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41.8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86.9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96.8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50.6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79.2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118.8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184.8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140.8
 
 
 | 
         
          | 內容簡介: |   
          | 在今天的全球风险社会和中国高风险社会中,风险、灾害、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已无须多言。如果说风险社会意味着一个时代性的转变,那么人类如何与风险、灾害、危机共生,就是这个我们时代为重要、紧迫的研究主题。本书由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办,致力于风险、灾害、危机的跨学科研究。 |  
         
          | 關於作者: |   
          | 童星,男,1948年生,哲学学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社会发展、社会保障、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等。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后留校任教。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南京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著有《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等专著八部、《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等教材十余本、 |  
         
          | 目錄: |   
          | 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交叉研究 国家生物安全治理研究
 ——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治理为例 徐晓林 刘帅 毛子骏/3
 “风险社会”在中国:研究聚焦与治理指向
 ——基于CSSCI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张海柱 郭政兵/19
 大数据舆情指数在突发事件处置评估中的应用 李福荣 房军 张晓 陈慧 向其凤/39
 综合应急管理制度研究
 共建、共治、共享视域下中小学校园风险脆弱性指标设计与实证研究 汪鹏/61
 有效公共预警的研究框架、研究进展及实践启示 曹颖慧 徐雪 张绪良/83
 社会风险治理研究
 新时期社会稳定风险演化及其循证性评估方法的探索 李宇环 邓甜 李莎莉/107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失灵的影响因素探究
 ——基于24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李华强 丁远锐/123
 风险感知与决策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对公众居家隔离意愿的影响:兼论风险感知的中介效应 王凡凡/147
 风险感知对公众谣言接受度的影响机制研究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沐乐 徐林云/166
 |  
         
          | 內容試閱: |   
          | 前言 在今天的全球风险社会和中国高风险社会中,风险、灾害、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已毋庸多言。如果说进入风险社会意味着一个时代性的转变,那么人类如何与风险、灾害、危机共生,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为重要、紧迫的研究主题。
 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风险、灾害、危机的跨学科研究,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在这十余年中,中国先后经历了南方雪灾(2008)、汶川地震(2008)、玉树地震(2010)、舟曲泥石流(2010)、温州动车事故(2011)、芦山地震(2013)、鲁甸地震(2014)、东方之星沉船(2015)、天津滨海新区危化品仓库爆炸(2015)、阜宁龙卷风(2016)、山竹台风(2018)、江苏盐城响水化工园爆炸(2019)等重大突发事件,在灾难中前行。在这十余年中,伴随着管理实践的进步,我们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从初的理论引介到跨学科理论框架的构建,再到规范的实证研究与积极的政策建言,在探索中发展。目前,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已经是江苏省和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也设有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稳定的研究队伍,承接了一批国家重大、重点研究项目。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推动风险、灾害、危机的跨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我们构建的跨学科理论框架中,风险、灾害、危机既代表了不同的学科传统、研究范式,也代表了从风险到危机转化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因此,我们将刊物取名为《风险灾害危机研究》。这既代表了我们倡导跨学科研究的学术理想,也表明了我们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办刊理念。因此,只要符合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我们欢迎任何学科关于风险、灾害、危机的研究。
 2014年,我们有幸获得了美国唐仲英基金会的慷慨资助,开始以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为基础建设多学科研究平台,出版《风险灾害危机研究》便是其中的任务之一。我们希望通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