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历史的局外人
			》 
			 售價:HK$ 
			63.8
			 
			 
	
			  
			《 
			肖邦钢琴作品全集 第二辑 套装全4册 波兰国家版 原版引进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推荐用书
			》 
			 售價:HK$ 
			253.0
			 
			 
	
			  
			《 
			轻松读懂大唐风云三百年(全4册)
			》 
			 售價:HK$ 
			262.9
			 
			 
	
			  
			《 
			成人口腔正畸学 第2版
			》 
			 售價:HK$ 
			657.8
			 
			 
	
			  
			《 
			永恒——商周时代的艺术
			》 
			 售價:HK$ 
			173.8
			 
			 
	
			  
			《 
			幸福教室的密码:一位优秀班主任的行走与思考
			》 
			 售價:HK$ 
			66.0
			 
			 
	
			  
			《 
			牙齿磨损 第3版
			》 
			 售價:HK$ 
			327.8
			 
			 
	
			  
			《 
			午夜时分的解放 1947印度独立与印巴分治实录  汗青堂丛书150
			》 
			 售價:HK$ 
			140.8
			 
			 
	
 
       | 
     
      
      
      
      
         
          | 內容簡介: | 
         
         
          |  
            《清史论丛》走到2019年时,已有四十载。四十年来的学术路上虽历经风雨,但该刊能稳健前行,所依靠的是一批有坚定理想、有真挚情怀、有勇于献身科研精神的师友同人。为纪念该刊创办四十周年,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从过去四十周年所刊文章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能彰显清史研究走向的文章进行集结,以便能较为完整呈现四十年来清史研究学者的科研水准、学术风尚,勾勒本刊所载的百年来清史研究的学术发展轨迹,为当代学者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 
         
       
      
      
      
         
          | 關於作者: | 
         
         
           
            林存阳,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史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清代学术思想史、三礼学史、政治文化史。著有《清初三礼学》《三礼馆:清代学术与政治互动的链环》《乾嘉学派研究》(合著)等。 
 李世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清史论丛》主编;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清史研究,重点研究清代典章制度,长于考证。
           | 
         
       
      
      
      
      
         
          | 目錄: 
           | 
         
         
           
            上册
 代序:在《清史论丛》创刊四十周年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 高翔/1
 上编
 努力加强清史研究工作 编者/3
 清代的垦田与丁口的记录 孙毓棠 张寄谦/9
 玉米、番薯在中国传播中的一些问题 郭松义/25
 略论清代农业雇工的性质与农业资本主义的萌芽 黄冕堂/69
 清代乾隆时期农业经济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吴量恺/96
 清代前期赋役制度的改革——从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到“摊丁入亩” 李华/147
 清代的茶马贸易 林永匡/163
 关于刘爱塔事迹的研究(遗稿) 孟森 附赘言 商鸿逵/187
 顺治十一年——明清相争关键的一年 顾诚/208
 清世宗胤禛继承皇位问题新探 许曾重/244
 康熙遗诏与雍正篡位 杨启樵/283
 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特点研究 杨珍/291
 对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某些考察 杜家骥/315
 清初理学与政治 高翔/327
 关于雍正年间养廉银制度的若干问题
 ——与日本学者佐伯富博士商榷 黄乘矩/367
 清代两次大规模增广学额之比较研究 李世愉/389
 清代土司制度 张捷夫/415
 嘉庆“癸酉之变”后京畿地区流言浅析 宋军/436
 清代的今文经学 杨向奎/450
 清代卓越的史学家全祖望 谢国桢/508
 顾炎武与清代学风 陈祖武/519
 关于龚自珍生平事迹中的几个问题 樊克政/537
 下册
 沈阳锡伯族家庙碑文浅释 王锺翰/553
 关于16世纪40~80年代初建州女真和早期满族的社会性质问题 周远廉/563
 清初吉林满族社会与移民 冯尔康/593
 宗族制度浅论 王思治/619
 明清的隔壁戏 何龄修/653
 论天地会的起源 赫治清/669
 乾嘉时期几个秘密教门的再探讨 李尚英/714
 略述清代中日文献典籍交流 冯佐哲/725
 顺治时期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汤开建/745
 乾隆朝大教案与中西交涉 吴伯娅/771
 中 编
 五十年来的清史研究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 高翔/79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清史研究室的发展轨迹 林存阳 朱昌荣/912
 艰辛的三十年
 ——纪念《清史论丛》创办三十周年 王戎笙/945
 阅览、投稿四十载的记忆
 ——祝贺《清史论丛》创刊四十年 常建华/948
 下 编
 中国近代清史学科的一位杰出奠基人
 ——试论孟森的清史研究成就,为纪念他的诞辰一百二十周年而作 何龄修/953
 悼念谢国桢先生 何龄修/971
 萧一山和他的清史研究
 ——纪念他逝世十周年 戎笙/983
 史学大师郑天挺先生的宏文卓识
 ——纪念郑天挺先生百年诞辰 陈生玺/1000
 纪念商鸿逵先生一百周年诞辰 李世愉/1027
 纪念杨向奎先生 高翔/1037
 勤奋为学博通经史兼擅文理著述宏富
 ——纪念杨向奎先生一百周年诞辰 李尚英/1040
 许大龄师的为人与为学
 ——纪念许大龄教授诞生90周年 何龄修/1059
 彰幽发潜学问自娱 提携后进甘之如饴
 ——何龄修先生印象记略 任道斌/1065
 附 录:《清史论丛》(辑至2019年第2辑)总目录/1071
 编后记/1103
           | 
         
       
      
      
      
         
          | 內容試閱: 
           | 
         
         
           
            代序:在《清史论丛》创刊四十周年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
 高翔
 我很高兴今天能参加《清史论丛》创刊四十周年学术座谈会。我对古代史研究所、对古代史研究所清史学科的感情特别深。在我的学术道路上,有两个“娘家”,一个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清史研究所,一个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这两个“娘家”在我心中都很重要,我是从这两个地方成长起来的。
 《清史论丛》“出身不凡”,从创刊起就可以说独具风格。我记得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时,就经常到期刊室里阅览,《清史论丛》是我每次必看的学术刊物。当时《清史论丛》刊发的文章质量很高,让我受益匪浅。后来,我来到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工作,每周二的时候,王戎笙、何龄修、赫治清、张捷夫诸先生就和我讲学术界的故事,讲清史研究室的故事,讲“马列五老”的故事。这些先生们深怀厚厚的学术期望,寄托着对年青一代的殷殷关怀。我做学问、做人,实际上是从他们的讲话当中得到了许多宝贵教益的。古代史研究所的清史学科是特别有传承,特别有讲究,特别有规范的,它有自己的学术灵魂,有自己的学术追求,有自己的独特气质与风范,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与风格。这样的一个学科弥足珍贵。作为清史学科的一位成员,我很荣幸能够参与这个团队,我希望把我们清史学科的传统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这是我真切的期望。
 我们古代史研究所的清史学科走到今天,我们的《清史论丛》走到今天,依靠的是一批有坚定理想、有真挚情怀、有勇于献身精神的师友同人。起初,《清史论丛》由杨向奎先生、王戎笙先生主编,两位先生站位都很高,使我们的刊物不仅紧跟清史学界的前沿问题,而且更具重科学性,更具宽广的胸怀。后来《清史论丛》因为各种原因停刊了,当时我们还缺乏必要的学术资金资助。有幸得到了朱诚如先生的帮助,他支持我们的清史学科,资助了10万元钱开会。此外,李世愉先生为了重启《清史论丛》的出版,联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