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75.9
 
  《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售價:HK$ 
			74.8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75.9
 
  《 
			红帆船
			》
 售價:HK$ 
			62.5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41.8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86.9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96.8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50.6
 
 
 | 
         
          | 編輯推薦: |   
          | 全面的水下生产系统介绍,本书以工程实例为主导,每一部分都结合实际工程应用,给出了适用的行业规范和数据,为国内发展深水油田项目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分上、中、下三册,分别是《油田开发与流动保障》《采油树与管汇》《立管与管道》,整套书对整个水下生产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指导,包括:整个深水油气开发系统、油气田的发展规划、脐带缆的铺设、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项目管理等;水下工程的风险及可靠性、海底流动保障工程、热传导、隔热和水合物;水下油气田开采所需的主要水下设备和结构物,包含水下采油树、井口、水下管汇、管道终端、水下处理系统等设施;立管系统的发展历程、构造特点、功能用途、设计规范、设计方法、分析方法、安装方法、监测方法,以及可靠性计算方法;海底管道的水力和热力分析,创立了立管的流固耦合振动理论,共振与疲劳强度分析,海底水流、共振与立管动力响应评估理论;提出了深水海底管道的抗屈曲和极限承载能力设计理论。本书对深水油气水下生产系统的教学、研究、设计及施工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它的出版将有利于我国海洋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该书的编写也有其独到之处,对于水下生产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研究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读者可以在该书里找到几乎所有的关于水下生产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的基础理论及工程技术。 |  
         
          | 關於作者: |   
          | 白勇教授,男,1963年5月生,江西抚州临川人,现任浙江大学建工学院结构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浙江省“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010年国家第五批“千人计划”引进人才,2018年因其在海洋工程领域的杰出贡献,当选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1989年在日本广岛大学取得海洋结构博士学位,先后在丹麦技术大学、挪威科技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博士后教学科研工作,发表论文近200篇,英文学术专著8本,中文合著8本。主要研究领域:海洋工程结构、海洋管道与立管、工程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估、复合材料管、海洋石油水下生产系统、海洋工程钻井机械、海洋风能与潮流能、水下无人机器人及动力定位系统等。 |  
         
          | 目錄: |   
          | 上册:油田开发与流动保障 第 一篇深水油气田开发
 第 1章水下工程概况
 1.1引言
 1.2水下生产系统
 1.3流动保障和系统工程
 1.4水下结构和设备
 1.5水下输送管道
 第 2章水下油田发展
 2.1水下油田开发概述
 2.2浅水区和深水区的油井开发
 2.3干式采油树和湿式采油树
 2.4水下回接发展
 2.5独立式开发
 2.6人工举升法及其限制
 2.7水下生产过程
 2.8基盘、丛式管和菊链
 2.9水下油气井工程的评估
 第3章水下分配系统
 3.1引言
 3.2设计参数
 3.3水下分配系统各组件的设计要求
 第4章 海底勘察、选址及奠基
 4.1引言
 4.2海底勘察
 4.3水下测量与定位
 4.4海底土壤勘察
 4.5水下基础
 第5章水下安装与安装船要求
 5.1引言
 5.2典型安装船
 5.3安装船的要求和选择
 5.4安装定位
 5.5安装分析
 第6章油气田水下生产工程项目成本估算
 6.1水下成本估算概述
 6.2水下资本开支
 6.3成本估算方法
 6.4水下设备费用
 6.5测试和安装费用
 6.6项目管理和工程费用
 6.7运营费用(OPEX)
 6.8水下生产系统生命周期费用
 6.9实例分析——水下生产开发资本支出估算
 第7章水下控制
 7.1概述
 7.2控制系统分类
 7.3水上设备
 7.4水下控制模块安装基座
 7.5.水下控制模块
 7.6水下传感器
 7.7高完整性压力保护系统
 7.8水下生产控制系统
 7.9安装和维修控制系统
 第8章水下电源
 8.1引言
 8.2电力系统
 8.3液压动力单元HPU
 第9章 项目执行与交接管理
 9.1简介
 9.2项目执行
 9.3交接
 第 10章ROV井和接口
 10.1引言
 10.2 ROV修井
 10.3水下机器人系统
 10.4 ROV接口工具
 10.5遥控工具(ROT)
 第 11章水下脐带缆
 11.1简介
 11.2水下脐带缆元件
 11.3水下脐带缆的设计
 11.4附属设备
 11.5系统联试
 11.6安装
 11.7技术挑战和分析
 11.8脐带缆工业历程
 第二篇 水下工程的风险及可靠性分析
 第 12章 水下工程的风险及可靠性分析
 12.1简介
 12.2风险评估
 12.3环境影响评估
 12.4项目风险管理
 12.5可靠性
 12.6故障树分析
 12.7水下失效减少的认定
 第 13章 水下设备RBI
 13.1简介
 13.2目标
 13.3水下设备RBI方法
 13.4管道RBI
 13.5水下采油树RBI
 13.6水下管汇RBI
 13.7RBI输出及收益
 第 14章 海底系统工程
 14.1简介
 14.2典型的流动保障过程
 14.3系统设计和操作
 第 15章 水力学
 15.1 引言
 15.2经的组成和特性
 15.3乳状液
 15.4相态
 15.5油气流动
 15.6段塞和液体处理
 15.7段塞捕集器设计
 15.8压力波动
 15.9线路尺寸计算
 第 16章热传导和隔热
 16.1绪论
 16.2热传导基础
 16.3 U值
 16.4稳态热传导
 16.5瞬态热传导
 16.6热管理方案及隔热
 第 17章水合物
 17.1简介
 17.2水合物的物理性质和相特性
 17.3水合物防治
 17.4水合物治理技术
 17.5水合物控制设计理念
 17.6热力学抑制剂的回收
 第 18章 蜡和沥青质
 18.1介绍
 18.2石蜡
 18.3石蜡管理
 18.4石蜡整治
 18.5沥青质
 18.6沥青质控制设计思路
 第 19章 海洋腐蚀和积垢
 19.1引言
 19.2管道内部腐蚀
 19.3.管道外部腐蚀
 19.4积垢
 第 20章侵蚀和砂控制
 20.1引言
 20.2侵蚀机理
 20.3砂蚀率的估澡
 20.4阀值速度
 20.5侵蚀控制
 20.6砂管理
 20.7渗透率计算实例
 
 中册:采油树与管汇
 第三篇深水油气田开发
 第 21章水下立管
 21.1引言
 21.2管汇构件
 21.3管汇设计和分析
 21.4管道和基桩设计
 21.5水下管汇的安装
 第 22章 管道终端系统和线上设备
 22.1引言
 22.2 PLEM的设计和分析
 22.3设计方法
 22.4基础的尺寸设计
 22.5 PLEM安装分析
 第 23章水下连接和跨接管
 23.1概述
 23.2跨接管组成和功能
 23.3水下连接
 23.4刚性跨接管的设计与分析
 23.5柔性跨接管设计与分析
 第 24章 水下采油树系统和井口装置
 24.1介绍
 24.2水下完井概述
 24.3水下井口系统
 24.4水下采油树
 第 25章 水下处理系统
 25.1介绍
 25.2水下泵
 25.3水下分离系统
 25.4水下气体压缩
 第 26章 采油树的安装
 26.1概述
 26.2水下采油树安装
 26.3水下跨接管安装
 26.4水下采油树安装计算分析
 26.5跨接管安装计算分析
 第 27章 水下管汇安装方法
 27.1概述
 27.2水下管汇系统安装方法介绍
 27.3 PLETPLEM安装方法介绍
 27.4水下管汇安装计算分析
 27.5管道终端管汇PLEM安装计算分析
 第 28章 水下采油树设计案例
 28.1介绍
 28.2材料选择
 28.3采油树结构分析
 28.4采油树管路分析
 28.5装配分析
 28.6阴极保护
 28.7工厂验收测试
 28.8系统集成测试SIT
 28.9浅水测试SWT
 第 29章 水下管汇设计案例
 29.1介绍
 29.2水下管汇系统
 29.3结构分析
 29.4组件分析
 29.5防沉板分析
 29.6工厂验收测试FAT
 29.7系统集成测试SIT
 
 下册:立管与管道
 第四篇海洋立管设计
 第30章海洋立管介绍
 30.1概述
 30.2立管类型
 30.3典型立管工程步骤
 30.4立管发展历史的回顾
 30.5立管基础设计阶段的设计数据
 30.6立管载荷
 30.7典型的立管失效模式
 30.8立管分析工具
 30.9立管和水下系统的设计规范
 第31章立管系统的选择
 31.1概述
 31.2可用的立管系统选择类型
 31.3.立管系统的关键部位
 31.4成本估计
 31.5不同系统寿命周期成本的比较
 第32查钻井立管
 32.1号|言
 32.2浮式钻井设备
 32.3.水下采油系统的重要组件
 32.4立管设计规范
 32.5钻井立管分析模型
 32.6钻井立管分析方法
 32.7总结
 第33章钢悬链立管
 33.1简介
 33.2钢悬链立管的应用
 33.3壁厚设计
 33.4基础设计阶段的设计数据
 33.5
 钢悬链立管设计分析
 33.6柔性接头、应力节和拉管
 33.7焊接
 33.8超声检测和工程关键性评估标准
 33.9强度设计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33.10涡激振动方面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33.11涡激运动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33.12立管和浮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选代设计方法
 33.13船体、其他立管和系泊链之问相互作用的分析
 33.14阴极保护要求
 33.15疲劳设计挑战和解决方法
 33.16建造、安装、连接时的考虑因素
 33.17增加疲劳寿命的方法
 33.18双层管系统
 33.19完整性监测与管理系统
 33.20成本估计
 第34章顶端张力式立管
 34.1简介
 34.2顶端张力式立管系统
 34.3顶端张力式立管的组成部分
 34.4设计、施工、安装和连接的要求
 34.5立管连接器设计
 34.6设计阶段的分析
 34.7顶端张力式立管的详细设计阶段
 34.8土壤条件
 34.9阴极保护系统的要求
 34.10延长疲劳寿命的方法
 34.11立管监控系统
 第35章柔性立管
 35.1简介
 35.2柔性立管的布置形式
 35.3柔性立管横截面
 35.4柔性立管设计依据
 35.5柔性立管设计分析
 35.6建造、安装及连接要求
 35.7终端部件以及环面排泄孔道设计
 35.8阴极保护的要求
 35.9免潜水技术连接系统
 35.10与浮体的连接
 第36章立管完整性管理
 36.1立管完整性管理基本概念
 36.2柔性立管检测与监测技术
 第五篇海洋立管设计
 第37章 绪论
 37.1引言
 37.2分析设计
 37.3管道设计分析
 37.4有限元分析
 第38章 管壁厚度及材料等级选择
 38.1引言
 38.2材料等级选择
 38.3乐力容器设计
 38.4等效应力标准
 38.5静水压溃
 38.6止屈器
 第39章 金属管道的屈曲压溃
 39.1引言
 39.2极限弯矩的解析方法
 39.3有限元分析
 39.4抗弯强度计算指南
 第40章 基于极限状态的强度设计
 40.1引言
 40.2基于应力的设计和基于应变的设计
 40.3最大极限状态
 40.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40.5疲劳极限状态
 40.6偶然极限状态
 第41章 海底管道的水力和热力分析
 41.1引言
 41.2输油管道
 41.3输气管道
 41.4油气管道的水动力分析
 41.5输水管道
 41.6商业设计分析软件
 第42章管土相互作用
 42.1引言
 42.2管道在黏性土中的沉降
 42.3管道在非黏性土中的沉降
 42.4管道的轴向载荷-位移响应
 42.5管道的侧向载荷-位移响应
 第43章管道周围的水动力学
 43.1引言
 43.2波浪理论
 23.3稳定海流
 43.4水动力
 第44章 管道在位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44.1引言
 44.2管道系统的有限元建模
 44.3有限元分析程序和载荷步骤
 44.4建模单元类型
 44.5非线性模型和海床模型
 44.6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44.7动态屈曲分析
 44.8停输操作过程中的循环在位特性
 第45章 热膨胀设计
 45.1引言
 45.2管道应变
 45.3管道应力
 45.4管道的有效轴向力
 45.5单管管道的膨胀
 45.6 PIP系统的膨胀
 45.7膨胀分析样例
 第46章 侧向屈曲和管道
 46.1引言
 26.2屈曲产生
 46.3限制侧向屈曲
 26.4管道轴向移动
 第47章 隆起屈曲
 47.1引言
 47.2隆起用曲的解析方法
 47.3隆起屈曲的有限元分析
 47.4限制隆起屈曲的稳定方法
 47.5限制隆起屈曲的设计
 第48章 疲劳与断裂
 48.1引言
 48.2 S-N疲劳分析法
 48.3断裂
 48.4 ECA工业规范
 第49章 坐底稳性
 49.1引言
 49.2竖向坐底稳性
 49.3侧向坐底稳性
 49.4管土相互作用
 49.5稳定措施
 29.6接受准则
 49.7稳性分析
 第50章 管道跨段和涡致振动疲劳
 50.1引言
 50.2静态分析
 50.3动态分析
 50.4涡致振动减缓与跨段修正
 50.5样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