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798.0
			 
			 
	
			  
			《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售價:HK$ 
			107.8
			 
			 
	
			  
			《 
			书立方 中国文化常识口袋文库 礼盒装共30册
			》 
			 售價:HK$ 
			330.0
			 
			 
	
			  
			《 
			突破平面Photoshop 2025设计与制作剖析
			》 
			 售價:HK$ 
			75.9
			 
			 
	
			  
			《 
			如果未来可以被编辑 关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和艺术悖论
			》 
			 售價:HK$ 
			64.9
			 
			 
	
			  
			《 
			数字芯片后端设计基础与实践(微课版)
			》 
			 售價:HK$ 
			65.8
			 
			 
	
			  
			《 
			AI赋能财务:写给CFO的AI使用手册
			》 
			 售價:HK$ 
			98.8
			 
			 
	
			  
			《 
			无人机技术 未来趋势与实际应用
			》 
			 售價:HK$ 
			184.8
			 
			 
	
 
       | 
     
      
      
      
      
         
          | 內容簡介: | 
         
         
          |  
            该书就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流行文化中的风格修辞进行了具体阐释,认为风格是一种有意向性的意识,包括行为主体的态度、假设以及关于自我和他人的感知,并且通过语言、着装以及其它非语言行为呈现出来。风格修辞的意义在传播过程中生成,总体而言,在流行文化传播过程中,风格是一系列复杂的符号和行为系统,风格修辞的主体将其用于向他人显示当下我是谁,未来我可能是什么样子,以及周围哪些人与我有着相似的文化旨趣。某种程度上,风格修辞是通过传播系统影响他人的生活方式。在本书中,作者巴里指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流行文化的突出特征是其高度风格化特征,风格是文化、商品和资本的混合体,风格作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显著的文化症候,是驱动商品和资本消费迅猛上涨的引擎,之于社会个体而言,风格作为符号表意系统,已经进入了每个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中,以至于风格修辞已经影响蔓延至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系统,迫切需要建构一种新的风格修辞学理论对其进行阐释,这也是作者写作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
           |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Barry Brummett(1951-),美国著名修辞学家,现任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Moody传播学院Charles Sapp传播学百年教授,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媒介批评、肯尼斯?伯克修辞理论、流行文化修辞研究,担任美国修辞协会、美国传播学会、国际传播学会等多个学术机构成员。出版的学术著作主要包括《发条装置的修辞:蒸汽朋克的语言与风格》(2014)、《风格的政治与政治的风格(2011)》、《风格修辞学》(2008)、《修辞同源性:形式、文化与经验》(2004)、《我们如何描述世界:关于现实、表征与拟像的修辞》(2003)、《机器美学的修辞》(1999)等,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译者简介:
 冯月季(1977-),现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硕士导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Moody传播学院访问学者。201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中心,获传播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传播符号学、社会符号学研究。近年来出版的著作包括:《乔治?米德符号自我理论研究》(2020)、《传播符号学教程》(2017),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 
         
       
      
      
      
      
         
          | 目錄: 
           | 
         
         
           
            章位于流行文化中心的风格1
 风格与符号8
 符号、美学、图像以及仿真21
 风格的系统性39
 第二章风格的社会和商业建构51
 风格建构经验、文化和感知51
 风格和消费67
 第三章风格的政治后果90
 风格可以政治化吗?94
 身份、政治和风格100
 通过风格进行社会和政治斗争114
 第四章21世纪的风格修辞学138
 文本首要性139
 想象社群142
 市场语境147
 审美基本原理150
 风格同源性155
 图表与图式157
 与想象社群的关系163
 与市场语境的关系168
 与审美基本原理的关系172
 第五章美国社会中的“枪支文化”风格及其修辞175
 工人阶级的风格同源性178
 工人阶级风格184
 种张力:个体与自我决定相对于规则、秩序和服从189
 第二种张力:乡村工作环境和城市的威胁195
 后记:想象的词源学202
 参考文献206
 原文索引214
           | 
         
       
      
      
      
         
          | 內容試閱: 
           | 
         
         
           
            中文版序言
 传统的修辞学理论是围绕着演讲者或修辞者向受众传达信息的观念来建构的。这种修辞学理论认为,受众是预先存在的,也就是说,受众是由等待演讲者即将开始一场精彩演讲的真人组成的。演讲者通过逻辑、情感和个人诉求来组织信息,信息的效果是根据演讲者的意图和受众的反馈来衡量的。这种传统的修辞学建构起了这样一种传播模式:演讲者在受众面前像一位领袖发表精心设计的演讲,从而达到说服效果。
 受到修辞理论家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的影响,我在漫长的学术研究生涯中一直认为,信息或文本是重要的。在一个沟通或交流高度中介化的时代,演讲者和受众的重要性日益下降。人们所经历的大部分交流都是在一个高度中介化的环境下进行的——这是当今大多数交流存在的语境,这使得信息的来源既不可知也无从知道。现在绝大多数信息出现于在线平台上,我们不知道消息的来源是哪里,我们所拥有的只是信息的文本。
 更重要的是,受众分散在全球各地数十亿人口当中,而信息的接收者很可能对这些信息的理解和使用完全超出信息传播者的初衷和预期。教师会将部分信息用于教育,网民会将部分信息重新加工成网络表情包,社会或政治代理人会将部分信息储存起来供自己使用。这些只是演讲者或信息发送者没有预料或无法想象的几种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事实上,从某种非常真实的意义上而言,受众并不是预先存在的,他们是信息影响的结果。
 假设我可以创建一个网站,在上面分享我的一些观点。没有任何一个受众提前在电脑屏幕前等着我这么做。相反,我们会知道我的网站信息是否有传播效果,是否准确地吸引了受众,信息创造了以前不存在的受众。当我们考虑新技术的引入时,我们也看到了文本的中心性。企业会发布有关新技术产品的信息,大多数情况下,公众可能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否需要这样的产品,我们评价这些信息或广告是否成功,就是通过看它们是否为自身创造了一个之前并不存在的受众。
 如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