表示一中心观念,即超越现实自我,于当下一念中自觉的自己支配自己,以建立道德自我之中心观念。
 部道德之实践中,首提出道德生活之本质,为自觉的自己支配自己,以超越现实自我。继即本此观念,以说明道德之自由,人生之目的,及道德心理、道德行为之共性,而归宿于论生活道德化之所以可能。此部以对第二人称之教训体裁而写出之。
 第二部世界之肯定,即本上部所启示之道德自我之尊严性,进而追溯道德自我在宇宙中之地位。此部自怀疑现实世界之真实与感现实世界之不仁出发,进而指出心之本体之存在,及其真实、至善,即以之为道德自我之根原。再进而说明心之本体,即现实世界之本体;而知现实世界之真实,及自道德自我出发而欲实现之价值理想,必能实现于现实世界,由此以肯定现实世界之真实性。此部以人称之默想体裁而写出之。
 第三部精神之表现中,即以精神实在一名,代替前部中心之本体一名。(自心之本体为一充内形外之真实言,即名为精神实在。)在此部中,首引申前部意,说明现实世界之物质、身体,皆为精神之表现,次即论部中,所举出之各种道德心理,及通常所谓现实生活之本之饮食男女求名誉等活动,皆为同一精神实在表现之体段,而明其相通,使人知人之一切生活,均可含神圣之意义。由此遂正式提出性善之义,并论罪恶、苦痛之关系,说明苦痛、罪恶,皆为精神实在之一种表现。再次,即本于一切道德心理,与非道德心理之出于一原,而论一念之陷溺,即通于一切罪恶,一念不陷溺,即通于一切之善。后论精神实在之表现,为使社会成真善美之社会,而归宿于论一切文化、教育事业之重要性。此部以对第三人称之描述体裁而写出之。
 此三部中,部说明道德生活之本质,第二部说明道德自我之根原—心之本体之形上性,第三部说明此心之本体,即充内形外之精神实在,为超现实世界、现实生活,而又表现于现实世界、现实生活者。然三部之写作,各本问题之发展,层层深入,自成一全体。以无通俗道德哲学著作之机械式之纲目,故三部互相照应之处,不可由纲目之明文以见。读者必须玩其全文,于著者所欲表显之道德哲学之意境,有所会悟,乃能知其义蕴之相流贯也。
 又本书重直陈义理,故于古今道德哲学各派之成说,无所讨论。著者思想之来源,在西方则取资于诸理想主义者,如康德、菲希特、黑格尔等为多,然根本精神则为东土先哲之教。至于其自以为独见之处,亦不复自标举。善读者自能知其与中西先哲之异同所在也。
 三十二年一月唐君毅自序于中央大学柏树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