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文以载道: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
			》
 售價:HK$ 
			88.5
 
  《 
			高句丽史
			》
 售價:HK$ 
			184.1
 
  《 
			随他们去:别把精力浪费在无法掌控的事情上
			》
 售價:HK$ 
			81.4
 
  《 
			聊斋志异:2025全新插图珍藏白话版(全4册)
			》
 售價:HK$ 
			588.8
 
  《 
			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
			》
 售價:HK$ 
			199.4
 
  《 
			风起红楼:百年讹缘探秘
			》
 售價:HK$ 
			221.8
 
  《 
			跑外卖:一个女骑手的世界
			》
 售價:HK$ 
			68.4
 
  《 
			封关运作背景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丛书)
			》
 售價:HK$ 
			85.8
 
 
 | 
         
          | 編輯推薦: |   
          | 1.理论研究与模型构建相配合。 2.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编写模式,思路清晰,解决问题手段明析,可以为城市空间治理提供有益的理论及策略支持。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以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为研究主要内容,空间规划作为政府在空间治理领域的一种基本工具被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中,由技术型规划向治理型规划转变成为必然。然而现实的困境在于,城市空间问题应对的技术实现方式已经被城市规划界所熟悉,而治理实现方式却比较模糊。因此,探索城市规划从技术转向兼具技术与政策双重属性的治理型规划,成为当前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课题。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新时代城市空间治理、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与产权激励效用评价模型构建、基于产权激励的城市空间资源配置困境分析、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产权激励的治理框架、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产权激励工具及执行、基于矩阵决策模型的产权激励工具执行结果评价、关于新时代空间治理的思考。 |  
         
          | 關於作者: |   
          | 黄军林,华中科技大学城乡规划学博士,注册规划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镇存量空间规划治理的理论与方法;参与了国家自科、社科及湖南省科技厅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关键技术重大专项课题研究等10课题余项;承担了新时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多规合一一张图、双评价、双评估、村庄规划及相关专题研究等近20余项;近五年以来负责各类规划编制与研究项目60余项。先后获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学技术奖优秀科技论文专项奖(青年)、中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中国优秀测绘工程奖、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奖等各类奖项20余项;在《城市规划》、《经济地理》、《规划师》等杂志、规划行业年会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城市规划中的大数据应用与实践》。 |  
         
          | 目錄: |   
          | 目录 第1章导论:新时代空间治理1
 1.1新时代的中国1
 1.1.1内涵转向: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1
 1.1.2动力转向:迈向新阶段的城镇化3
 1.1.3治理转向:转向治理工具的城市规划5
 1.2研究意义6
 1.2.1理论意义:梳理与补缺6
 1.2.2实践意义:解释与验证7
 1.3研究内容、目标与问题7
 1.3.1研究目标7
 1.3.2研究目标8
 1.3.3研究问题8
 1.4研究框架与方法9
 1.4.1研究框架9
 1.4.2基本方法9
 第2章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综述12
 2.1概念界定12
 2.1.1城市空间资源12
 2.1.2初始配置与再配置13
 2.1.3产权15
 2.1.4交易成本16
 2.1.5制度17
 2.2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17
 2.2.1国外研究综述17
 2.2.2国内研究综述22
 2.2.3研究评述28
 第3章理论引入: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与产权激励29
 3.1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问题29
 3.1.1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制度制约29
 3.1.2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利益与权责复杂30
 3.1.3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诉求多元33
 3.2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与产权激励36
 3.2.1再配置的本质是产权交易36
 3.2.2基于产权交易的产权运行37
 3.2.3产权制度下的产权交易与产权运行38
 3.2.4产权激励的介入39
 3.3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中引入产权激励的
 理论解释40
 3.3.1产权激励机理:激励途径的理论推演40
 3.3.2产权激励效用:交易成本降低与 综合效益增加的理论推演42
 3.4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产权激励效用评价
 模型构建44
 3.4.1基于交易成本与综合效益的二维评价45
 3.4.2交易成本维度45
 3.4.3综合效益维度52
 3.4.4产权激励效用评价的矩阵决策模型60
 3.5本章小结61
 第4章转型解译:基于产权激励的城市空间
 资源配置分析62
 4.1初始配置主导期62
 4.1.1背景与制度环境62
 4.1.2基于梅溪湖土地整包的案例分析64
 4.1.3延伸思考:高综合效益与低交易成本72
 4.2再配置主导期75
 4.2.1背景与制度环境75
 4.2.2基于凤凰山庄拆迁的案例分析76
 4.2.3延伸思考:低综合效益与高交易成本83
 4.3再配置主导期的双重困境87
 4.3.1交易成本增加87
 4.3.2综合效益受限90
 4.4本章小结93
 第5章治理框架: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产权激励94
 5.1再配置的产权激励:一种柔性的空间治理模式94
 5.2再配置的产权激励机理95
 5.3再配置的产权激励方式96
 5.4再配置的产权激励逻辑100 5.5再配置的产权激励收益分配103
 5.6本章小结105
 第6章治理途径: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产权激励
 工具及执行106
 6.1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产权激励实施106
 6.1.1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空间实现方式106
 6.1.2产权激励在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过程的
 实施程序108
 6.1.3产权激励政策工具执行程序111
 6.2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功能调整激励工具111
 6.2.1政策工具的适用性分析111
 6.2.2政策工具设计114
 6.2.3政策工具激励效用预判115
 6.3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容量奖励激励工具115
 6.3.1政策工具的适用性分析115
 6.3.2政策工具设计116
 6.3.3政策工具激励效用预判118
 6.4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空间置换激励工具119
 6.4.1政策工具的适用性分析119
 6.4.2政策工具设计121
 6.4.3政策工具激励效用预判123
 6.5本章小结124
 第7章治理效用:基于矩阵决策模型的产权激励工具
 执行结果评价125
 7.1功能调整激励的案例及其效用分析125
 7.1.1案例:长沙市都正街有机更新案125
 7.1.2功能调整的激励效用评价128
 7.1.3案例小结135
 7.2容量奖励激励的案例及其效用分析135
 7.2.1案例:湘江宾馆保护工程及周边
 地块棚改案136
 7.2.2容量奖励的激励效用评价139
 7.2.3案例小结146
 7.3空间置换激励的案例及其效用分析147
 7.3.1案例:宗地用地置换案147
 7.3.2空间置换的激励效用评价150 7.3.3案例小结157
 7.4本章小结157
 第8章结论:关于新时代空间治理的思考158
 8.1基本结论158
 8.2转型之路基于制度经济的空间治理160
 8.3未来展望162
 参考文献164
 附录1激励工具对交易成本影响的访谈表183
 附录2激励工具对综合效益影响的访谈表185
 后记187
 |  
         
          | 內容試閱: |   
          | 前 言 城市规划作为政府在空间治理领域的一种基本工具被纳入到了国家治理现
 代化改革中,由技术型规划向治理型规划的转变成为必然。然而现实的困境
 在于,城市空间问题应对的技术实现方式已经被城市规划界所熟悉,而治理
 实现方式却比较模糊。因此,探索城市规划从技术转向兼具技术与政策
 双重属性的治理型规划,成为当前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立足于新时代的
 空间治理,以城市空间资源为研究对象,以产权为理论工具,围绕再配置的
 产权激励展开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规划转型的实现路径。基于此,研究按以下
 逻辑展开:
 (1 ) 规划转型之  问  。新时代背景下,引出了关于城市既有空间资源的优化
 再配置之问,并提出作为空间资源配置工具,新时代规划何为?的问题,并
 由此展开了相关的文献梳理及基础理论的研究。
 (2) ) 研究 立论 之  基 。 。基于问题导向,聚焦再配置过程的产权问题,
 引入产权交易与产权运行来解译空间资源再配置过程,进而提出了
 产权激励方法,并构建了基于交易成本与综合效益两个维度的产权
 激励效用评价的矩阵决策模型。并选取了初始配置主导期和再配置主导
 期的两个案例进行分析,论证了再配置过程受困于交易成本增加与综合效益受
 限的现实状况。
 (3 ) 解困应对之  策  。首先,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探索了应对城市空间
 资源再配置困境的产权激励路径选择,并基于激励条件、方式、收益分配及逻辑
 机理等关键要素搭建了理论框架;其次,设计了功能调整、容量奖励、空
 间置换三类产权激励政策工具,将其纳入规划运行与空间治理体系;后,选
 取了三个案例,通过调查研究方法获取数据,应用矩阵决策模型对三种产权激励
 工具效用进行评价。
 (4 ) 路径探索之  旨 。研究终指向基于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过程的治理
 型规划本体,探索了激励方法与工具的与有效性,并构建了城市规划由技术
 转向兼具技术与政策双重属性的治理型规划的理论与现实路径。
 II
 研究的创新之处有2点:一是引入产权交易与产权运行对城市空间资源
 再配置过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产权激励方法与工具以应对再配置
 所面临的困境;二是以产权激励方法与工具的实现路径探索城市规划由技术
 型向治理型的转型的理论与现实路径,提出了从刚性规制管控走向柔性激
 励治理的城市规划转型方向。
 研究亦有2点主要不足:一是定量分析研究方面的不足。囿于知识局限性,文章
 对于新制度经济学及其相关理论在分析中国问题的现实性、并未作深入的理论溯源
 与计量求证,而是立于已有研究基础之上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结合方法,对产权激
 励的可行性进行了量化评价;二是政策工具创新方面的不足。虽提出基于产权激
 励的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但并未提出新的政策工具,而是基于国内外的政策工具
 的梳理及可实施性的现实诉求,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类工具,不失为一个遗憾。
 研究始于此,而不止于此。本选题提出恰逢新时代,既能以此文呼应时代改革大
 背景,又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