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107.8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85.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294.8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162.8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60.5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85.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437.8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售價:HK$ 
			63.8
 
 
 | 
         
          | 編輯推薦: |   
          | ◎ 日本儒学泰斗讲透《论语》精髓,直抵中国儒家文化的源头 《论语》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逾越的圣典,每代人成长路上的必看之书。日本儒学研究泰斗加地伸行专攻中国哲学史60余年,细致解读,带领读者发现《论语》中蕴含的幸福真谛。
 ◎ 全新编排、白话译文、历代名家解说,每一句都能轻松读懂
 基于幸福这一议题,精选120余段《论语》金句;融汇多位古今中日名家的释义解读:皇侃、刘宝楠、朱熹、王阳明、宫崎市定、白川静、五十泽二郎等;清晰概述孔子生涯及其时代,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孔子形象。
 ◎ 这个时代的快乐和幸福,都能在《论语》找到答案
 “我们如何区分人?”“只求自身的幸福就够了吗?”“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行走在复杂的人世间,你不可不读《论语》。
 生死、爱人、幸福、学习……关于人生的种种困惑,《论语》里都有你想要的答案。
 ◎ 《论语》解读的版本如此之多,为什么要读这一本?
 一本能与年轻人对话、活学活用的《论语》精解,深入发掘《论语》的当代价值,借助孔子的智慧指导我们的人生。
 |  
         
          | 內容簡介: |   
          | 《论语》全面记录了孔子及其著名弟子的言行,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逾越的圣典,是审视我们生活方式原点的思想宝库,也是凝聚智慧、磨炼人性的永恒名作。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论语之心》是日本儒学研究泰斗加地伸行写给大众的《论语》普及读物。基于对人类幸福的真谛这一核心命题的思考,作者从《论语》中精心摘选了一百二十余个章句,对其进行体系化整理,将其划分为十二个章节。不仅全面介绍孔子生平、阅读《论语》的乐趣与方法,同时生动阐释《论语》的思想精髓,重新审视人类与社会的普遍性问题:幸福的本质、学习的目的与方法、谨慎处事的箴言等。
 每个章句都配以白话译文,并添加多位古今中日名家的解说,帮助读者轻松理解《论语》原文,带领读者发现指引当下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智慧。
 |  
         
          | 關於作者: |   
          | [日]加地伸行 1936年出生于大阪。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系,专业为中国哲学史,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文学博士。著作有《孝研究》《中国逻辑学史研究》《日本思想史研究》《再说<论语>》《再说<史记>》《何谓儒教》《沉默的宗教——儒教》《论语全译注》《孝经全译注》《汉语语法基础》等
 |  
         
          | 目錄: |   
          | 序 章 《论语》中的名句
 第二章 读《论语》的乐趣
 第三章 只求自身的幸福就够了吗
 第四章 追求他人的幸福
 第五章 何谓“学”
 第六章 有教养的人与有知识的人
 第七章 磨炼人性
 第八章 与年轻人的对话
 第九章 谨慎处世的箴言
 第十章 孔子的形象
 第十一章 爱、死、孝
 第十二章 孔子的生涯及其时代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我曾经填过一份调查问卷——“外出时若只能带一本书,你会带哪一本?” 我想回答的关键视乎所处之境。在医院候诊、出门旅行过夜,以及在上下班的电车上等等,不同场景下,我们所读之书也会不同。不过亦有共通之处,它们一定是读起来不累的,抑或从何处读起皆可的,换言之,是内容轻松的书。我们绝不会带诸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之类晦涩难懂的书。
 然而若是奔赴战场,或于远海孤岛上生活,身处如此之境时,我们又会带什么书呢?记得我曾记录过一则消息,在70年前那场战争中1,一名在“学徒出阵”2号令下入伍并在战争中阵亡的大学生携带了一本文库版的《万叶集》。遗憾的是我已忘却他的名字。
 如果只允许读一本书,也许大多数人会苦恼于如何选择。当然,有信仰的人不会,基督徒应该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圣经?新约》。
 而我,则必会选《论语》。从大学主修中国哲学史以来,至今已有60年。这期间《论语》一直以某种方式影响着我,每每重读都不禁诧异于对儒家思想原像之新发现。
 《论语》常被视作道德的化身。大多数日本人从本民族的道德观或道德感出发,认为《论语》所宣扬的是对人顺从、一味忍让、压抑人性之道德观。这其实是一大误解。《论语》洞察人性,基于何谓人之幸福的观点来阐述道德,主张诉求。其内容都是可践行的,并不难懂。
 然而,现代人轻视诸如孝顺父母、夫妻和睦、真诚待友等基本道德,甚至以为愚昧,高学历者尤以为然。他们所宣扬的是世界和平、社会福利、人权、环境等等宏大无垠的(抽象的、观念性的)1道德。只是,一个人若不能深爱身边的人(父母、配偶、友朋),又岂能去奢谈什么人权、福利与环境呢?他们所说的和平,不过是空谈空论罢了。
 战场、远海孤岛之境投射到现实中则大略相当于独居老人的生活。忍耐孤独岁月时,要用什么来慰藉心灵呢?报刊杂志的内容虽然新鲜刺激,却无法抚慰心灵;旅游、运动,体力又有限;终唯有书籍能让人心安。
 然而,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仅选出一本作为“精神食粮”实为不易。但对我而言却并非难事,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论语》。如果只能读一本书,我也衷心向诸位喜爱读书之人推荐《论语》。
 本书自章至第十一章均逐章加以解析,并附上《论语》中的相关原文。这是我按自己的认识把它们体系化而排列的,可依篇次读起。内心有深层烦恼的读者,可先阅读第十一章“爱、死、孝”。此 章论述了儒家思想的本质以及为触及日本人内心的问题。或先读终章“孔子的生涯及其时代”,对孔子有了大致认识后再读全书也未尝不可。
 当问及“论语”二字的读法时,恐怕许多日本人会立即回答读作“ロンゴ”(rongo),然而,从平安时代前期到明治初期,其正式读音皆为“リンギョ”(ringyo),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论”字有两种意思。一为“讨论、议论、论文、论述”,作“阐述、说明、表达意见”之义时读作“ロン”(ron);二为“道理”,另同“伦”,作“世间之道理、常情”讲时读作“リン”(rin)。在现代汉语中,“论”读作“lun”,用作以上种意思时读四声,第二种时读二声,通过音调加以区别。第二种意思的“论”与“伦”,在读音与声调上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在平安时代,同一汉字是汉音及吴音两种读法混用的[譬如“经”字,汉音读作“ケイ”(kei),吴音读作“キョウ”(kyo) ]。因此菅原道真1提倡按照“佛教书籍取吴音,汉籍取汉音”的办法来使用(但之后又再次混用)。“论”字的汉音、吴音相同,“语”字的吴音读作“ゴ”(go),汉音为“ギョ”(gyo),因《论语》是汉籍,故“语”读作“ギョ”(gyo)。
 因此,《论语》的正统发音一直为“リンギョ”(ringyo),但明治中期以后,这一事实已被彻底遗忘,直至今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