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7)
			》
 售價:HK$ 
			93.5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85.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129.8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173.8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71.5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85.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118.8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74.8
 
 
 | 
         
          | 內容簡介: |   
          | 《建筑热环境(第2版)》系统介绍了建筑热环境的基础知识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舒适、健康、高效为建筑热环境设计目标,围绕人、技术、设计和未来四个部分来组织知识体系。第1部分基于“人”,从人、气候和建筑三者的关系出发,讨论人的热舒适问题和气候敏感性建筑设计策略;第2部分基于“技术”,包括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的热工特性,以及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防潮和通风设计原理等内容;第3部分基于“设计”,在规划、建筑和细部设计层面,以建筑热环境控制技术有效和集成应用为目标,关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热环境控制构件和节点设计及其建筑化表现;第4部分基于“未来”,对建筑与能源和碳排放控制问题进行专门讨论,面向未来倡导可持续发展建筑观。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建筑热环境(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的教材和教学辅导书,也可供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  
         
          | 目錄: |   
          | 绪论建筑热环境设计的目标:舒适、健康、高效 第1部分人·建筑·气候——基于人的考虑
 1人与建筑
 1.1人的热舒适
 1.1.1生存
 1.1.2热感觉与热舒适
 1.2人体热舒适影响因素
 1.2.1环境物理状况
 1.2.2人体活动因素
 1.2.3服装因素
 1.2.4个体因素
 1.3室内热感觉的量化评价
 1.3.1量化指标与测量
 1.3.2热平衡方程
 1.3.3热舒适指数
 1.3.4生物气候图
 1.4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
 2气候与建筑
 2.1气候与建筑设计
 2.1.1气候与气候分区
 2.1.2中国气候特征与区划
 2.1.3大气温室效应
 2.1.4气候设计维度
 2.2结合气候设计的要素
 2.2.1太阳辐射
 2.2.2空气温度
 2.2.3气压与风
 2.2.4空气湿度
 2.2.5凝结和降水
 2.3气候敏感性建筑设计策略
 2.3.1宏观气候设计策略
 2.3.2微观气候设计策略
 2.3.3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
 第2部分材料·构造·围护结构——基于技术的考虑
 3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1辐射与辐射换热
 3.1.1辐射的反射、吸收和透过
 3.1.2辐射换热
 3.2对流与对流换热
 3.2.1自然对流和受迫对流
 3.2.2表面对流换热
 3.3导热与导热换热
 3.3.1导热
 3.3.2导热换热
 4建筑材料和构造的热工特性
 4.1导热系数和热阻
 4.2蓄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
 4.2.1材料蓄热系数
 4.2.2围护结构内表面蓄热系数
 4.2.3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
 4.3绝热建筑材料与构造
 4.3.1轻质成型材料及成品板材
 4.3.2空筑间层构造及空心砌体
 4.3.3反射绝热材料与构造
 5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原理
 5.1保温设计原理
 5.1.1传热过程和传热量
 5.1.2传热系数和传热阻
 5.1.3内表面及内部温度
 5.2隔热设计原理
 5.2.1隔热过程和室外综合温度
 5.2.2衰减倍数和延迟时间
 5.2.3内表面温度
 5.3防潮设计原理
 5.3.1围护结构热湿现象
 5.3.2内表面结露及防止
 5.3.3内部蒸汽渗透
 5.3.4内部冷凝的判别
 5.4通风设计原理
 5.4.1建筑通风的功能
 5.4.2自然通风机理
 5.4.3建筑自然通风设计
 5.4.4建筑防风与冷风渗透
 第3部分建筑·形式·细部——基于设计的考虑
 6建筑与建筑热环境设计
 6,1关注热环境的建筑设计
 6.1.1建筑师与工程师
 6.1.2建筑节能与建筑风格
 6.1.3从场地规划到细部设计
 6.1.4主动式与被动式技术的表现
 6.1.5技术集成与整体应用
 6.2建筑热环境设计
 6.2.1防寒设计综合措施
 6.2.2防热设计综合措施
 7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7.1墙体
 7.1.1保温外墙体
 7.1.2玻璃幕墙
 7.1.3特隆布墙
 7.1.4透明绝热墙
 7.1.5双层玻璃幕墙
 7.1.6绿化墙体
 7.2门窗
 7.2.1保温门窗
 7.2.2窗用玻璃
 7.2.3绝热窗框
 7.3屋顶
 7.3.1保温屋顶
 7.3.2种植屋面
 7.3.3蓄水屋面
 7.3.4通风屋顶和架空屋顶
 7.4楼地面
 7.4.1楼地面保温
 7.4.2低温辐射采暖地板
 7.5阳光间
 7.6中庭空间
 ……
 第4部分舒适·健康·高效——基于未来的考虑
 插图目录及来源
 主要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