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022——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新版)
			》
 售價:HK$ 
			140.8
 
  《 
			陈舜臣近代史三部曲 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兴亡录 走向辛亥
			》
 售價:HK$ 
			249.7
 
  《 
			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HK$ 
			85.8
 
  《 
			世界文明史(上)
			》
 售價:HK$ 
			209.0
 
  《 
			东亚朱子学研究:日本朱子学研究
			》
 售價:HK$ 
			85.8
 
  《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 文字编
			》
 售價:HK$ 
			424.8
 
  《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汉英对照)(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丛书)
			》
 售價:HK$ 
			587.6
 
  《 
			世界在前进
			》
 售價:HK$ 
			81.4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取材于近年来在德国工业实践中产品研发的成功案例,系统地论述了产品研发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给出了产品研发、创新和设计的理念、途径、步骤、方法及其辅助工具。全书主要包括四大部分: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1产品研发过程:这部分涵盖产品研发及设计的全过程。对产品研发中的其他相关过程,如项目管理、组织管理、危机管理、创新增值生产、文档管理、应变管理、成本管理、各种技术标准和专利管理以及生产规划管理等,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产品的技术模式做了系统的划分和规范。
 2产品求解方案:这部分详细介绍了产品研发全过程的主要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步骤、所采用的方法和辅助工具、数字化技术在产品研发和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其中重点介绍了产品的功能创新、原理创新和结构创新的理论和方法。
 3产品结构设计:这部分系统地讲述了产品结构几何构形的设计过程,详细地介绍了构形的基本准则、原理和技术规范。通过案例对比,给出了结构构形的评价体系和保证设计质量所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本书取材于近年来在德国工业实践中产品研发的成功案例,系统地论述了产品研发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给出了产品研发、创新和设计的理念、途径、步骤、方法及其辅助工具。全书主要包括四大部分:
 1产品研发过程:这部分涵盖产品研发及设计的全过程。对产品研发中的其他相关过程,如项目管理、组织管理、危机管理、创新增值生产、文档管理、应变管理、成本管理、各种技术标准和专利管理以及生产规划管理等,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产品的技术模式做了系统的划分和规范。
 2产品求解方案:这部分详细介绍了产品研发全过程的主要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步骤、所采用的方法和辅助工具、数字化技术在产品研发和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其中重点介绍了产品的功能创新、原理创新和结构创新的理论和方法。
 3产品结构设计:这部分系统地讲述了产品结构几何构形的设计过程,详细地介绍了构形的基本准则、原理和技术规范。通过案例对比,给出了结构构形的评价体系和保证设计质量所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
 4产品研发与设计的合理化:这部分讲述了如何确保产品研发与设计的合理化与*优化,介绍了知识的集成和管理、研发过程的应变对策,以及产品的基本构架和产品的精益研发和设计;讨论了产品的模块化、系列化和产品结构的典型类型及重组方式,借以实现产品构形的*优化。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师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工业界产品研发人员及技术管理人员的参考手册。
 |  
         
          | 目錄: |   
          |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1部分产品生产过程PEP
 1引言3
 参考文献6
 2产品生产过程(PEP)7
 21设计过程7
 参考文献16
 3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并行流程17
 31项目管理17
 311时间与进度计划17
 312项目与产品的成本计划19
 32有效的组织形式20
 321跨学科合作工作20
 322领导力与团队行为23
 33风险管理24
 331功能缺陷的识别方法25
 34增材制造的创新潜力32
 341增材制造方法的基本原理33
 342概念33
 343数据交换34
 3431数据的生成和处理34
 3432数据格式的切面模型36
 344增材制造工艺的分类37
 345工艺方法说明38
 3451立体光刻(SLA,SL)38
 3452(选择性)激光烧结(SLS,LS)39
 3453光束熔化40
 3454熔融层建模制造(FLM)40
 3455立体印刷3D打印(3DP)41
 3456聚合物喷射建模(PJM)42
 3457层压制造(LLM)43
 346增材制造中的流程链44
 3461塑料零件的加工链45
 3462金属零件的加工链47
 347工业领域的应用范围及举例50
 3471快速成型51
 3472快速模具54
 3473快速制造59
 348增材制造实现的效果62
 349前景展望64
 35产品文档66
 351内部技术产品文件66
 352外部技术产品文件67
 353对技术产品文档的要求 67
 354产品技术文件对企业的影响68
 355内部和外部技术产品文件系统69
 356对引进技术产品文件系统的经济性考虑70
 357总结72
 36工程变更管理73
 361引言 73
 3611工程变更管理过程的任务73
 3612产品变更的原因73
 3613制造企业ECM流程的主要特点74
 362工程变更管理的标准化现状74
 363ECM过程的实例77
 364ECM过程的测量参数80
 365计算机辅助ECM过程80
 37成本管理81
 371引言81
 372产品成本81
 373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87
 374开发过程的产品成本91
 375小结97
 38产品形成过程的标准化和标准98
 381标准化和标准100
 3811DIN标准化组织100
 3812财务100
 3813有关标准各方面的简介101
 3814标准化过程102
 3815标准和规范 106
 3816标准化管理系统 110
 382标准部署111
 3821标准信息作为业务流程的一部分111
 3822通过标准信息获取标准112
 3823访问标准内容——展望114
 383标准化的好处115
 3831标准化的国家利益115
 3832标准化的商业利益116
 3833标准化和法律117
 384创新过程中的标准化119
 3841标准化与创新的融合119
 3842企业经营和创新过程中的标准120
 3843规范和标准的创新121
 3844研发过程中的标准化121
 385标准和专利122
 3851创新过程中标准与专利的关系122
 3852保护权利和许可规则的确定122
 3853标准和专利的战略组合123
 386标准化作为战略工具124
 3861德国标准化战略124
 3862联邦政府的标准化政策理念125
 3863德国工业联合会(BDI)的标准化策略126
 38642011—2015年ISO战略126
 3865中小企业参与规范制定流程126
 39产品开发流程中的专利和工业产权127
 391引言127
 392基础知识127
 393工业产权概述127
 3931工业产权的基本原则129
 3932工业产权的分类129
 3933雇员发明法133
 3934研发合作134
 3935工业产权和保护策略134
 3936构建专利组合137
 3937专利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作用138
 310生产计划与采购141
 参考文献143
 4技术系统153
 41系统、装置、设备、机器、仪器、组件、零件153
 42能量、物料和信号转换154
 43功能关系156
 431基于任务的功能表述156
 432普遍使用的功能表述158
 44原理关系158
 441结构关系160
 442系统关系161
 45产品架构162
 451产品架构的基础知识163
 4511基础:功能结构和产品结构163
 4512产品架构的定义164
 4513接口和关系164
 452模块化和集成化的产品架构165
 4521模块和模块化165
 4522模块化产品架构166
 4523模块化产品架构的作用166
 4524集成化的产品架构168
 453产品架构的设计169
 4531产品架构的技术设计169
 4532产品架构的变型设计171
 4533产品架构的组织设计172
 4534产品架构的评估和优化174
 4535产品架构设计方法和软件支撑175
 参考文献176
 第2部分获得解决方案
 5引言181
 51研发和设计中的基本工作方式181
 511灵机应变的工作方式181
 512系统的有计划的工作方式182
 513其他有计划的工作步骤182
 参考文献185
 6产品生产过程的各个步骤186
 61产品规划186
 611产品的新颖程度(创新)187
 612产品生命周期188
 613企业目标及其作用191
 614产品规划的实施192
 62有条理地明确和阐述设计任务202
 621引言202
 622要求清单的构成和制定204
 6221构成204
 6222要求清单的制定205
 623确定需求和制定需求清单206
 6231需求来源207
 6232需求的增补和修订208
 6233要求的优先级211
 6234目标冲突212
 6235要求描述213
 624其他方面与实践214
 6241掌握并管理需求的变动214
 6242对需求的变动管理214
 6243工具215
 63产品的概念设计215
 631产品的功能描述217
 632有效构想(设想、草案)219
 633有效构想的提出219
 64选择及评价方法238
 641不同解决方案预选的简单评价方法242
 642完成决策任务的精细评价方法244
 643复杂的决策评价方法247
 644计算机辅助支持249
 645评价结果的验证250
 参考文献253
 7开发和设计的辅助工具258
 71传统的辅助工具258
 72产品开发与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支持259
 721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原理259
 7211软硬件配置259
 7212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分类259
 722CAD系统261
 7221CAD系统导论261
 7222对象的计算机内部表示262
 7223三维CAD技术的应用领域264
 7224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269
 7225CAD数据交换270
 7226三维CAD 系统实施的实用性建议271
 7227CAD技术的机遇与限制272
 723计算和仿真的系统(CAE)273
 7231采用有限元FEM法的结构分析274
 7232计算流体动力学CFD275
 7233系统的仿真276
 7234多体仿真(MKS)276
 724产品数据管理(PDM)277
 7241PDM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原则277
 7242PDM功能概述279
 725企业资源计划(ERP)281
 参考文献284
 第3部分产 品 造 型
 8引言289
 9造型过程的主要工作步骤290
 91引言290
 92造型影响参数的识别291
 93对产品的整体研究292
 94确定确定产品结构292
 941自上而下的过程292
 942确定产品结构的要求293
 943产品划分294
 944工件层面296
 945确定整件产品的连接接口296
 95其余零部件的几何图形和材料296
 96小结296
 10渐进式设计方法298
 101基本研究298
 102渐进式设计方法及步骤299
 1021工作步骤1:工作计划中产品结构的符号300
 1022工作步骤2:通过设计草图进入开发的主流程300
 1023工作步骤3:在主流程中展示参与的工作面300
 1024工作步骤4:确定作用表面的大小301
 1025工作步骤5:标识出可能的引导性支撑结构301
 1026工作步骤6:明确进一步的要求302
 1027工作步骤7:初次设计302
 1028实际设计过程303
 103小结305
 参考文献305
 11设计的基本原则306
 111确定性306
 112简单性310
 113安全性311
 1131安全设计的法律依据312
 1132与机器相关的危险和风险314
 1133设计中的相应措施320
 参考文献329
 12设计原则331
 121电磁力原则332
 122任务分配原则339
 123自助原则344
 124稳态和双稳态原则351
 125最小误差设计原则355
 参考文献356
 13技术准则358
 131分类与概要358
 132基于变形的技术准则358
 133基于蠕变和松弛的技术准则366
 134基于腐蚀的技术准则370
 135基于磨损的技术准则379
 136基于钣金加工的技术准则380
 1361钣金380
 13611钣金加工381
 13612钣金设计中的经济因素382
 1362钣金工艺链382
 1363钣金构形设计383
 13631分离383
 13632变形386
 13633连接389
 13634通用设计方案391
 1364生产制造中的应用范围392
 1365实例392
 13651简单部件的优化393
 13652复杂部件的优化394
 13653运动梁刚度的提高和重量的减少395
 137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件的设计396
 137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特性397
 13711用于结构部件的增强纤维397
 13712聚合物基体材料399
 1372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概念设计和结构设计400
 13721混合结构中轻质结构的材料选择400
 13722结构相关的部件组合401
 13723功能表面的部件综合403
 13724混合结构的连接合成404
 13725从迭代到交互式的设计过程405
 138人机工程学的技术准则406
 1381人机工程学基础407
 13811人体测量学和生物力学407
 13812能效408
 13813信息化409
 1382人类活动和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条件410
 13821人类的积极贡献410
 13822人的影响411
 1383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的认识411
 13831面向对象的分析411
 13832面对影响的分析411
 139基于成形的技术准则413
 1310基于加工制造的技术准则417
 1311基于连接的技术准则426
 13111符合焊接的设计426
 13112符合胶接的设计427
 1312基于装配的技术准则430
 13121概念解释和装配操作入门430
 13122装配过程中的任务431
 13123符合装配的产品设计的影响因素435
 13124符合装配的产品设计原则436
 1313基于维护的技术准则445
 1314基于
 |  
         
          | 內容試閱: |   
          | 几十年来,本书已成为学术和实践方面的权威著作,并已被翻译成9种语言。Ashby称这本书为技术设计领域的《圣经》或者更确切地说如同“旧约”,它在严谨的德国传统中发展了有条理的设计方法(Ashby 2007)。但是,如果不考虑创新,本书的这种恒定性和持续性的优势就有可能走向反面。本书强调的绝不是描述和解决短期设计问题,而是聚焦于经过实践验证的设计方法。20世纪70年代初,Gerhard Pahl和Wolfgang Beitz在《设计》杂质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奠定了其设计技术的基础。但当今人们习惯采用的产品研发过程和设计过程的工具,仍处于起步阶段,有些甚至尚未被发明。与此类似的情况也表现在设计任务的制定和技术问题的提出方面,这些都是当今工程师们必须处理和解决的问题。 Gerhard Pahl和Wolfgang Beitz在书中一直不断地补充经实践验证的新知识。后续合著者Jrg Feldhusen和Karl-Heinrich Grote也认识到,经过近40年的发展,需要对以前可行的理念进行根本创新:在近几十年中,研发过程和设计过程中的新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新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实践中的设计活动,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到这一情况。
 与此同时,对一项成功的设计工作来说,它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已经发展到如此的程度,即许多问题只能由该领域的专家来处理。为此,作者决定担任本书第8版编选者的角色。本书现有版本的部分内容已由编选者修改,本书第8版的其他许多章节可以交由其他高校,特别是工业界的杰出专家进行撰写。
 因此,根据编选者的观点,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介绍了产品研发和设计的现有技术水平。
 最后,与工程领域里一样,本书仍有进步的空间,并且由于第8版的改动较大,所以更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和本书的其他作者都期待并感谢您的建议。
 当然,本书必将有助于学生以及从事实际工作的工程师们更好地完成各自的任务。
 亚琛,2013年2月JFeldhusen
 马格德堡,2013年2月K-HGr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