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创建强势品牌(典藏版)
			》 
			 售價:HK$ 
			130.9
			 
			 
	
			  
			《 
			美绘聊斋志异
			》 
			 售價:HK$ 
			131.8
			 
			 
	
			  
			《 
			启微·红帆:中国东南诏安湾的港口、船货与海洋遗产
			》 
			 售價:HK$ 
			107.8
			 
			 
	
			  
			《 
			全球公民教育:批判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售價:HK$ 
			74.8
			 
			 
	
			  
			《 
			做事的逻辑: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
			》 
			 售價:HK$ 
			47.1
			 
			 
	
			  
			《 
			人形机器人:技术、产业与未来社会 
			》 
			 售價:HK$ 
			108.9
			 
			 
	
			  
			《 
			暗黑历史书系·罗马帝国
			》 
			 售價:HK$ 
			96.8
			 
			 
	
			  
			《 
			英语同义词辨析大词典
			》 
			 售價:HK$ 
			294.8
			 
			 
	
 
       | 
     
      
      
      
      
         
          | 內容簡介: | 
         
         
          |  
            《以公益为志业陈越光慈善文化言语集》拟为传一文存(当代中国公益人文选)之一。陈越光先生长期担任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不但在学术出版、文化思考、人文教育、跨文化交流等众多方面涉猎甚深,也深切了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历史与现状,曾撰写《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化书院》,是一位深受国内外学界尊重的文化学者。与此同时,他自1990年代初参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工作至今,已在中国公益慈善领域深耕20载,是中国当代公益慈善领域*为知名、*受景仰的意见领袖之一;尤其是在其担任浙江省敦和慈善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的三年时间里,他着重致力于推动中国公益慈善行业在慈善文化、理论研究和行业伦理等方面的建设,无论是在实践,还是在理念上,都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他关于慈善文化诸多问题的敏锐觉察和探讨,例如公益何以为志业慈善文化的定义与结构慈善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中国公益实践与理论的本土化公益与商业关系的问题意识科学精神与慈善文化公益慈善组织的责任伦理,等等,无不深切关系着当代中国公益慈善实践深化与创新发展,同时又是值得理论研究界进一步挖掘的学术题目。因此,从散布于不同场合的陈越光先生的讲演、访谈中撷取有价值的篇章,汇为一编,供关注和关怀当代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人们阅读、回味,以期引发深入、继续的思考、探讨与实践,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情。
           | 
         
       
      
      
      
         
          | 關於作者: | 
         
         
          |  
            陈越光,男,1981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浙江敦和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战略规划委员会主席、秘书长。历任走向未来丛书副主编、《中国妇女》杂志编委兼总编室主任,以及《中国残疾人》杂志、《中国农民》杂志、《中国市场经济报》、《科技中国》杂志创刊主编和《东方》杂志编委会主任等。
           | 
         
       
      
      
      
      
         
          | 目錄: 
           | 
         
         
           
            自序:我的进退之思1
 上辑承担思想的责任
 以公益为志业3
 慈善文化的定义和结构层次12
 探寻第四世界国际运动的思想逻辑30
 为什么中国公益界有责任关注公益理论建设?37
 中国慈善文化研究与青年学者44
 在历史与文化的大视野中展开慈善研究51
 研究与梳理慈善史的重要性57
 附1中国慈善文化论坛的文化精神61
 跨文化视野下的慈善文化63
 公益与商业:从问题走向问题的深入75
 科学精神与慈善文化85
 中国公益慈善教育的现状及发展87
 附2如何更好地营造慈善文化的舆论氛围
 对话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刘佑平90
 附3从慈善观念之变看慈善文化的形成
 对话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97
 下辑丈量行动的远方
 西湖大学:迎接我们心中的日出109
 附4给校长最大的治校空间 《界面新闻》访谈111
 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标注时代新的思想高度122
 马一浮书院:那里有热情动人的沉思125
 慧育中国:做社会底线的守道者129
 一个伟大基金会的出发点是什么?134
 理解敦和基金会:方向与方法,胸怀与情怀138
 敦和基金会团队中的责任伦理159
 谦卑精神的理解与践行176
 附5敦和要做百年基金会,这是和使命匹配的必然
  《中国慈善家》人物持写191
 以自己的脚步所至,走出一个远方197
 附6我更愿意做一个幕后支持者
  《公益时报》访谈200
 附7即知即行,生命的存在不以生命的终结为终止
  《儒风大家》访谈212
 附8守望中国文化
 《中国慈善家》封面报道234
 后记2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