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理想国译丛073——他们也是幸存者:纳粹大屠杀亲历儿童的人生与记忆
			》
 售價:HK$ 
			107.8
 
  《 
			蝴蝶的世界:它们的自然史与多样性
			》
 售價:HK$ 
			140.8
 
  《 
			礼记训纂  全2册 十三经清人注疏
			》
 售價:HK$ 
			162.8
 
  《 
			可持续盈利 可再生战略变革释放企业发展潜力(剖析当下环境挑战,探讨企业应对策略,推动企业可持续盈利)
			》
 售價:HK$ 
			74.8
 
  《 
			拒斥死亡(文明本质上是一场抵御死亡恐惧的集体英雄主义骗局)
			》
 售價:HK$ 
			76.8
 
  《 
			牛津通识读本·世相I(中英双语 全五册)收录《全球化面面观》《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国际移民》《人
			》
 售價:HK$ 
			214.5
 
  《 
			什么是教育 “轴心时代”提出者雅斯贝尔斯毕生教育思想精华
			》
 售價:HK$ 
			74.8
 
  《 
			创建强势品牌(典藏版)
			》
 售價:HK$ 
			130.9
 
 
 | 
         
          | 內容簡介: |   
          | 2008年欧债危机被广泛归因于福利刚性,而福利刚性又多被视为民主制度的痼疾及其治理能力缺乏的证据,然而,以德国为代表的中、北欧国家却不符合这种流行解释。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调用新制度主义、资本主义多样性和积累的社会结构等学术资源,辨析了这一流行解释的实践背景和理论逻辑,并基于德国案例,从制度倾向、政党政治和国家社会关系等方面说明了民主制度下福利刚性的政治经济学机理,厘清了民主福利刚性说的特定制度条件,从而揭示了政经制度体系与福利治理能力的内在联系。本书还探讨了社会福利发生史、政经周期、社会权利、社会市场经济、治理主义政党、国家自主性、官僚动机、福利改革、法团主义等问题。 |  
         
          | 關於作者: |   
          | 张志超,男,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曾就职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中央编译局),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比较政治经济学研究,具体研究方向为MEGA2经济学手稿研究、资本主义多样性(德国政经模式)、社会福利治理、国家引领的发展等,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译文十余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译著十余部。 |  
         
          | 目錄: |   
          | 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问题缘起: 欧债危机成因分析中的民主福利刚性假设 1
 一 过程分析 2
 二 结构分析 3
 第二节 债务危机作为民主福利刚性假设的事实验证 10
 第三节 福利刚性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18
 一 中文语境关于福利刚性问题的研究进展 18
 二 西方政治理论关于福利扩张与紧缩的研究成果 22
 第四节 本书的意义价值和研究思路 38
 第五节 本书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 40
 第二章 民主条件下福利刚性形成机制的一般理论检视 50
 第一节 民主福利刚性的意识形态根源及其嬗变 52
 一 民主政治的意识形态与福利刚性的形成 52
 二 支持福利刚性的意识形态因素的变迁 56
 第二节 政党的选举竞争塑造福利刚性的逻辑及其缺陷 63
 一 社会福利的选举工具论 63
 二 选举对于福利刚性的影响再辨析 65
 第三节 国家社会关系与福利刚性的形成 71
 一 利益集团: 推动民主福利刚性形成的社会力量 71
 二 利益协调和国家自主性对福利刚性的影响 74
 第四节 小结 80
 第三章 德国政治经济体制与社会福利的制度性保守倾向 82
 第一节 路径淘汰: 魏玛时期福利扩张的教训 83
 第二节 宪法中的社会原则与社会权利 90
 一 社会原则的历史和政治脉络 91
 二 基本法 中社会原则的法理和实践基础 98
 三 比较法视域下的德国社会原则特殊性 116
 第三节 社会市场经济的理念与保守的社会福利政策 127
 一 社会市场经济及其对福利发展的影响 128
 二 秩序自由主义及其社会政策要点 133
 三 社会市场经济的 名 与 实 139
 第四节 小结 146
 第四章 德国政党格局和政党体制与福利紧缩趋向的形成 149
 第一节 联邦德国选举制度及其特殊的政治光谱 149
 第二节 长期执政伙伴自由民主党的福利政策 154
 第三节 社会民主党的定位及其福利政策的变迁 158
 第四节 治理主义政党联盟的出现与福利政策的长期理性 167
 一 民主 vs.治理思维的缺陷与治理主义政党联盟的视角 167
 二 治理主义取向的政党对德国福利改革的影响 173
 第五节 小结 189
 第五章 德国的国家社会关系与福利紧缩政策的推行 191
 第一节 国家社会关系分析框架与国家自主性理论的辨析 192
 一 国家社会关系框架的产生与社会福利制度分析的起点 192
 二 国家自主性理论及其对社会福利分析的适用性 197
 三 官僚集团在社会福利刚性分析中的特殊作用 208
 第二节 国家自主性与德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动态变迁 216
 一 国家构建、 自主性与福利政策 217
 二 改革者的福利紧缩意志的形成 224
 三 紧缩改革中对官僚集团的特殊保留措施 231
 第三节 基于法团主义的利益协调模式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236
 一 辅助性原则与利益组织的层级性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237
 二 福利紧缩改革中的利益协调策略 252
 三 医疗保险紧缩中的法团主义协调: 一个案例剖析 260
 第四节 小结 264
 第六章 结论与探讨: 民主福利刚性的制度机理与制度底色 267
 第一节 社会福利刚性问题的民主肇因和制度机理 267
 第二节 民主福利刚性的制度底色和发展趋势 272
 参考文献 278
 致 谢 3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