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61.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54.8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58.1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94.6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65.8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74.8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一本鼓励你用“微小的锚点”稳住“巨大的不确定”的心理指南!)
			》
 售價:HK$ 
			54.8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85.8
 
 
 | 
         
          | 編輯推薦: |   
          | 作者专业 作者钱荣,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专攻儿童青少年心理,工作8年来累计咨询时长近1000小时,累计开展心理工作坊30余场,发表网文百余篇。
 全面覆盖
 7大亲子沟通领域,37个亲子沟通难点,37条亲子沟通良方,帮助家长掌握亲子沟通技巧,收获亲密亲子关系。
 剖析深刻
 本书从非言语的沟通,家庭中的沟通,生活中的沟通,学习中的沟通,同伴中的沟通,手机、网络的沟通,挫折中的沟通这7 个主题入手,以严谨的逻辑,逐步分析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不同沟通特点。
 立足实践
 将专业理论与中国教育实践相融合,结合儿童青少年各个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传授家长简单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
 |  
         
          | 內容簡介: |   
          | 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会给父母带来不一样的困扰。其实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来化解困扰,增进彼此的感情。但良好沟通的前提是,父母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与孩子建立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用心倾听他们的表达。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结合儿童青少年各个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从非言语的沟通,家庭中的沟通,生活中的沟通,学习中的沟通,同伴中的沟通,手机、网络的沟通,挫折中的沟通这7个主题入手,分析孩子各个成长阶段的不同沟通特点,并辅以大量生活案例进行解读,意在传授家长简单有效的亲子沟通诀窍,帮助家长建立良好亲子沟通,收获亲密亲子关系。
 |  
         
          | 關於作者: |   
          | 钱 荣 中共党员,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职业指导师。江苏省少儿心理专委会委员,专攻儿童青少年心理,现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心理辅导员。 工作8年来,她累计咨询时长近1000小时,讲授《心理健康教育》《趣味心理学》等课程。她曾参编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发表论文8篇,主持、参与课题8项,累计获得省、校级荣誉30余项。她创办了心语心苑社团、心理月刊,并且她累计开展心理工作坊30余场,发表网文百余篇。
 |  
         
          | 目錄: |   
          | 第一章 非言语的沟通:陪伴式沟通 第一节 哭泣:沟通从第一声啼哭开始002
 第二节 笑容:从无意识到有意识010
 第三节 对视:从看到看见017
 第四节 拥抱:依恋关系的建立023
 第五节 蹬腿:情绪的宣泄还是身体的发育030
 第六节 副语言:从声音听人心037
 第七节 倾听:无条件积极关注042
 
 第二章 家庭中的沟通: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第一节 忽视:先为夫妻而后为父母050
 第二节 我爱你:爱意的表达与传递056
 第三节 冷漠:冷暴力也是一种伤害062
 第四节 家庭暴力:无法挽回的创伤067
 
 第三章 生活中的沟通:规则的建立和社会角色的认知
 第一节 害羞:躲在妈妈身后的孩子074
 第二节 抢占:走开,这些都是我的080
 第三节 听我的:规则?权威?尊重086
 第四节 角色扮演:我也想当爸爸  妈妈092
 
 第四章 学习中的沟通:引导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节 动机:学习内驱力的激发106
 第二节 畏难:放弃还是坚持112
 第三节 拖延:半夜睡觉因为作业多118
 第四节 成绩:第一名才最棒124
 第五节 厌学:除了学习,别无他路130
 第六节 博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136
 第七节 辅导班: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心安142
 
 第五章 同伴中的沟通:帮助孩子找到自信
 第一节 友情:同伴是成长的必须150
 第二节 冲突:矛盾化解与友谊的维系156
 第三节 别人家的孩子:有选择的比较162
 第四节 争宠:孩子间关系的缓和168
 第五节 榜样:寻找榜样与成为榜样175
 第六节 异性朋友:杜绝还是引导181
 
 第六章 手机、网络的沟通:一念亲近,一念成恨
 第一节 手机:沟通?学习?游戏188
 第二节 网游:坚决杜绝还是一起玩耍194
 第三节 网络成瘾:戒断沉溺200
 第四节 流行语:缩小代沟的媒介206
 
 第七章 挫折中的沟通: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一节 孤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214
 第二节 霸凌:孩子如何自我保护220
 第三节 离异:父母的问题,与孩子无关226
 第四节 挫败:如何摆脱持续的挫折感232
 第五节 死亡:敬畏生命、仪式告别239
 |  
         
          | 內容試閱: |   
          | 前言 
 
 哇呜哇
 一声啼哭,孩子降生,一个家庭增添了一个新生命。从这一声啼哭开始,妈妈和爸爸开始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
 作为新手父母,突然承担起这个角色,焦虑开始萌生:
 没有学习过如何当父母,我们会当好父母吗?
 这么小的孩子,不会说话,怎么知道他要干吗?我们说话他又听不懂,怎么办?
 怎么一直在哭,到底要做什么?
 哟,笑了,笑了,你们看,他在跟我笑!哈哈!
 孩子的哭泣让我们烦躁,无意识的一个笑容让我们欣喜半天。孩子半夜的啼哭让我们揪心无眠,那么如何从孩子的非言语表情、动作中读懂孩子需要什么?又如何与他进行非言语的沟通?
 
 盼着盼着,眼里的孩子长大了,会走路了、会说话了、会叫爸爸妈妈了、会伸出小手喊妈妈抱妈妈亲,听到孩子那稚嫩的叫唤,父母内心像吃了蜜儿一样甜,但这时,新的烦恼出现了:
 床上到处都是撕碎的抽纸,火冒三丈?怒吼让他停止?拿走抽纸,立即收拾干净?还是安心坐下来和他一起撕纸玩?
 家里有很多玩具,孩子看到新玩具,还是赖着不走,大声叫嚷我要玩,我要玩,带他转身走开时,孩子大哭大闹不止,立马给他买?打骂让他停止?还是任由他哭?
 带孩子出去玩,广场上许多小朋友在嬉闹,想让他参与其中,可是孩子一直钻在怀里,或躲在身后,训斥他?强行拉他过去?还是立马带他回家?
 家里来了客人,也来了小朋友,可是孩子所有的玩具都不让别人碰,大声叫喊着这是我的这个是我的,不要碰这些都是我的,你走开,父母该如何化解尴尬的场面?
 对于幼儿的成长,父母如何给他更多的安全感?让他敢于走出去,主动寻找同伴玩?幼儿在无理取闹时又该如何化解?在逐渐形成自我意识时,如何引导其乐于和同伴分享?如何帮助他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规则意识?
 
 孩子上学了!终于不在家里淘气了!可是又来了新的困扰:
 孩子突然说不想去上学了,父母怎么跟他沟通,以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
 孩子说在学校被小朋友欺负了,父母是第一时间质问他是不是做错什么了,还是耐心地引导他讲完整个过程?是站在他的角度,引导他自己解决?还是以权威的口吻,跟他讲有问题立刻告诉老师?
 孩子上学后,有了学习的任务,父母的攀比心理可能也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家长以权威者的身份命令孩子做这做那,赶着时间送他们去各种辅导班,与孩子的沟通却越来越少,我们如何更高效地与孩子沟通?如何让孩子还能跟自己心贴心,经常跟自己说说心里话?
 
 青春期的孩子,懂得了更多,表达能力也强了很多,但与父母的沟通却变得越来越少,甚至一言不合就摔门而去,父母如何跟他们进行沟通?
 青少年开始寻求自主、独立空间,进房间锁门,写日记锁抽屉,手机设置密码,父母是认可他们的独立需求,将其当作成人看待?主动与其沟通一些事件的看法?还是背着他们查看孩子的隐私?如何让他们敞开心扉与自己沟通?
 孩子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在手机上,抱着手机,对着手机傻笑,你询问笑什么时,得到一句没什么,是呵斥他赶紧回房间写作业,还是进一步探讨内容?
 孩子交了很多朋友,在外面的时间越来越多,如何跟他探讨交友的原则和一些该守的底线?
 孩子的学习直线下降,得知成绩后的你,如何与孩子沟通?孩子怎么学习都学不好,怎么引导?是给他报更多的班,告诉他必须学好,还是帮他探索自己的兴趣,另辟方向?
 
 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给父母带来不一样的困扰,父母也希望能够一直都与孩子有很好的沟通。但良好的沟通,需要父母的努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夫妻间要有良好的沟通;其次,要能理解孩子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到青春期的每个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跟孩子建立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用心倾听他们的表达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
 本书结合儿童青少年各个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从非言语的沟通,家庭中的沟通,生活中的沟通,学习中的沟通,同伴中的沟通,手机、网络的沟通,挫折中的沟通 7 个主题入手,分析各个成长阶段沟通的特点,辅以大量生活案例,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与儿童青少年进行沟通,从而创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