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308.0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82.5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 
			身体,图像与艺术史
			》 
			 售價:HK$ 
			96.8
			 
			 
	
			  
			《 
			金石万象 梅庵书学    李瑞清   吴守峰
			》 
			 售價:HK$ 
			327.8
			 
			 
	
			  
			《 
			脑结构MRI连续层次解剖学
			》 
			 售價:HK$ 
			162.8
			 
			 
	
			  
			《 
			古琴之美·2026(丙午年)(可读、可听、可学、可赏的“立体化”文化日历;专注于古琴文化的鉴赏日历)
			》 
			 售價:HK$ 
			107.8
			 
			 
	
			  
			《 
			财之道丛书·贪婪的游戏:金融投机100年
			》 
			 售價:HK$ 
			74.8
			 
			 
	
 
       | 
     
      
      
         
          | 編輯推薦: | 
         
         
          |  
            1.本研究基于相关数据分析,提出优化院士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对于国家和各个省市而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市面上相关的书籍很少,具有独创性。3.作者长期从事科技战略与科技政策研究咨询工作,参与了天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天津市“十一五”至“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的战略研究工作,具有战略眼光。
           | 
         
       
      
      
      
      
         
          | 內容簡介: | 
         
         
          |  
            院士是中国科技界的超级精英,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结合默顿开创的科学社会学的理论,以中国科技界的精英——院士为研究对象,利用丰富翔实的数据,对我国院士制度的演进进行了回溯,对我国院士的年龄、性别、教育、地域等因素进行了描述,围绕决定晋阶院士的个体因素、宏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基于功能主义和冲突理论对院士遴选中科学秩序是否遵从普遍主义原则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基于相关数据分析,提出优化院士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对于国家和各个省市而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 關於作者: | 
         
         
          |  
            唐家龙(1974— ),男,重庆合川人,汉族,经济学博士。现任天津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学士、硕士、博士,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层次人选。2018年牵头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团队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2020年牵头科技创新产业化研究中心入选第三批天津市高校智库,2021年牵头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入选天津市科技局首批重点联系和推动建设的科技创新智库。研究领域包括:创新战略、科技政策、人才与区域发展等。 长期从事科技战略与科技政策研究咨询,参与了天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天津市“十一五”至“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的战略研究工作,出版专著2部,发表各类论文50多篇,撰写的决策咨政报告多次获得天津市领导肯定性批示,获得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获得天津市高校智库优秀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2项,多次获得天津市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 
         
       
      
      
      
      
         
          | 目錄: 
           | 
         
         
           
            第 1 章 科技界的精英与社会分层
 1. 1 科学界的社会分层 / 001
 1. 1. 1 社会分层现象 / 001
 1. 1. 2 科学界的社会分层现象 / 003
 1. 2 科技界的分层结构和分层方式 / 006
 1. 2. 1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 006
 1. 2. 2 科技界的分层结构 / 008
 1. 2. 3 科技界社会分层的方式 / 012
 1. 2. 4 关于科技界精英的界定 / 016
 1. 3 中国科技界的分层结构 / 019
 1. 3. 1 关于科技人才的界定 / 020
 1. 3. 2 中国科技界分层的基底 / 020
 1. 3. 3 中国科技界分层的中间层 / 022
 1. 3. 4 中国科技界分层的顶层 / 024
 1. 3. 5 中国科技界分层的金字塔 / 025
 1. 4 结论 / 028
 本章参考文献 / 030
 第 2 章 院士与院士制度
 2. 1 院士称谓 / 033
 2. 1. 1 关于院士的说文解字 / 033
 2. 1. 2 院士称谓的由来 / 034
 2. 1. 3 院士称谓的变迁 / 035
 2. 2 院士制度及其变迁 / 037
 2. 2. 1 院士制度溯源 / 038
 2. 2. 2 从无形学院到英国皇家学会 / 040
 2. 2. 3 院士制度在中国 / 042
 2. 3 主要发达国家院士制度概览 / 046
 2. 3. 1 英国的院士制度 / 047
 2. 3. 2 法国的院士制度 / 048
 2. 3. 3 美国的院士制度 / 051
 2. 3. 4 日本的院士制度 / 053
 2. 4 结论与讨论 / 055
 2. 4. 1 结论 / 055
 2. 4. 2 讨论: 小议尚贤 / 056
 本章参考文献 / 057
 第 3 章 院士的年龄: 从旧中国到新时代
 3. 1 年龄与社会认可 / 059
 3. 2 创造年龄与院士当选年龄 / 060
 3. 2. 1 科学家的社会年龄 / 060
 3. 2. 2 创造年龄 / 061
 3. 2. 3 当选年龄 / 063
 3. 3 我国院士的当选年龄变迁 / 064
 3. 3. 1 院士当选年龄分析 / 064
 3. 3. 2 当选年龄的历史变化 / 067
 3. 4 当选院士的出生年代: 从旧中国迈向新时代 / 080
 3. 4. 1 时代背景 / 080
 3. 4. 2 院士出生年代的总体分析 / 082
 3. 4. 3 院士出生年代的变迁分析 / 084
 3. 5 结论与讨论 / 091
 3. 5. 1 结论 / 091
 3. 5. 2 讨论: 关于认可的时机 / 092
 本章参考文献 / 094
 本章附表 / 096
 第 4 章 院士与性别: 中国科技精英中的女院士 
 4. 1 科技界社会分层中的女性 / 101
 4. 1. 1 科技界中女性缺席现象 / 101
 4. 1. 2 科技领域中的女性参与率 / 102
 4. 2 两院院士中的女性科学家 / 105
 4. 2. 1 女院士的数量和比例 / 105
 4. 2. 2 当选时女院士的学部分布 / 106
 4. 2. 3 女院士当选年份和年龄 / 111
 4. 2. 4 与超级科技精英的对比 / 115
 4. 2. 5 女院士健在时长差异 / 117
 4. 3 女院士的受教育情况 / 121
 4. 3. 1 女院士的受教育水平 / 121
 4. 3. 2 女院士的留学状况 / 123
 4. 3. 3 女院士受教育水平的年代变迁 / 125
 4. 4 结论与讨论 / 128
 4. 4. 1 结论 / 128
 4. 4. 2 讨论: 关于玛蒂尔达效应 / 130
 本章参考文献 / 133
 本章附表 / 135
 第 5 章 院士与地域: 中国科技精英的地理分布 
 5. 1 人才地理分布与环境因素 / 138
 5. 1. 1 环境对人才成长的作用 / 139
 5. 1. 2 人才地理分布的决定因素 / 140
 5. 1. 3 古代精英人才的地理分布 / 141
 5. 2 我国院士的地理分布: 从民国到新世纪 / 143
 5. 2. 1 全体院士的地理分布 / 144
 5. 2. 2 中央研究院院士的地理分布 / 156
 5. 2. 3 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地理分布 / 160
 5. 2. 4 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地理分布 / 166
 5. 3 院士时空分布的马太效应 / 171
 5. 3. 1 洛伦兹曲线的时空变化 / 171
 5. 3. 2 基尼系数的时空变化 / 172
 5. 4 结论与讨论 / 174
 5. 4. 1 结论 / 174
 5. 4. 2 讨论: 关于马太效应 / 176
 本章参考文献 / 178
 第 6 章 晋阶院士之路: 个体因素的作用———来自 2017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遴选的证据
 6. 1 问题的提出 / 180
 6. 2 文献回顾 / 182
 6. 3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 186
 6. 3. 1 数据来源 / 186
 6. 3. 2 变量定义 / 187
 6. 3. 3 变量描述 / 189
 6. 4 实证分析 / 197
 6. 4. 1 模型设定 / 197
 6. 4. 2 回归结果 / 198
 6. 4. 3 稳健性检验 / 204
 6. 5 结论与讨论 / 207
 6. 5. 1 结论 / 207
 6. 5. 2 讨论: 关于 “学而优则仕” / 208
 本章参考文献 / 210
 第 7 章 晋阶院士之路: 宏观因素的影响———来自 2017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遴选的证据
 7. 1 问题的提出 / 215
 7. 2 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 217
 7. 2. 1 经济发展水平与院士候选人晋阶 / 218
 7. 2. 2 经济开放度与院士候选人晋阶 / 219
 7. 2. 3 研发投入与院士候选人晋阶 / 220
 7. 2. 4 城市化水平与院士候选人晋阶 / 221
 7. 2. 5 地域差异与院士候选人晋阶 / 222
 7. 3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 223
 7. 3. 1 数据来源 / 223
 7. 3. 2 变量定义 / 223
 7. 3. 3 变量描述 / 226
 7. 4 实证分析 / 231
 7. 4. 1 模型设定 / 231
 7. 4. 2 回归结果 / 232
 7. 4. 3 稳健性检验 / 236
 7. 5 结论与讨论 / 239
 7. 5. 1 结论 / 239
 7. 5. 2 讨论: 环境的作用 / 240
 本章参考文献 / 242
 第 8 章 晋阶院士之路: 普遍主义原则与科学秩序
 8. 1 院士增选中的普遍主义 / 245
 8. 1. 1 普遍主义及其冲突 / 245
 8. 1. 2 普遍主义和冲突理论的研究假设 / 249
 8. 1. 3 对普遍主义原则和冲突理论的再检验 / 251
 8. 1. 4 基于普遍主义原则的院士提名渠道分析 / 256
 8. 2 回归普遍主义原则 / 261
 8. 2. 1 政治秩序、 经济秩序对科学秩序的扰动 / 261
 8. 2. 2 重塑普遍主义原则下的科学秩序
           | 
         
       
      
      
      
         
          | 內容試閱: 
           | 
         
         
          |  
            首先, 谈一谈本研究的意义。院士, 中国人才金字塔的塔尖。杜甫在 《望岳》 一诗中自问自答: 岱宗夫如何? 一览众山小。 院士即山中之岳。 然而,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院士进入国人视野的时间也只有百年左右……其次, 简要地介绍一下本书的内容。本书以中国科技界的精英为题, 从科学的社会秩序、 普遍主义原则等科学社会学的理论角度, 检验中国科技界的分层与社会学中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的契合或背离。全书共八章, 每章简介一二, 作为导读……后, 谈一谈本研究的缺陷和不足。例如, 在全书的总体设计、整体贯通性上都还有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尤其是笔者想要探讨的普遍主义原则与社会分层的分析框架, 以及政治秩序、经济秩序与科学秩序的关系, 这些方面都还很肤浅。另外,书中一些章节的布局还不够合理, 有的章节原本预想的内容没有得以体现, 包括院士 (及候选人) 的成长经历、师承关系、科学成就、空间分布、职业流动、仕途之路等, 对于院士制度的改革、建议虽然阅读了相关文献, 但在书中基本没有论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