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朝贡·海禁·互市:近世东亚的贸易与秩序(一部刷新明清外交与通商认知的典范之作。挑战朝贡
》
售價:HK$
107.8

《
财报防坑指南:20分钟看透企业真实现金流与盈利陷阱
》
售價:HK$
76.8

《
安逸哲学:锦绣天府人生智慧“安逸四川”三部曲第一部 安逸是中华文明为世界贡献的人生智慧
》
售價:HK$
96.8

《
风月狩(全二册)
》
售價:HK$
71.5

《
大学问·改过自新:清代以来自首制度的表达与实践(以丰富案例生动还原清代以来自首制度在基层的运行图景,
》
售價:HK$
74.8

《
DK照亮未知的灯塔
》
售價:HK$
74.8

《
超越高绩效团队教练实战篇(第3版)
》
售價:HK$
153.9

《
全新借力赢利 负债翻盘副业变现新商机
》
售價:HK$
65.8
|
| 內容簡介: |
|
正义的诸多条件,如人类心智、社会制度、科学技术等,是流变性的,因此正义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正义理论,就其是各个特定历史时期遵循的主流观念而言,是当时人们对正义条件允许范围内正当行为的观念反映,就其是历史整体视域中的一个点而言,它们相互间的距离(分别),就是正义理论思想史意义上发生的正义的位移。据此而言,永恒正义论与历史正义论的区别,不是根源于面对的正义条件的差异性,而是根源于是否承认面对的正义条件的流变性。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是历史正义论的一种,它的内涵是作为发展的正义,其衡量正义的尺度是劳动。
|
| 關於作者: |
|
秦子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访问助理教授(2019)。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外国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专著有《正义的测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论文有《关系性平等》《什么的平等》《人类的复杂性及其程序化的限度》等20余篇。
|
| 目錄:
|
章 引言
节 马克思论分配正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需要道德辩护
第三节 社会变迁及其中的人
第四节 超越极点分析方法论
第二章 人性与分配正义
节 分配正义的历史考察
一 基于德性的分配
二 基于自利的分配
三 基于公意的分配
四 基于幸福的分配
五 基于公平的分配
第二节 马克思的超越
一 现实的人:批判的支点
二 分配关系是被生产的
第三章 正义的坐标:事实与规范之间
节 正义的两种范式
一 永恒论及其局限
二 历史论及其新任务
第二节 正义的道德空间
第三节 作为发展的正义
一 人的现实生活
二 正义标准的坐标系
三 正义与否的判定
第四章 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
节 段伍之争
第二节 功能正义与条件正义
第三节 伍德命题的误导性
第四节 不正义与剥削
第五章 公有制与关系平等
节 私有制:不平等的生成逻辑
一 剩余价值的再生产
二 社会财富的两极化
三 阶级对抗的普遍化
第二节 公有制:一种新型的制度安排
一 公有制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二 公有制社会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平等:公有制的伦理旨趣
第六章 分配原则与劳动整体性
节 将劳动的整体性还给每一个人
一 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起点
二 人的类本质的现实实现
三 按需分配原则的必经之路
第二节 按劳分配的局限性
一 天赋能力不同
二 劳动收入差别
三 家庭负担有别
第三节 按需分配原则所需的一般条件
一 劳动本身成为人的需要
二 自由全面发展成为人的生活方式
三 共同发展成为人的价值追求
第七章 现实世界的分配困境与出路
节 资本主义的分配困境:以瑞典和美国为例
一 两种福利分配模式
二 福利分配困境的根源
第二节 按劳分配的尴尬
一 贫穷的平均主义
二 主体身份下的贫富分化
三 劳动尺度的不可测度
第三节 中国的双重任务
一 实现分配正义的现存制度及其问题
二 通往未来分配正义的制度理念
第八章 分配正义在中国:批判与建构
节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分配理论
一 不仅是体制内的问题
二 财产性预期收入不能以共产主义理论为理论依据
三 分配问题的根本解决是所有制结构的变革
第二节 平等主义的分配正义如何生成
一 福利不断改善只是纠正不平等的结果
二 平等主义分配正义如何在现实制度中生成
第三节 如何更好地对待弱势群体?
一 尺度与“;弱势群体”;的构成
二 解读“;更好”;的理念
三 实施“;对待”;的主体与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