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罗马法与欧洲:一种法律文化的历史
			》
 售價:HK$ 
			68.2
 
  《 
			英国大历史:时间线上读懂英国3000年,全球化视角下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与动荡
			》
 售價:HK$ 
			64.9
 
  《 
			掌心物语:玩转棉花娃娃一本通
			》
 售價:HK$ 
			86.9
 
  《 
			永恒的时光之旅
			》
 售價:HK$ 
			96.8
 
  《 
			教育人类学田野研究十二讲(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
			》
 售價:HK$ 
			42.9
 
  《 
			古代以色列人及其宗教的兴起
			》
 售價:HK$ 
			74.8
 
  《 
			动物社会的生存哲学 : 探索冲突、背叛、合作和繁荣的奥秘
			》
 售價:HK$ 
			97.9
 
  《 
			猫和花草的刺绣
			》
 售價:HK$ 
			53.9
 
 
 | 
         
          | 編輯推薦: |   
          | *2021年恰逢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重新对其“法度与道德”进行思考。 *力图还原熙宁变法前后的政治背景及思想语境,寻找时人及后世批判王安石的根源所在。
 *爬梳剔抉充足的文献材料,尽力重现王安石真实的政治理想。
 |  
         
          | 內容簡介: |   
          | 王安石因主持熙宁变法而在生前身后遭到无数异说纷纭的评价。本书以北宋的学术与变革思潮为线索,对王安石的学术及其变法运动进行了系统的考察,重点对新儒学如何通过完善国家的治理体系,以实现社会政治的良序发展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通过对王安石的经学义理学、政治理念、行政举动等方面的分析,显示其政治改革“重法度”的特点,并指出王安石将道德或人才问题作为法度运行的一部分,与庆历传统“道德优先”的路线大不相同,点明“法度与道德”是以王安石为首的荆公新学与元祐学术的根本冲突所在。 |  
         
          | 關於作者: |   
          | 肖永奎(1985—),男,河南商丘人。2005-2009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得哲学学士学位。2009-2012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得哲学硕士学位。2012-201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求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宋代经学与哲学研究。现在上海戏剧学院社科部工作。 |  
         
          | 目錄: |   
          | 导论:法度与道德之间 章 时代危机与新经学的语境建构
 一、政教失序与新经学的兴起
 二、新经学的语境建构
 (一)超越汉唐的意识
 (二)经学以明义理
 (三)通经以致用
 三、新经学的初步开展
 (一)胡瑗、孙复之学
 (二)欧阳修的疑经
 (三)李觏的礼论
 第二章 庆历学术与政治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新道德与新士风的兴起
 (一)严君臣之辨与新政纲
 (二)君子小人之辨与新士风
 二、治理之道:简繁之辩与无为政治
 三、共治模式:委职不委权
 第三章 王安石对经学义理学的发展
 一、经学著述考
 二、对经学文本的检择
 (一)“七经”的检择
 (二)王安石废《春秋》考辨
 (三)王安石罢《仪礼》考辨
 三、王安石《易》学重义理的特点
 (一)《易解》的义理学特点
 (二)《卦名解》诸篇性质再论
 四、《三经义》与新学发展
 (一)《三经义》与经义统一
 (二)《三经义》与经义范式
 (三)新学范式及其地位
 附论:清初《周礼义》版本问题再考
 第四章 王安石天道性命论中的政治观
 一、天道、天变及生生之道
 (一)天道任理的原则
 (二)天道生生与仁政之法度
 (三)天变与人事:对灾异论的反思
 二、性命论中的秩序论说
 (一)性之善恶问题考辨
 (二)性善、中人与制度
 (三)知命与正命
 三、法治、中道与精理论
 (一)公私之辩:王权与私家
 (二)中之德及中道原则
 (三)精理、穷神与立法者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王安石变法理论的全面建构
 一、合均平与富强:《泉府》之法
 (一)新政策的任务
 (二)国家权力与均平的实行途径
 (三)征商与恤农
 二、政治体制与吏治改革
 (一)委任与道揆:皇权体制的改革
 (二)选贤任能的公平体制
 (三)士与吏制改革
 三、人才与教育体制改革
 (一)“有用”的人才观
 (二)名实之辨:人才路线之争
 (三)学校科举改制及其影响
 四、熙宁庙制改革及其意义
 (一)宋初庙制的确立及其争论
 (二)熙宁庙制改革及其逻辑
 (三)程、朱对始祖信仰讨论及其普及化
 五、军事与外交战略
 (一)“寓兵于民”的战略
 (二)御将帅以道:军事体制改革
 (三)内外强弱之辩:外交策略
 六、法制与司法制度改革
 (一)法度的平等性与熙丰编敕
 (二)刑与教:对刑罚体系的思考
 (三)司法公正:讯用情与弊用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元祐政治理念及其与王安石的论争
 一、道德为本的政治观:司马光
 (一)“道德”优先论
 (二)公议与义理:谁代表民意
 二、政治之“理”的探讨:程颐
 (一)治体论:君臣之道
 (二)民本论:君民之道
 (三)变革论:时机与方式
 三、政治之“势”的分析:苏辙、苏轼
 (一)君臣共治:基于“势”的分析
 (二)“为治之地”与道德
 (三)如何对待异论
 结语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