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85.8

《
写给不同体型健身者的力量训练指南
》
售價:HK$
107.8

《
隐秘的翅膀
》
售價:HK$
79.2

《
B先生:梅兰妮·克莱因的成人分析故事
》
售價:HK$
86.9

《
能量!
》
售價:HK$
97.9

《
壹卷YeBook——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论世衡史丛书)
》
售價:HK$
90.2

《
桎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大地主经济
》
售價:HK$
173.8

《
财富的灵性法则
》
售價:HK$
49.5
|
| 編輯推薦: |
就任何一种欧洲语言而言,这都是*本中国绘画史。这是著名汉学家赫尔伯特翟里斯首次面向欧洲读者推出中国画家、画评家的权威作品。
在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这本著作大受欢迎。1918年,翟里斯新增了十几张中国画,增加了40页,重新推出修订版。本书即为此书的译本。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有关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其内容钩沉史实、趣味十足,写作视角独特,既涉及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家,又特别介绍了女性和少数民族画家群体,还对中国古画中的创作理论与技法进行了探析,生动展现了早期西方汉学家对中国艺术的审美观,也为世界打开了中国文化的一扇窗。
|
| 關於作者: |
作者:
赫尔伯特翟里斯18451935,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著名汉学家,被誉为英国汉学巨擘,其一生致力于传播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范围遍及中国文学、历史、宗教、哲学、绘画等诸多领域。
译者:
赵成清,清华大学艺术学理论博士、考古学博士后,现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被国家和学校公派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东亚部从事访问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和设计史论。在艺术类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过六十余篇论文,同时也出版过多本著作及译著。
|
| 目錄:
|
前 言 ..........................................................1
第一章 公元前2700200年,早期至汉代 ................ 1
第二章 200600年,三国至六朝 ....................... 15
第三章 600900年,唐朝 ......................... 41
第四章 900960年,五代 ......................... 79
第五章 9601260年,宋朝 ........................... 93
第六章 12601368年,元朝 ........................ 157
第七章 13681644年,明朝 ................................... 175
翟里斯的12幅插图 ......................................... 199
附录一:专有名词英文释义 ............................ 207
附录二:中英文人名对照 .......................... 209
|
| 內容試閱:
|
到目前为止,这是第一次有人尝试用西方语言来讲述中国绘画史。虽然中国早已出版了大量关于绘画史及绘画实践的书籍,但却只有少数西方人读过,而且实际上那些书并无相关译本。即便有西方人写过中国绘画史,但也都写得太过简单,他们常将中国绘画视为外来文化(甚至称中国人为异族人),又完全依据西方人所制定的绘画准则来评判中国艺术。总而言之,西方的艺术史学者通常对中国绘画史不屑一顾,只用只言片语加以概括,有的甚至完全忽略了中国部分。莫里斯 帕莱奥洛格(M.Palologue)在《中国艺术》(LArt Chinois,1887)一书中轻描淡写地提及了中国绘画。书中,他所理解的绘画部分几乎可以说是不具备历史性的,也没有谈及中国的艺术家和鉴赏家。
夏德(Hith)教授以德语写作的《中国艺术中的外来影响》(Ueber Fremde emde Einflusse in der Chinesischen Kunst,1896)是一部详细考察了中国美术史的著作,相比之下,几年后的另一本德语著作则使该书显得多余。
威廉 吕布克(Wilhelm Lbke)博士在他那厚重的《艺术史概论》(Outlines of the History of Art,1904)一书中,仅仅用一两页讲述影响了数百万人许多个世纪的中国艺术。
雷纳克(M.Salomon Reinach)在他的《阿波罗美术史》(Apollo:an illustrated manual of the history of art throughout the ages,1907)一书中这样写道:如果我在这里对印度和中国的艺术只字不提,那是因为它们被赋予的崇高是一种幻觉。在亚历山大大帝之前,印度没有艺术,而中国的艺术直到中世纪才开始出现杰作。也许有人会争论,根据雷纳克所说,即使一种艺术到中世纪才出现,也没必要将其从一本引导读者从古代艺术一步步走向马奈和惠斯勒艺术的综合性著作中排除,尤其是我们还发现中国人早已在沙龙出现1 000年前就提倡过19世纪西方的自然主义、印象主义和外光主义等艺术主张。
最后,卢浮宫学院的安德鲁 米歇尔(M. Andre Michael)教授在其即将出版的艺术史新书中说道:艺术史的构成不仅包括欧洲艺术,还有穆斯林艺术、中国艺术和日本艺术。
在我看来,根据以上事实可以推断,中国绘画艺术常被欧洲学者轻视。其原因很简单,即外国作家缺乏写作中国艺术史所需要的相关译本。因此本书旨在为人们了解中国艺术提供暂时之需,其中大部分内容均摘录于权威著作,它们首次被译成英文,而这些中国绘画艺术理论也反映了中国人的艺术观。事实证明,客观地翻译中文文本十分费力,本书希望通过对画家和所提及的作品添加中文索引,以取得一定的有效性。
本书使用了12张插图,意图尽可能表现出中国绘画的门类,即历史画、道释画(佛教、道教)、山水画、花鸟画和肖像画。它们是由大英博物馆的劳伦斯 宾雍(Laurence Binyon)为本书所精心遴选的,他还在每幅画下都配以启发性的注释,在我看来,这完美契合着他作为艺术评论家的崇高声誉。此外,我还要向《国华》(Kokka)杂志的编辑致以谢意,感谢他慷慨应允我使用其中的四幅作品图片;我要衷心感谢亚瑟 莫里斯(Arthur Morrison)为我提供的第五幅作品图片;其他作品图片则来自大英博物馆。
书中的4幅小画是由剑桥热心的朗吉力夫人(Mrs. Langley)将原画拍摄而提供,其中包含了一幅未曾出版过的、可能受到基督教派影响而流传下来的,并自7世纪后被不断装裱的作品。
赫尔伯特 翟里斯
1905年5月1日写于剑桥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