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跑外卖:一个女骑手的世界
			》
 售價:HK$ 
			68.4
 
  《 
			封关运作背景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丛书)
			》
 售價:HK$ 
			85.8
 
  《 
			滞后情书
			》
 售價:HK$ 
			47.1
 
  《 
			日本新中产阶级:东京近郊的工薪职员及他们的家庭(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96.8
 
  《 
			图说航天科学与技术
			》
 售價:HK$ 
			107.8
 
  《 
			北派2:西夏梵音(网络原名《北派盗墓笔记》)
			》
 售價:HK$ 
			52.8
 
  《 
			当代中国经济讲义
			》
 售價:HK$ 
			151.8
 
  《 
			40堂生死课
			》
 售價:HK$ 
			63.8
 
 
 | 
         
          | 編輯推薦: |   
          | 2020年是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作为上海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丛书中的一种,《普陀的责任》全面记录了自中央提出并实施对口支援工作以来,上海市普陀区所做的积极工作,展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精神。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为记录上海市普陀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口述史。自1979年中央提出并实施对口支援工作以来,普陀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援外干部把对口支援之地作为第二故乡,积极建功立业、历练人生,留下了一个个体现普陀和对口支援之地深情厚谊的生动故事,为总结普陀对口支援工作的历程,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通过口述记录和研究出版、系统收集保存普陀对口支援云南、西藏等地的工作历史,对于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进一步促进普陀和对口支援之地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激发普陀援外干部的精、气、神,继续深入持久地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和现实义。 |  
         
          | 關於作者: |   
          | 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党史研究室是普陀区中共党史研究部门,是区委主管党史业务的工作部门,负责全区党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宣传教育和地方党史编纂等业务工作。近年来,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党史研究室出版有《口述普陀改革开放(19782018)》《普陀相册:70年70个瞬间》等多部反映普陀区历史发展的著作。 |  
         
          | 目錄: |   
          | 1前 言 
 1三年遵义人 一生遵义情 黄庆伟
 
 10在脱贫攻坚战中加深山海情缘 李忠兴
 
 19感谢西藏,给了我一段特别的人生 纪晓鹏
 
 26珠峰脚下浦江情 庄 华
 
 36记援藏期间的一次抗洪救灾 蔡忠明
 
 44悠悠西藏情,漫漫西藏缘 谈立雄
 
 51不负重托 不辱使命 不虚此行 许为民
 
 58援藏的那些景 那些人 那些事 肖 立
 
 66从上海校长到藏区孩子的阿爸拉 夏时勇 梁昌明
 
 79藏汉情谊深如海 雪域高原展英姿 王永俊
 
 89对口支援助发展 凝心聚力谋新篇 王庆滨
 
 98用行动践行医者的使命和担当 于 浩
 
 106接过援藏接力棒 续写沪藏两地缘 汤 旻
 
 115 大山的呼唤必将变为大山的欢笑
 忆沪滇对口帮扶温饱试点村项目的由来及发展
 姚安宁
 
 125难忘援滇 不负韶华 夏宝元
 
 143普洱扶贫之路,留下的不只是回忆 林流芳
 
 150保持思想情怀 坚持精准扶贫 边慧夏
 
 162为寻甸发展贡献普陀力量 方元升
 
 171实而又实巩固禄劝脱贫成效 邢军善
 
 182用奉献书写援疆岁月 严志农
 
 190抛洒智慧的汗水 搭建友谊的桥梁 田国强
 
 200对口支援 服务新疆 徐帮林
 
 205立足遵义热土,同心脱贫筑梦 毕 晗
 
 212坚持需求导向 构建三位一体 不断探索东西部扶贫协作新路径
 宋聚宗
 
 221行走黔北 娄山情长 何果龙
 
 231牢牢抢抓历史机遇,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 陶兴国
 
 238红色血脉 山海情缘 东西部携手共赴小康 李海东
 
 246只争朝夕走遍千山万水 不负韶华情系千家万户 刘 玮
 
 255在鲑鱼产业上建立的沪藏两地情 拉巴罗布
 
 263有一种情谊叫:跨越山海,守望相助 李德鸿
 
 272情系贫困乌蒙山 助力习水摘穷帽 向承强
 
 279后 记
 |  
         
          | 內容試閱: |   
          | 天山南北、红河两岸、雪域高原、赤水河畔,一曲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的时代乐章激荡回响。从东海之滨到祖国边陲,普陀人民的深情厚意,只为共同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普陀区委、区政府以高度负责的政治意识,按照党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的统一部署,勇担对口支援工作责任。从1995年向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派出首批援建干部至今,先后派出28批次69名干部,分赴西藏、新疆、云南、贵州四省区11个县(市)开展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工作。参加援建工作的同志们,把对口支援地作为第二故乡,全身心投入,与当地的干部群众手拉手、肩并肩,为促进受援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目前,普陀区对口各受援地已先后完成了脱贫任务,当地群众也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
 了小康社会。
 十六个春秋记录下了普陀干部的责任担当。他们坚持输血与造血、当前与长远、扶贫与扶智、对口支援与双向协作、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注重挖掘地方潜力,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施策,系统支援,为改变受援地的社会经济面貌,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而孜孜以求、奔波忙碌。
 
 十六个春秋彰显了普陀干部的为民情怀。他们战胜了高原缺氧等自然条件带来的挑战,顶风冒雪,翻山越岭,深入偏远乡村,走进千家万户,从百姓的眼睛里读懂了脱贫致富的期盼,在崎岖的山林里谱写出对口帮扶的篇章,在往来千里的路途上架构起东西两地的山海情缘。他们为大家、舍小家,当得知亲人离世的噩耗,他们强忍热泪;当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孩子呼唤,他们默默以对。他们在每一个边境哨卡、每一处红色遗址、每一天生活劳作中,汲取无穷的精神养分,磨砺着坚毅的意志品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使命。
 
 十六个春秋也锻造着普陀干部的优良作风。他们遵循中央要求、当地所需、上海所能的原则,谋划好每一个援建项目。从山林资源中培育特色产业,从村路民居中打造示范亮点,从教室、诊室中培育造血基因。他们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工程的每个节点都有他们的身影,发货的每个夜晚都有他们熬红的眼睛。为了充分发挥援助资金效应最大化,他们盘算好账簿上的每一分钱;为了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他们可以做捡垃圾的中学校长。从上海干
 部到乡亲们的好兄弟,从陌生的学校校长到孩子们的阿爸拉,记录着普陀干部从进入到融入的历程,印证着普陀干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斯事付梓,意义重大。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选取33位援建干部和受援地干部群众共计32篇口述文章,来回顾这段难忘的历史,体味其中蕴含的精神财富,激励未来共筑中国梦的意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