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高句丽史
			》
 售價:HK$ 
			184.1
 
  《 
			随他们去:别把精力浪费在无法掌控的事情上
			》
 售價:HK$ 
			81.4
 
  《 
			聊斋志异:2025全新插图珍藏白话版(全4册)
			》
 售價:HK$ 
			588.8
 
  《 
			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
			》
 售價:HK$ 
			199.4
 
  《 
			风起红楼:百年讹缘探秘
			》
 售價:HK$ 
			221.8
 
  《 
			跑外卖:一个女骑手的世界
			》
 售價:HK$ 
			68.4
 
  《 
			封关运作背景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丛书)
			》
 售價:HK$ 
			85.8
 
  《 
			滞后情书
			》
 售價:HK$ 
			47.1
 
 
 | 
         
          | 內容簡介: |   
          |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表达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的理论表征,探究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时代转换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极为重要的命题。围绕这一主题,本书从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践行新使命、马克思主义的解放主题、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信仰、理论研究的原则与方法、学科建设的理念与思路以及指导思想与大国战疫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阐释,以点带面,实现了理论分析与实践回应的有机结合,旨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历久弥新。 |  
         
          | 關於作者: |   
          | 刘同舫,法学博士,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担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等。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被多所高校聘为兼职教授,受邀担任多家期刊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20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和论点摘编100多篇次;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1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6个,省部级项目11个,优秀等级结题7个,免于鉴定4个;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 |  
         
          | 目錄: |   
          | 第一部分 新时代的历史逻辑与实践指向
 第一章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
 一、改革开放让中国更加自信
 二、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及实践价值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争鸣
 四、从新时期到新时代的历史跃迁
 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背后的逻辑
 六、积极面对和化解新时代主要矛盾
 七、以重大纪念庆典活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第二章新时代践行新使命
 一、不忘初心与人类命运
 二、建立践行初心使命的长效机制
 三、把握红船精神的三个关键词
 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向度
 五、在增进文化认同中坚定文化自信
 六、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五个维度
 七、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使命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与发展要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解放主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及基本原理
 二、解放:马克思哲学的轴心问题
 三、马克思文化解放的立场
 四、人类解放:《资本论》的第一时代主题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成背景及构建原则
 六、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若干基础性问题
 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意义及使命担当
 八、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与命运共同体新形态
 九、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超越
 十、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哲学意蕴
 二、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境界
 四、继往开来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五、高举凝心聚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六、伟大社会革命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
 七、挑战与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路径
 八、新形势下群众路线的价值理念与思想方法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信仰
 一、虚实并举提高教学质量
 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改革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四、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怎样的政治底线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亟须解决的五个问题
 六、提升综合素质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三部分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指导
 第六章理论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理论研究如何面向现实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自觉
 三、学术研究的路径依赖与意识形态安全
 四、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文本区分何以可能与必要
 第七章学科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建设反思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三优发展
 三、新时代建设一流学科应抓住两点一线
 四、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学科化理解
 五、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第八章指导思想与大国战疫
 一、打赢疫情防控战的三大根本保障
 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三、把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
 四、中国抗疫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