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算力崛起:重塑未来经济与社会
			》
 售價:HK$ 
			76.8
 
  《 
			敦煌壁画?纹样
			》
 售價:HK$ 
			151.8
 
  《 
			丑的美学 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售價:HK$ 
			140.8
 
  《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售價:HK$ 
			437.8
 
  《 
			大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
 售價:HK$ 
			151.8
 
  《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售價:HK$ 
			283.8
 
  《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售價:HK$ 
			281.6
 
  《 
			中国芍药品种图志(精)
			》
 售價:HK$ 
			316.8
 
 
 | 
         
          | 編輯推薦: |   
          | 《有声有色有山河:中国人的精神传统》是一部探讨中国人精神的学术著作,对弘扬传统文化有积极意义。本书介于专业研究与学术普及之间,论题的专业性与表述的通俗化是作者努力的方向,在形式上追求通俗易懂和生动有趣。 |  
         
          | 內容簡介: |   
          | 作者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分别探讨了中国人的盛世精神、家国观念、地域意识、乡土情怀、山水情怀、逐鹿策略、经典意识、诗学理想、诗教传统、英雄崇拜、师道传统、父子伦理十二种具体的精神传统的内涵,追溯它们的历史渊源,讨论它们的历史影响,并分析它们的当代价值。 |  
         
          | 關於作者: |   
          | 汪文学, 1970年生,苗族,贵州思南人,文学博士,教授。半生职业,游走于为学与为政之间。大学教授二十余年,曾任图书馆长、文学院长、教务处长,以治中国古典文化为职志。中道因学入仕,曾任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现任贵州省安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副主委,以推进文教事业和旅游产业为职业。或学者,或官员,以学助官,以官促学,相得益彰。性嗜书,喜藏书,勤著书,曾管书,亦教书,故以书生自居。三十年博览旁观,好学深思,笔耕不辍,有著述十余种,自重者有《正统论中国古代政治权力合法性理论研究》《中国传统人伦关系的现代诠释》《汉晋文化思潮变迁研究》《扬雄与六朝之学》《诗性风月之光华一一 传统中国语境中的情爱精神研究》《中国人的精神传统》《边省地域与文学生产》《温柔敦厚:中国古典诗学理想》《贵州地域形象史研究》《贵州地域文化精神研究》十种。自信著书,唯在兴趣,且将所思所想所触所感,诉诸文字,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  
         
          | 目錄: |   
          | 引 言 001 第一讲 中国人的盛世精神
 重振汉唐雄风,再创盛世辉煌 001
 一、理论附会与实情考察:对古代中国历史分期的反省 002
 二、唐宋之际: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时刻 006
 三、自信自尊、开放包容:汉唐精神之特征 016
 四、重振汉唐雄风,再创盛世辉煌:汉唐精神的当代价值 023
 第二讲 中国人的家国观念
 兼论传统社会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027
 一、国之本在家:古代中国的国家性质 028
 二、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夫妇伦理在五伦中的核心地位 035
 三、表象与本质:男尊女卑观念的重新检讨 041
 第三讲 中国人的地域意识
 兼论地域研究与地域学建构的现状和前景 060
 一、中国地域自觉意识之发生 061
 二、从地域研究到地域学建构 068
 三、地域研究兴起的原因及其合法性问题 076
 四、当代地域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084
 五、黔学地域学的学术构成和学理依据 089
 第四讲 中国人的乡土情怀
 兼论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 103
 一、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 104
 二、乡愁:中国人的乡土情怀 112
 三、中国乡土社会的衰败之路 122
 四、通过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 129
 第五讲 中国人的山水情怀
 兼论游的精神与境界 136
 一、存而不在:游的精神本质 137
 二、游与不游:儒、道两家的政治人生选择 143
 三、心无所累与心有所累:游的境界与层次 150
 四、气类而情属:山水与人性的关联 156
 第六讲 中国人的逐鹿策略
 兼论政治中心的转移与经济中心的变迁 163
 一、王者必即土中:中原实历代帝王为治之地 164
 二、得关中而定天下:中原地理与帝业成败之关系 172
 三、崤函帝宅,河洛王里:以长安为首都、洛阳为陪都的两都制格局 178
 四、经济中心的南移与政治中心的东迁 183
 五、经济中心的南移与逐鹿策略的改变 189
 六、荆扬司牧,事同二陕:荆扬二州在南方政局中的地位和影响 195
 第七讲 中国人的经典意识
 经典阅读与国民精神之重建 206
 一、经典: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 207
 二、四书五经: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 212
 三、以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凝聚:古代中国的社会特征 219
 四、君子与淑女:国民精神的理想楷模 224
 第八讲 中国人的诗学理想
 兼论中国古典诗学的女性化特征 232
 一、温柔敦厚:中国人的诗学理想 233
 二、由真情至正情:中国古典诗歌的理想品格 246
 三、女人如诗:传统中国社会的女性美特征 255
 四、诗似女人:传统中国诗学的女性化特征 263
 第九讲 中国人的诗教传统
 兼论中国人的诗性精神 273
 一、诗意栖居:传统中国人的诗性精神 274
 二、诗教中国:儒家诗教说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 285
 三、重德育而轻美育:当代国民教育之现状与困境 291
 第十讲 中国人的英雄崇拜
 以项羽为个案的讨论 303
 一、英雄兼备与重英轻雄: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特征 304
 二、至性与真情:英雄本色 309
 三、自刎乌江与霸王别姬:尽显项羽英雄本色 315
 四、英雄自有美人伴:有美人陪伴的英雄才是真英雄 323
 第十一讲 中国人的师道传统
 兼论中国人的友道精神 330
 一、疾学在于尊师:尊师的社会背景 331
 二、师严然后道尊:尊师的学术背景 336
 三、师父与师友:含混而模糊的师徒伦理 345
 四、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中国人的友道传统 353
 第十二讲 中国人的父子伦理
 兼论传统社会的孝敬观念和家庭教育 362
 母怀爱、父怀敬:父子疏离与母子亲近的情感背景 364
 二、君子远其子:父子疏离的文化根源 369
 三、不切实际的角色期待:父子疏离的现实原因 383
 四、母教:培育人类爱心的重要手段 388
 五、隔代教育:社会现代化进程的绊脚石 396
 
 参考文献 402
 后记 4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