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售價:HK$ 
			283.8
 
  《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售價:HK$ 
			281.6
 
  《 
			中国芍药品种图志(精)
			》
 售價:HK$ 
			316.8
 
  《 
			现代战略家军事史:1861年以来美国的主要战争
			》
 售價:HK$ 
			107.8
 
  《 
			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刘永奎)
			》
 售價:HK$ 
			64.9
 
  《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798.0
 
  《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售價:HK$ 
			107.8
 
  《 
			书立方 中国文化常识口袋文库 礼盒装共30册
			》
 售價:HK$ 
			330.0
 
 
 | 
         
          | 內容簡介: |   
          | 书名:融合新闻学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装帧:平装
 页数:284
 版次:1
 出版日期:2021年9月
 字数:350千
 书号:978-7-5491-2425-1
 主编:陈伟军 主编
 定价:48.00元
 开本:16开
 印张:17.75
 
 内容提要
 本书紧密追踪数字时代全媒体发展趋势,既注重融合新闻技术、理念的阐述,又结合传媒实践及业务形态变革,针对国内外主流媒体在融合新闻方面的探索进行案例分析,全方位透视融合新闻的各种形态,包括数据新闻、H5 新闻、短视频新闻、移动新闻直播、VR/AR 新闻、新闻游戏以及人工智能、算法与融合新闻生产,构建了融合新闻学的理论框架、方法策略、实践路径和人才培养模式。
 |  
         
          | 關於作者: |   
          | 陈伟军: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岭南传媒探索》杂志副主编。曾任南方日报社主任编辑,2005 年调入暨南大学任教,2009 年晋升教授。2010 年受聘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委,中央电视台特邀评奖专家。在《文学评论》《现代传播》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 多篇,被《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多篇。出版著作5 部,其中《社会思潮传播与核心价值引领》获广东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广东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获广东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担任首批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准记者南方训练营》负责人。 |  
         
          | 目錄: |   
          | 绪论 媒介技术变革与新闻生产转型001 一、媒介技术变革与融合新闻溯源003
 二、融合新闻实践与学科知识构建005
 三、媒体深度融合与新闻场域转换008
 
 章 融媒体发展逻辑与融合新闻报道理念011
 节 融媒体发展逻辑012
 一、融媒体发展现状012
 二、融媒体发展的技术逻辑014
 三、融媒体发展的市场逻辑015
 四、融媒体发展的政治逻辑018
 五、融媒体发展的文化逻辑020
 
 第二节 融合新闻报道理念021
 一、融合新闻平台搭建021
 二、融合新闻策划模式023
 三、融合新闻叙事模式025
 四、技术支撑的理念027
 五、创新生产的理念029
 六、用户体验的理念032
 
 第二章 融合新闻报道的实践探索035
 节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媒体采编机制重构036
 一、媒介融合下新闻采编的流程概述036
 二、融媒体产品039
 三、媒介融合采编流程再造路径042
 第二节 国内融合新闻报道的实践探索044
 一、人民日报融合新闻报道实践044
 二、南方日报的实践探索048
 三、湖南卫视的实践探索051
 四、县级融媒体融合实践探究053
 第三节 国外融合新闻报道的实践探索058
 一、纽约时报的融合探索058
 二、卫报的数字化转型064
 三、BBC(英国广播公司)的集成再造066
 
 第三章 数据新闻的内容呈现与表达创新069
 节 数据新闻的内涵与变革070
 一、什么是数据新闻070
 二、数据新闻与融合新闻生产变革074
 第二节 数据新闻的内容与可视化呈现077
 一、数据新闻的叙事模式077
 二、数据新闻的内容分析080
 三、可视化传播的新方式081
 第三节 数据新闻的现有挑战与价值反思083
 一、数据收集困难083
 二、数据应用挑战085
 三、忽视新闻价值088
 
 第四章  H5新闻的内容呈现与表达创新091
 节 H5新闻的技术支撑092
 一、H5技术的诞生及发展史092
 二、H5技术的新特性及其优点093
 三、H5技术的应用096
 第二节 H5新闻的内容呈现099
 一、H5新闻的基本理念099
 二、H5新闻的场景运用101
 第三节 H5新闻的表达创新104
 一、H5新闻的问题瓶颈104
 二、H5新闻的表达创新106
 
 第五章 短视频新闻的内容呈现与表达创新109
 节 短视频新闻发展历程梳理110
 一、短视频新闻的历史发展110
 二、短视频新闻的意义1l5
 第二节 不同类型媒体的短视频新闻特征118
 一、短视频新闻的崛起118
 二、不同类型媒体的短视频新闻实践119
 三、短视频新闻的特征121
 第三节 短视频发展存在的问题127
 一、作为技术的短视频127
 二、短视频发展的问题与反思128
 三、建设性的短视频新闻与社会交往132
 第四节 短视频新闻发展的建设路径133
 一、找准定位,内容创新:“内容为王”133
 二、合理利用,传播创新:“技术辅助”135
 三、优势互补,平台创新:“平台搭建”137
 
 第六章 移动新闻直播的内容呈现与表达创新141
 节 移动新闻直播的演进、效果与价值142
 一、移动直播在新闻业的演进142
 二、移动新闻直播的传播效果144
 三、移动直播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价值147
 第二节 移动新闻直播的表达创新149
 一、移动新闻直播的形态变革150
 二、移动新闻直播的叙事转向151
 三、“移动新闻直播+”:新闻报道新模式153
 第三节 媒介融合与移动新闻直播的未来156
 一、5G时代下移动新闻直播的重大突破156
 二、移动新闻直播面临的风险挑战158
 三、媒体融合视域下移动新闻直播的优化路径160
 
 第七章  VR/AR新闻的流变与影响163
 节 VR/AR技术溯源与实践164
 一、定义与区别164
 二、VR/AR技术的发展165
 第二节 VR/AR新闻发展概述166
 一、VR新闻166
 二、AR新闻168
 第三节 VR/AR技术适配的新闻类型169
 一、VR/ AR的技术特性169
 二、VR/AR技术适配的新闻类型170
 第四节 机遇:变革与重塑171
 一、VR/AR新闻的基本要素171
 二、VR/AR新闻的传播过程174
 三、VR/AR新闻的传播关系177
 四、VR/ AR新闻的传播效果179
 第五节 挑战:问题与思考183
 一、基于生产层面的媒介伦理183
 二、基于使用层面的技术伦理反思185
 三、VR/AR新闻难以形成常态化的生产186
 四、新闻生产内容面临考验187
 五、用户体验有待完善187
 
 第八章 新闻游戏的生产机制与叙事模式189
 节 起源、概念与分类:新闻游戏的属性考察190
 一、起源与发展:国内外新闻游戏实践分析190
 二、新闻游戏的概念及特征193
 三、新闻游戏的分类维度195
 第二节 新闻游戏的生产重构197
 一、生产理念的重塑197
 二、生产过程的变革199
 第三节 新闻游戏的叙事模式分析202
 一、从叙事到新闻叙事202
 二、新闻游戏的叙事模式203
 第四节 新闻游戏的伦理争议207
 一、新闻游戏的真实之争207
 二、新闻游戏严肃性与娱乐性冲突208
 三、新闻游戏时效性与艺术性冲突208
 四、新闻游戏公益性与商业性冲突209
 
 第九章 人工智能、算法与融合新闻生产211
 节 虚拟的人脑: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212
 一、技术介入:作为主体的人工智能212
 二、新闻传播视角下人工智能的发展逻辑215
 三、基于人工智能的新闻业变迁216
 第二节 更好的时代:人工智能助力新闻业发展219
 一、选题优化:提升新闻策划效度220
 二、新闻生产:深度挖掘新闻价值221
 三、新闻分发:更准确、更有温度的新闻223
 四、未来已来:一个新的智媒时代225
 第三节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传媒伦理规范226
 一、人工智能背景下传媒伦理失范的表现226
 二、何以规范:对人工智能的引导230
 第四节 算法推荐: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技术归因231
 一、算法推荐与算法新闻231
 二、数字新闻生产的算法转向232
 第五节 人工智能、算法与新闻价值向度234
 一、技术表达与新闻价值向度234
 二、人与机器:功能互补与价值匹配235
 
 第十章 融媒时代的新闻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239
 节 传统新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240
 一、业界转型急需融合新闻人才240
 二、传统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241
 第二节 海外融合新闻教育经验242
 一、专业设置:交叉学科培养成趋势242
 二、课程设置:跨媒介融合的实验教育243
 三、师资与培养模式:学界业界多重把关244
 四、硬件设施:资金与实验条件的保障245
 第三节 融合新闻教育改革的中国路径246
 一、宏观层:守正创新,完善顶层设计246
 二、中观层:锐意改革,整合师资力量250
 三、微观层:创造空间,重视个性发展252
 第四节 融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应具备的素质253
 一、革故鼎新的传媒业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传播人才253
 二、坚守与转变:融媒时代新闻传播摇人才应具备的素质255
 
 结语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与新闻业未来259
 |  
         
          | 內容試閱: |   
          | 绪 论 
 日新月异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促成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崛起,媒介技术的不同属性和使用情境塑造了不同的新闻形态,新闻生产、传播变革成为必然趋势。融合新闻,是以数字编码、数字交换、数字通信和数字存储等信息技术为基础,依托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设施,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演绎手段,发挥流媒体、超文本链接、“比特”叙事的优势,生产出的融语言文字、图像、音频、视频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场景等为一体的新型交互式新闻样态。
 新媒体技术浪潮的涌动,对传统的新闻业形成巨大冲击,其影响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的融合新闻生产、传播方式上,同时更深刻地表现在媒介发展理念、思维范型、整体布局和实践路径等诸多方面,新的现象和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新的实践经验不断汇聚。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要求“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要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网络内容建设,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要深化主流媒体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构建新型采编流程,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在宏观战略和实践操作层面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必然带来广泛的辐射效应。
 媒体发展环境及运作逻辑的变化,同时影响着新闻学的知识生产,传媒领域的重新组构,悄然改变着我们时代的新闻生态和知识场域。聚焦当今时代的媒介变局,探讨如何建立融合新闻学的理论框架、方法策略、实践路径和教育方式,是一个深具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的重要命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