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山水并野形图研究
			》
 售價:HK$ 
			85.8
 
  《 
			《陈氏香谱》之中国香道(中华经典生活美学丛书)
			》
 售價:HK$ 
			74.8
 
  《 
			历史的局外人
			》
 售價:HK$ 
			63.8
 
  《 
			肖邦钢琴作品全集 第二辑 套装全4册 波兰国家版 原版引进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推荐用书
			》
 售價:HK$ 
			253.0
 
  《 
			轻松读懂大唐风云三百年(全4册)
			》
 售價:HK$ 
			262.9
 
  《 
			成人口腔正畸学 第2版
			》
 售價:HK$ 
			657.8
 
  《 
			永恒——商周时代的艺术
			》
 售價:HK$ 
			173.8
 
  《 
			幸福教室的密码:一位优秀班主任的行走与思考
			》
 售價:HK$ 
			66.0
 
 
 | 
         
          | 內容簡介: |   
          | 唐代禅诗深邃的佛禅思想、精辟的佛禅譬喻、独特的禅悟境界、超绝的审美价值展现出其不同于纯文学诗歌的艺术魅力。受佛禅思想影响,唐诗中显现了三界唯识、缘起性空、修行方法、修行层次论等思想内容;受佛禅譬喻影响,唐诗中出现佛性永恒、诸法无常、世事虚妄、调伏妄心等喻象系列;受禅悟境界影响,唐代禅诗创造出直觉境、现量境、圆融境、日用境等独特境界。唐代禅诗呈现着清幽美、自在美、无言美的审美价值。探析唐代禅诗对把握唐诗整体风貌深化中国诗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 關於作者: |   
          | 辛鹏宇(1988— ),吉林白山人,文学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师,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博士后。研究领域:佛教文学、禅宗诗歌。著有《禅诗名篇一百首》、《通识中国佛教》。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中国宗教》、《五台山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辑《禅境丛书》等 |  
         
          | 目錄: |   
          | 绪 论 (1) 一 唐代禅诗的界定 (1)
 二 唐代禅诗的研究现状 (4)
 三 本书的价值及意义 (8)
 第一章 唐代禅诗的佛禅思想 (11)
 第一节 万法唯心的思想义理 (11)
 一 万法由心生 (12)
 二 心识生分别 (17)
 第二节 缘起性空的哲学内涵 (20)
 一 色即是空 (21)
 二 空即是色 (26)
 第三节 精进修行的参学体证 (29)
 一 禅修方法的演变 (30)
 二 宴坐诗的流变 (38)
 三 悟道诗的境界 (51)
 第四节 禅心自在的诗禅感悟 (55)
 一 安心的境界 (55)
 二 空心的境界 (64)
 三 无心的境界 (68)
 第五节 悲智双运的大乘精神 (72)
 一 悲智双运的济世思想 (73)
 二 爱护众生的慈悲情怀 (81)
 第二章 唐代禅诗中的佛禅譬喻 (86)
 第一节 佛性永恒喻象系列 (87)
 一 佛性皎洁圆明: 吾心似秋月 (89)
 二 佛性珍贵莹澈: 珠非尘可昏 (92)
 三 佛性不生不灭: 花在旧时红处红 (95)
 第二节 诸法无常喻象系列 (100)
 一 人生本质是苦: 身老同丘井 (102)
 二 命运升沉不定: 萍蓬四海间 (109)
 第三节 世事虚妄喻象系列 (113)
 一 相有性空: 观心同水月 (114)
 二 执幻为真: 艳色即空花 (116)
 三 金刚六如: 性真悟泡幻 (119)
 第四节 调伏妄心喻象系列 (126)
 一 妄心不息: 五欲犹奔马 (127)
 二 欲望毁人: 蚕茧自缠萦 (129)
 三 调伏妄心: 禅师入定白牛闲 (132)
 第三章 唐代禅诗的禅悟境界 (137)
 第一节 超越思量的直觉境 (137)
 一 直契本心: 一击忘所知 (138)
 二 水月相忘: 自是禅心无滞境 (142)
 第二节 空灵寂照的现量境 (145)
 一 本来现成: 春来草自青 (146)
 二 一切现成: 青青翠竹? 无非法身 (150)
 三 触目即真: 方便风开智慧花 (152)
 第三节 互含互摄的圆融境 (154)
 一 生与死的圆融: 冰水不相伤? 生死还双美 (157)
 二 出家与在家的圆融: 金粟曾为居士身 (163)
 三 烦恼与菩提的圆融: 灭得心头火自凉 (166)
 四 时与空的圆融: 东涧水流西涧水 (169)
 第四节 俯仰皆真的日用境 (172)
 一 生活即道场: 神通并妙用? 运水与搬柴 (173)
 二 平常心是道: 饥即餐兮困即睡 (175)
 第四章 唐代禅诗的审美价值 (178)
 第一节 宁静淡远的清幽美 (178)
 一 幽远深邃: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179)
 二 天人合一: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182)
 三 空灵虚静: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187)
 第二节 安住当下的自在美 (190)
 一 随缘自适: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190)
 二 一期一会: 每一相逢是道场 (194)
 三 安住当下: 枯者从它枯? 荣者从它荣 (198)
 第三节 悠然神远的无言美 (201)
 一 心心相印: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203)
 二 廓尔忘言: 彼此名言绝? 空中闻异香 (206)
 三 不答之答: 云在青天水在瓶 (208)
 结 语 (214)
 参考文献 (218)
 后 记 (228)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