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汉服怎么做
			》
 售價:HK$ 
			107.8
 
  《 
			大模型时代:虚拟人的崛起与未来
			》
 售價:HK$ 
			99.0
 
  《 
			大话芯片:读懂芯片原理、周期、产业链与技术趋势
			》
 售價:HK$ 
			97.9
 
  《 
			世界观: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原书第3版)【2024最新版】
			》
 售價:HK$ 
			141.9
 
  《 
			儿童哲学教育:案例式教程 南强儿童哲学丛书 曹剑波、黄睿主编 案例教程 高校教师用书
			》
 售價:HK$ 
			66.0
 
  《 
			驰骋三界:汉代神兽的图像世界
			》
 售價:HK$ 
			118.8
 
  《 
			印章的故事
			》
 售價:HK$ 
			49.5
 
  《 
			数字化口腔
			》
 售價:HK$ 
			437.8
 
 
 | 
         
          | 內容簡介: |   
          | 《浮生六记》是清人沈复的一部自传体作品。全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逸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趣闻奇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了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陶庵梦忆》是明朝遗民张岱的一部人生回忆录,也是大明王朝三百年繁华景象的缩影。作者通过细致描述明朝江南百姓吃穿住行等生活风俗、追忆故国家园来反思个人,表达对明朝兴亡的感叹之情。
 清代人李渔所撰写的《闲情偶寄》,是养生学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全书共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个部分,涉及生活中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家具古玩、饮食烹调、养花种植、医疗养生等诸多方面,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该书表现了作者高雅的生活审美情趣,堪称中国古代生活的小百科全书,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实用价值。
 |  
         
          | 關於作者: |   
          | 《浮生六记》 沈复(1763—1825)
 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工诗画、散文,著有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至今未发现有关沈复生平的文字记载,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沈复十八岁娶舅女陈芸为妻,夫妻俩感情甚笃,然命途多舛,历经坎坷。妻子病故后,沈复前往四川充当幕僚,此后的情况便不得而知了。
 《陶庵梦忆》
 张岱(1597—1689?)
 字宗子,号陶庵、蝶庵,浙江山阴(今属绍兴)人,公认成就的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小品文的集大成者。他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具有极高的审美和文学素养,又是生活杂家,能体察百姓生活,为后世读者生动描绘出一幅江南百姓《清明上河图》般的风俗画卷。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石匮书》《三不朽图赞》。
 《闲情偶寄》
 李渔(1611—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笠翁。祖籍浙江兰溪,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他自幼聪颖,素有才子之誉。他曾设立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戏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他一生著述丰富,著有《笠翁十种曲》《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作品。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大师。
 |  
         
          | 內容試閱: |   
          | 《浮生六记》 余生乾隆癸未①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②,且在衣
 冠之家③,居苏州沧浪亭④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云:“事
 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因思《关
 雎》⑤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焉。所愧少年失
 学,稍识“之无”⑥ ,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
 责明于垢鉴矣⑦。
 注 释
 ① 乾隆癸未: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② 太平盛世:指当时的康乾盛世。
 ③ 衣冠之家:比喻权贵和缙绅之家。
 ④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池馆,宋代著名诗
 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修筑而成。
 ⑤ 《关雎》:指《诗经》篇,为歌颂爱情的诗歌。其中的
 名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⑥ 稍识“之无”:稍微认识几个简单的字,是说自己学识并不
 很高。
 ⑦ 责明于垢鉴矣:垢,尘污。鉴,镜子。意思是责备沾满灰尘
 的镜子为什么不明亮了,实际上这样的责备是不应该的。
 译 文
 我生于乾隆癸未年冬十一月
 二十二日,当时正值太平盛世,而
 且是生在名门望族, 居住于苏州
 沧浪亭畔。上苍对于我的厚爱,
 真可谓到了极点。苏东坡说过:
 “往事就像春梦一样不会留下一丝
 痕迹”,如果不把自己的经历记之
 以笔墨,未免辜负苍天的厚爱。又
 因为想着《关雎》这首描写男女之
 情的诗排在《诗经》三百篇之首,
 所以想把记录夫妻之情的篇目也放
 在卷,其余篇目就按照顺序写
 了。惭愧的是我年少时所学不多,
 学识水平有限,所以只不过是平铺直叙地记录一些实情实事而已。
 若要从中考究文法修辞,那就像是责备满是污垢的镜子为什么不明
 亮一样。
 评 析
 委婉的叙事,引人入境。作者随心记录点点滴滴的往事回忆,没
 有讲究更多的文章写法。之所以把夫妻间的恩爱放在卷首,作者说
 仅是因为《诗经》也是这样安排的。“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
 了无痕”,读起来充满着淡淡的忧思和伤感,这是“闺房记乐”整
 005
 篇的基调。
 《陶庵梦忆》
 钟山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间之,人言王气,龙蜕②藏焉。
 高皇帝与刘诚意、徐中山、汤东瓯定寝穴③,各志其处,藏袖中。
 三人合,穴遂定。门左有孙权墓,请徙。太祖曰:“孙权亦是好
 汉子,留他守门。”及开藏,下为梁志公和尚④塔。真身不坏,指
 爪绕身数匝。军士輂⑤之不起。太祖亲礼之,许以金棺银椁,庄田
 三百六十,奉香火,舁⑥灵谷寺塔,塔之。今寺僧数千人,日食一庄
 田焉。陵寝定,闭外羡⑦,人不及知。所见者,门三、飨殿一、寝殿
 一,后山苍莽而已。
 壬午七月,朱兆宣簿太常,中元祭期,岱观之。飨殿深穆,
 暖阁去殿三尺,黄龙幔幔之。列二交椅,褥以黄锦,孔雀翎织正面
 龙,甚华重。席地以毡,走其上必去舄⑧轻趾。稍咳,内侍辄叱曰:
 “莫惊驾!”近阁下一座,稍前为碽妃,是成祖生母。成祖生,孝
 慈皇后妊为己子,事甚秘。再下,东西列四十六席,或坐或否。祭
 品极简陋,朱红木簋⑨、木壶、木酒樽,甚粗朴。簋中肉止三片,粉
 一铗,黍数粒,东瓜汤一瓯而已。暖阁上一几,陈铜炉一、小筯瓶
 二、杯棬⑩二;下一大几,陈太牢k一、少牢一而已。他祭或不同,
 岱所见如是。先祭一日,太常官属开牺牲所中门,导以鼓乐旗帜,
 牛羊自出,龙袱盖之。至宰割所,以四索缚牛蹄。太常官属至,牛
 正面立,太常官属朝牲揖,揖未起,而牛头已入l所。燖已,舁至
 飨殿。次日五鼓,魏国至,主祀,太常官属不随班,侍立飨殿上。
 祀毕,牛羊已臭腐不堪闻矣。平常日进二膳,亦魏国陪祀,日必
 至云。
 戊寅,岱寓鹫峰寺。有言孝陵上黑气一股,冲入牛斗,百有余
 日矣。岱夜起视,见之。自是流贼猖獗,处处告警。壬午,朱成国
 与王应华奉敕修陵,木枯三百年者尽出为薪,发根,隧其下数丈,
 识者为伤地脉、泄王气,今果有甲申之变,则寸斩应华亦不足赎
 也。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思之
 猿咽。
 注 释
 ① 钟山:又名金陵山、圣游山、紫金山,三国时东吴曾称它为
 蒋山,在今江苏南京中山门外。
 ② 龙蜕(tuì):传说中龙所蜕下的皮。
 ③ 高皇帝句:高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刘诚意:刘基,字伯
 温,曾被封诚意伯。徐中山:徐达,字天德,曾被封魏国公,死后
 追封中山王。汤东瓯:汤和,字鼎臣,曾被封信国公,死后追封东
 瓯王。
 ④ 志公和尚:即宝志禅师,深受梁武帝尊崇,各种史料中记载
 其好多事迹。
 ⑤ 輂(jú):古代一种运土的器具,这里用作抬的意思。
 ⑥ 舁(yú):抬。
 ⑦ 外羡:陵墓的外道。
 ⑧ 舄(xì):鞋子。
 ⑨ 簋(guǐ):盛食物的器具,圆口,双耳。
 ⑩ 棬(quān):木头做的饮器。
 k 太牢: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猪三牲齐备或单用牛,称
 太牢;王公大臣祭祀仅用羊、猪或只用羊,称少牢。
 l (xún):用火烧熟。
 译 文
 钟山上有云气,渐渐上升,红紫相间,人们说这是帝王之气,
 龙蜕下的皮藏在那里。明太祖朱元璋和刘诚意、徐中山、汤东瓯一
 起商定帝陵的位置,各自写下了墓穴位置,藏在袖子里。结果三个
 人都选的是钟山,帝陵于是就定在钟山。山门左边有孙权墓,大臣
 们请旨将它移走。明太祖说:“孙权也是条好汉,留他在那里守门
 吧。”等到修陵寝的时候,发现陵寝下面是梁志公和尚的圆寂塔。
 他的真身一点也没有腐烂,指甲缠绕着身体好几圈。士兵想要把他
 抬走,却怎么也抬不起来。太祖亲自来祭拜他,许诺用金棺银椁,
 庄田三百六十亩,供奉香火,后才能抬动并迁到灵谷寺,并修塔
 安葬了他。如今寺里的僧人已经几千人,一天能吃掉一亩田的粮
 食。陵寝修完后,关闭了陵寝外面的墓道,不让人知道。能让人看
 见的只有三道门、一座飨殿、一座寝殿和后面苍茫的钟山。
 崇祯十五年(1642)七月,朱兆宣担任太常薄,中元节祭祀的
 时候,张岱出席祭祀典礼,在一旁观看到:飨殿深邃肃穆,暖阁距
 离飨殿有三尺远,被黄龙幔遮盖起来。并排摆放两把交椅,用黄色
 的锦当褥子铺在上面,黄锦的正面用孔雀羽毛绣着龙,看上去很是
 华丽隆重。用毡毛铺在地上,走在上面必须脱掉鞋子。稍微咳嗽一
 声,内侍就会斥责说:“不要惊动了圣驾!”靠近暖阁稍微前面一
 点的位置是碽妃的牌位,她是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成祖出生后,孝
 慈皇后才怀上高祖的第二个儿子,这件事在当时很隐秘。再往下,
 东西两边排列着四十六个席位,有的立着牌位,有的则还空着。祭
 品十分简陋,朱红色木簋、木壶、木质酒樽,很是简朴。簋中的肉
 只有三片、一点儿粉、几粒黍,还有一小碗东瓜汤。暖阁上有一张
 茶几,上面摆放着一个铜炉、两个插莇用的瓶子、两个水杯。暖阁
 下有一张大茶几,摆放着一头牛和一只羊。其他的祭祀或许和这些
 不一样,张岱见到的就是这样。天祭祀,太常寺官员打开祭祀
 用的中门,鼓乐和旗帜在前边引路,祭祀的牛羊随后出来,且都用
 绣有龙的布单盖着。到了屠宰的地方,用四个绳索绑住牛蹄。太常
 《闲情偶寄》
 戒讽刺
 原 典
 武人之刀,文士之笔,皆杀人
 之具也。刀能杀人,人尽知之;笔能
 杀人,人则未尽知也。然笔能杀人,
 犹有或知之者;至笔之杀人较刀之杀
 人,其快其凶更加百倍,则未有能知
 之而明言以戒世者。予请深言其故。
 何以知之?知之于刑人之际。杀之与
 剐①,同是一死,而轻重别焉者。以杀止一刀,为时不久,头落而事
 毕矣;剐必数十百刀,为时必经数刻,死而不死,痛而复痛,求为
 头落事毕而不可得者,只在久与暂之分耳。然则笔之杀人,其为痛
 也,岂止数刻而已哉!窃怪传奇一书,昔人以代木铎②,因愚夫愚妇
 识字知书者少,劝使为善,诫使勿恶,其道无由,故设此种文词,
 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谓善由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
 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弭灾③之具也。后世刻薄之流,
 以此意倒行逆施,借此文报仇泄怨。心之所喜者,处以生旦之位,
 意之所怒者,变以净丑之形,且举千百年未闻之丑行,幻设而加于
 一人之身,使梨园④习而传之,几为定案,虽有孝子慈孙,不能改
 也。噫,岂千古文章,止为杀人而设?一生诵读,徒备行凶造孽之
 需乎?苍颉造字而鬼夜哭,造物之心,未必非逆料至此也。凡作传
 奇者,先要涤去此种肺肠,务存忠厚之心,勿为残毒之事。以之报
 恩则可,以之报怨则不可;以之劝善惩恶则可,以之欺善作恶则
 不可。
 人谓《琵琶》一书,为讥王四而设。因其不孝于亲,故加以入
 赘豪门,致亲饿死之事。何以知之?因“琵琶”二字,有四“王”
 字冒于其上,则其寓意可知也。噫,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⑤
 也。凡作伟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而后鬼神效灵,予以
 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⑥,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芬。传非文字之
 传,一念之正气使传也。《五经》《四书》《左》《国》《史》
 《汉》诸书,与大地山河同其不朽,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
 轻薄之子厕于其间乎?但观《琵琶》得传至今,则高则诚之为人,
 必有善行可予,是以天寿其名,使不与身俱没,岂残忍刻薄之徒
 哉!即使当日与王四有隙,故以不孝加之,然则彼与蔡邕未必有
 隙,何以有隙之人,止暗寓其姓,不明叱其名,而以未必有隙之
 人,反蒙李代桃僵⑦之实乎?此显而易见之事,从无一人辩之。创为
 是说者,其不学无术可知矣。
 予向梓传奇,尝埒⑧誓词于首,其略云:加生旦以美名,原非市
 恩于有托;抹净丑以花面,亦属调笑于无心;凡以点缀词场,使不
 岑寂而已。但虑七情以内,无境不生,六合之中,何所不有。幻设
 一事,即有一事之偶同;乔⑨命一名,即有一名之巧合。焉知不以无
 基之楼阁,认为有样之葫芦?是用沥血鸣神,剖心告世,倘有一毫
 所指,甘为三世之喑,即漏显诛,难逋⑩阴罚。此种血忱,业已沁入
 梨枣?,印政寰中久矣。而好事之家,犹有不尽相谅者,每观一剧,
 必问所指何人。噫,如其尽有所指,则誓词之设,已经二十余年,
 上帝有赫,实式临之,胡不降之以罚?兹以身后之事,且置勿论,
 论其现在者:年将六十,即旦夕就木,不为夭矣。向忧伯道之忧?,
 今且五其男,二其女,孕而未诞、诞而待孕者,尚不一其人,虽尽
 属景升豚犬?,然得此以慰桑榆?,不忧穷民之无告矣。年虽迈而筋
 力未衰,涉水登山,少年场往往追予弗及;貌虽癯而精血未耗,寻
 花觅柳,儿女事犹然自觉情长。所患在贫,贫也,非病也;所少在
 贵,贵岂人人可幸致乎?是造物之悯予,亦云至矣。非悯其才,非
 悯其德,悯其方寸之无他也。生平所著之书,虽无裨于人心世道,
 若止论等身,几与曹交食粟之躯等其高下。使其间稍伏机心,略藏
 匕首,造物且诛之夺之不暇,肯容自作孽者老而不死,犹得徉狂自
 肆于笔墨之林哉?吾于发端之始,即以讽刺戒人,且若嚣嚣自鸣得
 意者,非敢故作夜郎,窃恐词人不究立言初意,谬信“琵琶王四”
 之说,因谬成真。谁无恩怨?谁乏牢骚?悉以填词泄愤,是此一书
 者,非阐明词学之书,乃教人行险播恶之书也。上帝讨无礼,予其
 首诛乎?现身说法,盖为此耳。
 注 释
 ① 剐:古代酷刑,即凌迟。
 ② 木铎:古代传布命令,施行政教时使用的一种木舌大铃。后
 来被作为宣扬教化的代称。
 ③ 弭灾:消灾。
 ④ 梨园:戏院或戏曲界的别称。相传唐玄宗曾在“梨园”教习
 宫女乐工演习音乐舞蹈,后人便以此指代戏院或戏曲界。
 ⑤ 齐东野人之语:语出《孟子》,乡下人的无稽之谈。宋代以
 来,不少学者把“齐东”解为齐国以东,把“野人”解为无知的野蛮
 人。王献唐先生《山东古国考》说:“孟子说的‘齐东野人之语’大
 抵是指处在‘氏族部落残余状态’的‘化外区域’的人民。”
 ⑥ 倒峡之词:比喻文思富赡。语本杜甫诗《醉歌行》:“词源
 倒倾三峡水,笔阵横扫千人军。”
 ⑦ 李代桃僵:又称“桃僵代李”。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
 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
 受过。
 ⑧ 埒:原指矮墙、围墙,此处是指雕刻的意思。
 ⑨ 乔:假。
 ⑩ 逋:逃逸。
 ? 梨枣:书版之代称。古代多用梨木和枣木制版刻书。
 ? 伯道之忧:无子之忧。晋代邓攸,字伯道,战乱中为保全侄
 子而丢弃了儿子,终老无子。
 ? 景升豚犬:汉末刘表,字景升,死后,儿子降曹。曹操曾说
 “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后“景升豚犬”指没出息的儿子,多为
 谦辞。
 ? 桑榆:落日的余晖照在桑榆树梢,比喻年老的时光。
 译 文
 武士的刀,文人的笔,都是杀人的工具。大家都知道刀可以杀
 人,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笔也可以杀人。虽然也有人知道笔可以杀
 人,但是用笔杀人比用刀杀人更快百倍、更凶猛百倍,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