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突破平面Photoshop 2025设计与制作剖析
			》
 售價:HK$ 
			75.9
 
  《 
			如果未来可以被编辑 关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和艺术悖论
			》
 售價:HK$ 
			64.9
 
  《 
			数字芯片后端设计基础与实践(微课版)
			》
 售價:HK$ 
			65.8
 
  《 
			AI赋能财务:写给CFO的AI使用手册
			》
 售價:HK$ 
			98.8
 
  《 
			无人机技术 未来趋势与实际应用
			》
 售價:HK$ 
			184.8
 
  《 
			谁在研究中国:海外中国研究中心要览
			》
 售價:HK$ 
			88.0
 
  《 
			小白理财进阶之道:富爸爸的财富花园+财务自由笔记+有钱人穷的时候都在做什么(共3册)
			》
 售價:HK$ 
			197.3
 
  《 
			谎言的逻辑:洞悉谎言背后真实的心理和人性 专享版
			》
 售價:HK$ 
			54.8
 
 
 | 
         
          | 編輯推薦: |   
          | 本书涉及民法典与多元解纷、诉讼服务、类案检索、强制执行、公益诉讼等一系列议题 |  
         
          | 內容簡介: |   
          | 2020年10月17日,由中国行为法学会司法分会主办,天津大学法学院承办的第六届“天大·中国司法论坛”在天津大学举行。该书则是此次论坛的精选论文集。本书围绕“民法典实施背景下的审判能力现代化问题”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涉及民法典与多元解纷、诉讼服务、类案检索、强制执行、公益诉讼等一系列关联议题,为我国司法审判能力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卓有成效的决策建议。该书分为四编,分为是类案检索制度研究、民法典与“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民法典与强制执行法研究、民法典与公益诉讼研究。该书汇集法官、检察官、高校教师的文章,精选之后结集成书。 |  
         
          | 關於作者: |   
          | 孙佑海:男,1954年7月生,现任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  
         
          | 目錄: |   
          | 一、类案检索制度研究 《民法典》背景下的类案检索:自由与约束之衡平
 ——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刘 霞 田 野)
 类案检索背景下指导性案例的参照效力及其运作(侯晓燕)
 类案检索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案件类型、检索范围、检索方法及冲突解决(王秀丽 王东义)
 类案检索的规范模式
 ——知识实践导入的司法体制综合配套(裴大明)
 类案检索的范围与限度(王亚明 周琴琴)
 类案同判:类案的识别判断与同判的技术实现(孙森森 周 杨)
 司法改革视域下案例指导制度的完善(詹王镇 鲍宗新)
 立足法官的体验:类案检索的痛点分析、成因检视及路径优化(季玲玲 童 磊)
 从诉中走向诉前:类案检索功能完善之探讨
 ——以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为视角(张长山 马 越 齐姗姗)
 类案检索制度应用的困境及完善
 ——以《关于统一法律适用加强类案检索的指导意见(试行)》为研究视角
 (蔡一博 卞贵龙)
 二、民法典与“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纠纷解决机制“两率”背离:调解案件大量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现象的反思
 ——以H省Z县法院为样本(邓 娇 陈 芳 邓颖尹)
 乘风破浪的快审速裁破茧成蝶之式
 ——优化快审速裁机制助推一站式解纷的实践探寻(车志平)
 疫情防控环境下的多元化在线纠纷解决机制之重构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四网联动”构想(邹晓玫 吴飞凤)
 专业高效:《民法典》视野下自贸区“专业解纷中心”的构建
 ——以制度型开放中审判能力现代化为视角(侯文静)
 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以S省L市人民法庭基层治理工作情况为分析视角(胡浪波)
 三、民法典与强制执行法研究
 替代履行制度的程序衔接
 ——《民法典》实施后我国替代履行制度的适用研究(朱秋晨)
 共同财产制下夫妻个人债务执行程序的规则建构(赵大伟)
 分段集约执行模式下基层法院执行绩效考评机制构建(赵瑞东)
 民法典实施背景下的执行案件质效管理标准化路径探析
 ——以“大数据 ”的引入为视角(皮德智)
 跳出怪圈:执行参与分配中劳动债权与抵押物权竞合的利益衡平与冲突破解
 ——基于31例执行分配方案异议之诉的实证分析(潘慧斌)
 超越负和博弈走向正和博弈:柔性执行的适用条件研究
 ——以100件柔性执行案例、148份调查问卷为样本(龙海阳)
 四、民法典与公益诉讼研究
 《民法典》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的适用研究(纪 昀)
 大数据杀熟的民法属性与公益诉讼进路
 ——以《民法典》中个人信息保护为视角(于军辉 徐 洁)
 |  
         
          | 內容試閱: |   
          | 2020年对于法学理论界与实务界而言,是有着重大意义的一年。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该法典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成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国重器”。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年10月17日中国行为法学会司法分会与天津大学法学院联合,成功召开了以“民法典实施背景下的审判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六届“天大·中国司法论坛”。来自全国各地法院、检察院、律所、高校的代表等80余人出席会议。专家们围绕“民法典实施背景下的审判能力现代化”主题进行研讨,亮点荟萃、精彩频出。
 民法典是在全面总结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现行民事单行法律全面、系统的修订编纂,不仅对法律条文之间冲突和缺失的情形作出了科学规范的矫正与整合,同时也把诸多与时代共进的制度纳入法律中,填补了空白,因此民法典的编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则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审判能力现代化是一个需要不断推进的过程。在推进的过程中,同样也面临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对民法典等法律的前沿理论研究急需深入,法官的审判理念及审判能力急需提升。信息化建设对于司法实务需求的回应急需贴合,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任重道远。因此,持续推进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紧迫的实践价值。
 自2015年以来,“天大·中国司法论坛”在天津大学法学院已经举办了六届,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改革建议报告,并取得丰硕成果。而“天大·中国司法论坛”已成为中国行为法学会的一项品牌活动,对全国司法改革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每次会议结束后,天津大学法学院作为论坛承办单位都会将当年的论坛成果结集出版,以期能裨益于司法理论与实践的实际需要。
 本书的顺利编辑出版再次得到中国法制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时间仓促,编辑人员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编 者
 二零二一年八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