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戏曲的色彩艺术
			》 
			 售價:HK$ 
			151.8
			 
			 
	
			  
			《 
			DeepSeek实战应用大全:从职场到生活的AI革命
			》 
			 售價:HK$ 
			76.8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7)
			》 
			 售價:HK$ 
			93.5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85.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129.8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173.8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71.5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85.8
			 
			 
	
 
       |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畅销的教科书,在美国大学的媒介研究、文化研究及其相关领域的课程中被广泛使用,自2000年出版以来已经多次再版。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梳理了媒介研究的主要方法,从符号分析到意识形态批判,从民族志到统计学,从文献综述到报告撰写,囊括了媒介研究可能涉及的所有研究方法和研究环节,以采取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形式加以呈现,而且辅以图表、案例、小短剧、自会插图等方式为本书增加了许多趣味性。本书尤其对入门研究学者来说,足以成为案头宝典。
           | 
         
       
      
      
      
         
          | 關於作者: | 
         
         
           
            阿瑟·阿萨·伯格: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广播电视与电子传播艺术专业得荣誉退休教授,1965至2003年间在该校执教近四十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研究、传播与社会理论、传播研究方法等。他出版了70余部著作,发表了100余篇论文。其中多部著作已经翻译成中文,如《媒介分析技巧》(第五版)《写给传媒、传播、文化研究专业学生的课堂游戏》《理解媒介》《涂尔干死了!——社会学理论另类读本》《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哈姆雷特谋杀案》《学术会议上的惨案》等。
 译者简介:
 张磊: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研究、媒体人类学、媒体物质性研究、传播学理论、国际传播等。
           | 
         
       
      
      
      
      
         
          | 目錄: 
           | 
         
         
           
            目录:
 中国传媒大学青年学者译丛总序 /1
 第四版前言 /1
 致 谢 /1
 导 言 /1
 常见嫌疑人大汇总 /1
 用焦点模式来分析媒介 /3
 我是如何变成“没有数量之人”的 /4
 数据侠vs.数据绝缘侠 /5
 研究者们会提出什么问题? /7
 关于“没有数量之人”的总结(此人亦是实操派理论家) /7
 导言:应用与练习 /8
 第一部分:启程
 何为研究?
 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研究 /12
 学术研究与日常生活中的研究是有区别的 /13
 文化研究与研究 /13
 尼采论阐释 /14
 确定性之惑 /17
 历时性研究与共时性研究 /17
 人类头脑的运行方式 /19
 公开的与隐蔽的二元对立 /21
 快思考与慢思考 /22
 媒介研究中的质与量 /23
 媒介与传播 /25
 为何本书兼论两种方法论? /26
 研究选题 /27
 “何为研究?”:应用与练习 /27
 结论 /28
 延伸阅读 /28
 研究程序 /31
 研究策略 /32
 信息来源 /32
 如何边阅读边分析 /35
 做文献综述 /41
 一手研究和二手研究的资源 /42
 互联网信息检索(“尽管找吧!如果你能找到的话……” /45
 分析学术论文中的方法体系 /47
 研究程序:应用与练习 /48
 结论 /48
 延伸阅读 /48
 第二部分:文本分析方法
 符号分析
 索绪尔对于符号的划分:能指与所指 /55
 金发的符号学阐释 /56
 符号学与社会 /57
 皮尔士符号三分法:图像符号、标识符号和象征符号 /58
 相关概念 /59
 克洛泰尔·拉帕耶与文化密码 /62
 社会中的符号学:一种重复 /64
 文本的组合分析 /65
 文本的聚合分析 /68
 符号学理论的应用 /70
 保罗·艾克曼与面部表情理论 /72
 符号分析:应用与练习 /74
 结论 /75
 延伸阅读 /75
 修辞分析 /79
 亚里士多德与修辞学 /80
 修辞学与大众媒介 /82
 传播过程概要 /84
 德赛都:受众的“抵抗” /86
 修辞分析的应用 /87
 常见修辞工具的小型词汇表 /87
 修辞分析时的其他注意事项 /90
 修辞分析范例:海蓝之谜面霜广告 /90
 视觉影像的修辞分析 /92
 叙事文本中的图像 /96
 修辞分析:应用与练习 /97
 结论 /97
 延伸阅读 /97
 意识形态批判
 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102
 界定意识形态 /102
 马克思主义批判 /104
 罗兰·巴特与神话 /105
 “霸权”理论 /106
 基础与上层建筑,虚假意识以及“成功源于个人奋斗” /107
 后苏维埃的马克思主义批判 /108
 马克思主义批判的基本思想 /109
 斐济“蛇”香水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110
 约翰·伯格的魅力研究 /113
 身份政治 /114
 媒介与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批判 /115
 知识的社会性认知 /118
 男权中心理论:男性统治的身体基础 /119
 政治文化、媒介与传播 /119
 流行文化与媒介对四种政治文化有所偏爱 /122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社交媒体 /124
 批判性话语分析前瞻 /125
 结论 /126
 延伸阅读 /127
 精神分析批判 /131
 弗洛伊德的贡献 /132
 智能手机与心灵:对埃里克·埃里克森理论的应用 /143
 神经心理分析:弗洛伊德与神经科学 /144
 荣格理论 /145
 精神分析批判:应用与练习 /149
 结论 /150
 延伸阅读 /150
 话语分析 /153
 定义话语分析 /155
 范迪克与话语分析 /156
 口头话语与书面话语 /157
 风格与书面话语 /157
 话语分析与政治意识形态 /160
 批判性话语分析 /161
 批判性话语分析与广告 /161
 多模态话语分析 /161
 多模态批判性话语分析 /163
 针对一则广告的多模态批判性话语分析 /164
 话语分析:应用与练习 /168
 结论 /168
 延伸阅读 /168
 第三部分:质化研究方法 /171
 访谈 /173
 “囚徒”对“二号”的访谈 /173
 访谈是什么 /175
 四类研究性访谈 /176
 为什么使用访谈 /178
 怎么做访谈 /178
 调查记者会问的问题 /180
 谈话和访谈的结构 /181
 转录访谈录音 /183
 理解访谈录音 /183
 编码 /184
 伴随访谈内容而来的问题 /187
 访谈:应用与练习 /188
 结论 /189
 延伸阅读 /189
 历史分析 /193
 历史是什么? /193
 史学:元学科还是专业学科? /196
 历史是客观的、主观的,抑或二者兼有? /196
 历史研究的类型 /197
 历史书写的问题 /198
 意义的问题 /199
 历史分期 /200
 鲍德里亚与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 /201
 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 /202
 历史路径与比较路径 /203
 历史是一门艺术,而非一种科学 /204
 进行历史研究 /204
 历史分析:应用与练习 /206
 结论 /206
 延伸阅读 /207
 常人方法学分析 /211
 常人方法学的定义 /212
 加芬克尔巧妙又戏谑的研究 /214
 在媒介与传播研究中使用常人方法学 /218
 隐喻与动机 /219
 爱情是一个游戏 /220
 作为编码破坏者的幽默大师 /221
 幽默的技巧 /223
 常人方法学研究:应用与练习 /225
 结论 /226
 延伸阅读 /226
 参与式观察 /229
 参与式观察的定义 /230
 进行参与式观察的注意事项 /232
 参与式观察的个案研究:浪漫小说的读者 /234
 参与式观察的一些问题 /235
 参与式观察研究的好处 /236
 参与式观察的一些问题 /235
 理解你的发现 /236
 记录一个参与式观察研究 /238
 伦理困境 /238
 凡涉及人,便涉及研究伦理 /239
 参与式观察:应用与练习 /239
 结论 /239
 延伸阅读 /240
 第四部分:量化研究方法 /241
 内容分析法 /243
 内容分析法的定义 /244
 为何使用内容分析法 /245
 内容分析的方法论 /247
 暴力所包含的方面 /249
 内容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的优势 /250
 操作内容分析的难点 /251
 内容分析法的步骤 /252
 内容分析法:应用与练习 /253
 结论 /255
 延伸阅读 /255
 调查法 /259
 调查法的定义 /260
 调查法的种类:描述型与分析型 /261
 VALS类型学调查法 /262
 收集数据的方法 /264
 调查法的优势 /265
 调查法的难点 /266
 调查法与2012年总统大选 /267
 媒介使用调查笔记:市场占有率与收视/收听率 /268
 开放式与封闭式调查问题 /269
 撰写调查问题 /270
 预调查与试点研究 /273
 开展网上调查 /273
 样本 /274
 获取随机样本 /276
 评估调查精确度 /278
 调查法:应用与练习 /280
 结论 /281
 延伸阅读 /281
 实验法 /285
 日常生活中的实验法 /286
 实验法的定义 /286
 实验的结构 /287
 霍桑效应 /289
 实验法的优势 /290
 实验法的劣势 /290
 “黑鼠案”与实验欺诈 /291
 一份实验设计备忘录 /292
 什么是实验,而什么不是? /292
 道德规范与脸书实验 /294
 实验法:应用与练习 /296
 结论 /296
 延伸阅读 /297
 描述性统计学入门 /299
 测量等级 /300
 描述性统计学 /301
 分布中心的测量 /305
 离散测量 /308
 正态分布或钟形曲线 /309
 评级存在的问题 /312
 关于统计学的提醒说明 /313
 统计与对比 /313
 关于美国媒介使用情况的数据 /315
 智能手机 /315
 数据阐释存在的问题 /316
 统计学:应用与练习 /317
 结论 /317
 延伸阅读 /318
 第五部分:整合一切 /319
 十九个常见的思维误区
 常见谬论 /322
 结论 /327
 延伸阅读 /327
 撰写研究报告
 写日志 /333
 组织一份报告的小诀窍 /334
 大纲、初稿,以及改写稿 /335
 撰写研究报告 /336
 量化研究报告的IMRD结构 /337
 正确书写:避免一些常见问题 /339
 学术写作风格 /343
 制定研究计划和撰写研究报告的注意事项清单 /343
 结论 /346
 延伸阅读 /3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