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红帆船
			》 
			 售價:HK$ 
			62.5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41.8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86.9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96.8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50.6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79.2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118.8
			 
			 
	
			  
			《 
			怪诞行为学·漫画版——战胜拖延症
			》 
			 售價:HK$ 
			41.8
			 
			 
	
 
       | 
     
      
      
         
          | 編輯推薦: | 
         
         
          |  
            作者以悠久厚重的中国茶文化为背景,以散文的方式勾勒了一个缤纷的茶世界,茶史、茶器无所不包,亦有一款款茶随文字呼之而出,尤其是以日记体的方式所呈现的紫砂世界,颇见功底。
           | 
         
       
      
      
      
      
         
          | 內容簡介: | 
         
         
          |  
            《终朝煮茶,七碗生风》是一部有关茶文化的随笔集。作者爱茶的同时,研究茶文化数载,颇有心得。与传统的解读中国茶文化的图书不同,作者通过翻阅古代绘画中与茶有关的画作,古代诗词中与茶有关的诗文作品,并结合当时人的生活习俗等等,一一品读,写成了这本书。全书分为六个部分。辑一:遥远的人与事,仿佛洇在历史册页上的点点茶渍内容主要是与茶相关的历史、人物、古诗文赏析。辑二:老茶具,是一处处时光的遗址选取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些与老茶具相关的事和历史。辑三:每一款茶,都有它的前世今生介绍了18款作者喜爱的茶,讲述了这些茶的故事以及作者品茶的感想。辑四:茶非茶,茶是世事,辑五:盏边闲言,啜茶之帖所选文章主要书写了作者自己与茶的故事、经历、体会;辑六:与紫砂有关的日记。
           | 
         
       
      
      
      
         
          | 關於作者: | 
         
         
          |  
            叶梓,本名王玉国,中国作协会员。现居苏州,供职于吴中文化馆。出版有《馈赠》《天水八拍》《流浪的诗圣》等。
           | 
         
       
      
      
      
      
         
          | 目錄: 
           | 
         
         
           
            辑一遥远的人与事,仿佛洇在历史册页上的点点茶渍
 葛仙茶圃 / 003
 夜抄《采茶录》 / 004
 茶山居士 / 006
 隐于茶 / 008
 黄山毛峰 / 010
 南园茶社 / 012
 
 辑二老茶具,是一处处时光的遗址
 器择陶简,出自东隅 / 015
 镏金银的皇皇大美 / 017
 宛似松段 / 019
 白底黑花 / 020
 茶具的家 / 021
 
 辑三每一款茶,都有它的前世今生
 岩骨花香 / 025
 碧潭飘雪 / 028
 太湖白云 / 030
 三台之上 / 033
 顾渚紫笋 / 036
 剑潭雾毫 / 039
 敬亭绿雪 / 041
 紫气东来 / 043
 庐山云雾 / 045
 青山绿水 / 048
 雪水云绿 / 050
 九曲红梅 / 052
 狗牯脑 / 054
 桂花龙井 / 056
 丫玉 / 059
 莲花茶 / 062
 径山茶写意 / 065
 野茶无限春风叶 / 069
 
 辑四茶非茶,茶是世事
 一天 / 073
 西湖龙井购买指南 / 074
 背景音乐 / 076
 午后 / 079
 老茶馆 / 081
 回忆罐罐茶 / 083
 翁家山访茶记 / 086
 竹叶青茶呀竹叶青酒 / 089
 碧螺春的春天 / 092
 河南也有茶 / 094
 黄河上的茶船 / 096
 两种喝法 / 100
 答谢词 / 101
 差一点去了紫阳 / 102
 换来的茶 / 105
 回忆梅园的一个下午 / 107
 桂花树下 / 111
 题襟馆前 / 114
 长溪茶 / 116
 乾元茶场的夜晚 / 118
 碧螺春虾仁 / 121
 碧螺峰下炒茶人 / 123
 挹翠轩记 / 126
 烘青豆茶 / 128
 装在雪碧瓶子里的茶 / 130
 一道一道地喝 / 133
 春兰茶室 / 135
 西和油茶 / 137
 云台的面茶 / 139
 乘风邀月 / 142
 守拙 / 144
 苏园记 / 147
 
 辑五盏边闲言,啜茶之帖
 君携佳茗西行来 / 153
 气愤 / 155
 与韩斌书 / 157
 顾渚紫笋爆鳝丝 / 158
 书房一角 / 159
 2012 年 11 月 24 日记 / 161
 尚焙坊记 / 163
 西湖茗女 / 165
 三生有幸 / 167
 原配 / 168
 茶境 / 169
 下午茶 / 170
 诗床茶鼎 / 172
 逛茶店 / 173
 小盅喝酒,大碗喝茶 / 174
 茶话会 / 175
 月光白 / 177
 不雅的雅集 / 179
 辑六 与紫砂有关的日记
 紫砂日记 / 181
 免费在线读葛 仙 茶 圃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的那个久远时代里,大地深处充满了阴谋、血腥、杀戮与残酷。
 刀剑相见的影子,在白花花的阳光里,寒气逼人。但远在江南的天台山顶,却有人安心
 求道,与世无争,在那古木参天葱葱郁郁的华顶山峰的一间小小寺庙里,随心所欲地活
 着。他自吴国赤乌元年的某一天开始,于山顶创建道观后,开辟茶圃,以茶养生,以读
 老庄安度余生,累了,就走出居住着的山洞后世者命名为归云洞在茶圃里散散
 步,放松一回。回来的时候,眼前自然会多出一杯汤色鲜亮的茶。他在独享着这份宁静
 时,并没有想到,也不会想到在多年之后的唐代,有一个叫陆羽的人,没有忘记他曾经
 在这里生活过的隐秘历史,并且怀着一腔敬意前来瞻仰他生活过的这块仙气盈盈的地
 方甚至有日本的僧人前来在此求学,并且在归国时带去了若干茶种,在他们自己的
 国度种下了第一株茶。又过了很多年,另一位日本高僧虚心地来这里考察茶种,研习茶
 道,撰写 《吃茶养生记》,成为传播天台山茶文化的鼻祖,且被日本国尊称为茶圣
 茶神茶祖浪潮般奔涌而来的盛名,反而让更多的人记下了华顶山峰那间小小
 寺庙里的主人葛玄,生于164年,卒于244年,中国历史上的著名道士,天台山道教
 源流始祖,被后世尊为太极左仙翁,故叫葛仙他的一生像一片隐于时间深处的茶
 圃,甚至没有肉体,只有辽阔的云雾烟岚。
  
 茶 山 居 士
 南宋诗人曾几,因反对秦桧议和而遭贬,就去了江西上饶广教寺寓居,旁有茶山,葛 仙 茶 圃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的那个久远时代里,大地深处充满了阴谋、血腥、杀戮与残酷。
 刀剑相见的影子,在白花花的阳光里,寒气逼人。但远在江南的天台山顶,却有人安心
 求道,与世无争,在那古木参天葱葱郁郁的华顶山峰的一间小小寺庙里,随心所欲地活
 着。他自吴国赤乌元年的某一天开始,于山顶创建道观后,开辟茶圃,以茶养生,以读
 老庄安度余生,累了,就走出居住着的山洞后世者命名为归云洞在茶圃里散散
 步,放松一回。回来的时候,眼前自然会多出一杯汤色鲜亮的茶。他在独享着这份宁静
 时,并没有想到,也不会想到在多年之后的唐代,有一个叫陆羽的人,没有忘记他曾经
 在这里生活过的隐秘历史,并且怀着一腔敬意前来瞻仰他生活过的这块仙气盈盈的地
 方甚至有日本的僧人前来在此求学,并且在归国时带去了若干茶种,在他们自己的
 国度种下了第一株茶。又过了很多年,另一位日本高僧虚心地来这里考察茶种,研习茶
 道,撰写 《吃茶养生记》,成为传播天台山茶文化的鼻祖,且被日本国尊称为茶圣
 茶神茶祖浪潮般奔涌而来的盛名,反而让更多的人记下了华顶山峰那间小小
 寺庙里的主人葛玄,生于164年,卒于244年,中国历史上的著名道士,天台山道教
 源流始祖,被后世尊为太极左仙翁,故叫葛仙他的一生像一片隐于时间深处的茶
 圃,甚至没有肉体,只有辽阔的云雾烟岚。
 
 茶 山 居 士
 南宋诗人曾几,因反对秦桧议和而遭贬,就去了江西上饶广教寺寓居,旁有茶山,
 遂自号茶山居士。这里的居士,大抵就是隐士的代名词,与宗教关系并不大。在古代的
 中国,文人们常常以居士自居,如李白号青莲居士,范成大号石湖居士,这既是文人的
 自我放逐,也是佛教在文人心理上的投影。当然,居士也并非佛教专指,作为隐士之一
 种,早在 《礼记》 里就有这层意思了 《礼记》 里的居士锦带一语,就是这个
 意思。
 曾几偏偏自号茶山居士,是因为广教寺旁即是茶山。
 我常常想,那是一片什么样的茶山呢?我是北人,进茶园的机会不多,更何况是进
 一片史籍有载的南宋茶园。但可以肯定的是,那必定不是一片轻风能把汽车尾气吹进去
 的茶园,而是一片清风、雨露、阳光与株株茶树的秘密集合之地。稍后,则知道此茶山
 早就因茶圣陆羽而出名了。据南宋韩元吉《两贤堂记》载:广教僧舍在 (上饶) 城
 西北三里而近,尤为清幽,小溪回环,松竹茂密。有茶丛生数亩,父老相传唐陆鸿渐所
 种也,因号茶山。泉发砌下甚乳而甘,亦以陆子名。这样的叙述让我不禁要想,曾几是
 不是因为茶神陆羽曾经造访而索性隐居这座茶山呢?
 我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上饶籍女诗人林莉告诉我,茶山之茶,已经不是当年的茶了。而且,清代张有誉 《重修茶山寺记》 里叙述过的那眼色白味甘、被誉为天下第四泉的陆羽泉,在某个狂热的时代里因为挖洞而泉脉皆损,只剩下古人所题的源流清洁几个篆体小字,作为后人凭吊古迹的唯一标志了。
 不过,茶山居士的来历,仅有茶山可能还远远不够,一定与诗人的嗜茶不无关系。
 我这么判断,是因为我确实读过他的茶诗。而且,元人方回在评论时言之凿凿地说:茶山嗜茶,茶诗无一篇不清峭有奇骨。据细心的权威人士考证,曾几的诗集 《茶山集》里,涉及茶的诗有二十余首,而我独喜欢这一句:独烹茶山茶,未对雪峰雪。
 这句子,对仗工整,既入江西诗派,又出江西诗派,自然流转,独成一格。因为这句诗,我喜欢上了整部《茶山集》。就像喜欢一个人一样,因为某一点而会忽略其他的毛病与缺点。关于《茶山集》,《永乐大典》里说:凡得古今体五百五十八首。虽不足尽几之长,然较刘克庄《后村诗话》所记九百一十篇之数,所佚者不过三百五十二篇耳。
 
 隐 于 茶
 大隐隐于市。
 这句话的意思,大家都明白。说的是真的隐士,往往就在日常生活里。但是,市者
 大矣,有人隐于学,有人隐于商。我这里说的隐于茶,则是想说,一介真的隐士,他的
 案前总有一杯清淡的茶,寂寥,清雅,又有辽阔的风吹来。
 茶,是一个隐士的日常。
 中国古代的隐士,是农耕文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或者说,所谓隐士,大部分会选
 择过上一种农耕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躬耕田野,栽桑植麻,既解决日常生活,
 又是隐者的一件外衣。因此,栽茶采茶也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一。于是,他们耽于啜
 茶,也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况且,茶本温和,跟隐士修身养性的志趣一脉相承。
 张源于1595年前后著述的《茶录》,叙及饮茶体会和心得,顾大曲在序中说:其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寒暑,
 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这位隐士深山苦读,逍遥自在,若不是
 以独饮自娱,漫长的三十年,能够坚持下来么?
 南宋诗人赵师秀刻画过一个僧人,既隐于山林,又隐于茶,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
 灯,日日以品茗礼佛为事,仿佛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如此离尘出世的生活,一般人是过
 不下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