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140.8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217.8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86.9
 
  《 
			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  许倬云 著 许先生最后的凝望与嘱托 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内核
			》
 售價:HK$ 
			85.8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74.8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107.8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49.5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104.5
 
 
 | 
         
          | 編輯推薦: |   
          | 《中国历史文化散论(增订本)》是著名历史学者瞿林东先生以深厚的学养为基础,为读者撰写的有关中国历史以及传统文化的普及读本,既包含了作者对中国历史深刻的见解,又阐述了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全书分上下两编,围绕着尊重文化传统和锐意改革创新这一辩证统一的观点,作者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紧密相连,展开了自己对于诸多史学内容的探讨。论述了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人们应以海纳百川的精神吸收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成果,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用辩证的态度去面对历史。 |  
         
          | 內容簡介: |   
          | 《中国历史文化散论》是史学专家、大家以深厚的学养为基础,为普通读者写的一本图书,既含有深刻的见解,又和生活、社会紧密联系。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作者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点紧密相连,围绕着尊重传统和锐意创新这一辩证统一的关节点,展开了自己对于诸多史学内容的探讨。阐述了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人们应以海纳百川的精神吸收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成果,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用扬弃的态度去面对历史。 |  
         
          | 關於作者: |   
          | 瞿林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副会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方面研究,在中国史学史领域有所建树,代表著作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散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史学与史学评论》、《史学志》、《中国史学史纲》等。 |  
         
          | 目錄: |   
          | 增订本序 原书序
 上编 历史与启示
 西周汉唐之盛与总结历史经验
 论春秋时期各族的融合
 司马迁怎样总结秦汉之际的历史经验
 精于学而廉于政
 读《后汉书儒林传》札记
 魏收和《魏书》的风波
 力主匡正时弊的李谔
 唐太宗:一代明君的业绩与悲剧
 贞观之治与《贞观政要》
 说说书与天下的辩证法
 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
 史学家杜佑二三事
 文明的颂歌
 东林书院:学子与社会
 想起了顾炎武
 顾炎武的社会理想及政治学说
 读《亭林文集》郡县论及相关诸论书后
 阮元和历史文献学
 深沉的民族觉醒意识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边疆史地研究
 史学家的河山之恋
 运河:历史的价值和现实的意义
 评史念海教授著《中国的运河》
 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是是非非
 决策漫谈
 中国古代史学家和思想家怎样看待历史进程
 下编 文化与精神
 黄帝文化精神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
 炎帝传说的历史意义
 楚人重史与长江文化
 史学传统与人文精神
 传统史学与人生修养
 史学名著与人文修养
 关于史学遗产和民族精神及民族风格的思考
 史学与大众文化
 永久的青春
 谈谈中国古代史学名著的魅力
 中国史书的特点
 关于历史文学的札记
 说野史
 说风俗
 三个西方学者和中国传统史学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文化抉择
 附录:关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瞿林东
 |  
         
          | 內容試閱: |   
          | 《中国历史文化散论》一书,于2008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至今已有12年了。两年前,我收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发来的一封邮件,信中阐述了该社计划编辑出版一套历史与社会学文库,拟将《中国历史文化散论》列为丛书之一。对于这一信息,我有两点感受。一是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这个创意,极为赞同和钦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这一做法,反映了新时代人们读书的需要、学术研究的需要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具有突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二是对于历史与社会学文库将收入我的这本小书,既感到高兴,也感到惭愧。高兴的是,这本小书还值得阅读,这是笔者的荣幸。惭愧的是,诚如我在初版序中说过,这是一些零篇短简的汇集,没有太多深入的研究,这是笔者的心里话。 承蒙历史与社会学文库编纂者的雅意,趁着这本小书再版的机会,我在原书的基础上补入三篇文章:《论春秋时期各族的融合》(1981年)、《顾炎武的社会理想及政治学说》(2013年)、《中国古代史学家和思想家怎样看待历史进程》(2017年),分别讨论民族关系、政治学说和历史进程,这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比较重要的几个问题,权当是对上述零篇短简的一点补充。
 我是学习和研究中国史学史的,往往从史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历史和文化。比如我在本书收入的《黄帝文化精神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文中,论述到历史认同与文化认同源远流长以及黄帝祭祀传统的历史意义等问题。此后,我和我的同事们对历史文化认同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论述,撰成一部5卷本《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著作(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好评。这是从国家历史进程的层面,阐述历史认同与文化认同所产生的深远的历史影响。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和我的同事们致力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历史表明: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诗经》《尚书》《春秋》《左传》等先秦文献生动地记述了多民族活动的历史。中国自秦汉以后形成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描绘了一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宏伟画卷。史学工作者、民族工作者有责任用丰富的历史事实,讲述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其间虽有种种复杂情况,但总的趋势是各民族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历史文化认同的程度越来越深入,形成伟大的合力,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共同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奠定了历史基础。这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目标和前景。
 祝贺历史与社会学文库系列丛书越办越好!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为本书的出版付出的辛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