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即用是体:阳明学深度解读
			》
 售價:HK$ 
			280.8
 
  《 
			山河在:一部鲜活的抗战史(1931—1945)
			》
 售價:HK$ 
			269.0
 
  《 
			《庄子》中的100个哲理故事
			》
 售價:HK$ 
			92.0
 
  《 
			极限聊斋:王蒙神侃聊斋(精装珍藏版)
			》
 售價:HK$ 
			93.2
 
  《 
			2025-2028帆船竞赛规则
			》
 售價:HK$ 
			115.6
 
  《 
			华章大历史042——帝国的骨架:先秦、秦汉地缘政治结构变迁大势
			》
 售價:HK$ 
			115.6
 
  《 
			香遇中国:中华香史五千年
			》
 售價:HK$ 
			127.4
 
  《 
			见字如面:奏折里的雍正
			》
 售價:HK$ 
			75.9
 
 
 | 
         
          | 內容簡介: |   
          | 本书由社科院城环所和国家气候中心共同组织编写,各篇报告的作者长期从事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社会经济影响,以及国际气候制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密切跟踪国际谈判的进程,参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咨询,其中多名作者连续在之前的7本气候变化绿皮书中撰稿,写作风格较为成熟。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今年的绿皮书是气候变化绿皮书的第12本,根据国际、国内气候、政治环境变化,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特别是对美国的气候政策变化与中国的应对进行了剖析;同时,从海绵城市建设、能源互联网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以及绿色能源发展方面对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进行分析;为了以数据更具体地反映气候变化的状况,特别设置低碳发展指标及排名、中国暴雨韧性城市排名及分析。
 |  
         
          | 關於作者: |   
          |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政策、公共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历任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河南省政府省长、河南省委书记;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1991年、2001年两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199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完成《东亚金融危机跟踪研究》、《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政策研究》、《经济全球化与政府作用的研究》、《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研究》和《不动产税制改革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 刘雅鸣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世界气象组织(WMO)执行理事会成员,世界气象组织(WMO)中国常任代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中国代表。曾任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水文局局长、人事司司长,长江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长江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水利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  
         
          | 目錄: |   
          | Ⅰ总报告 1全球净零碳排放动向与中国战略选择 庄贵阳 窦晓铭/001
 Ⅱ特别报告
 22018年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状况评估 中国城市绿色低碳评价研究项目组/026
 Ⅲ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
 32020年全球气候治理形势和展望 孙若水 高翔/048
 4国家自主贡献更新模式及中国的应对 樊星/071
 5欧洲绿色新政与中欧气候变化合作前景 张敏/086
 6英国脱欧后的气候变化政策研究 张海滨 胡杉宇/098
 7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青年参与:历史、现状与展望 郑晓雯 付亚男 张佳萱 王彬彬/114
 8绿天鹅气候事件下金融行业的低碳变革 曾文革 任婷玉/131
 9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作用、问题及建议 陈幸荣 刘珊 王文涛 宋翔洲 宋春阳 李凯/145
 Ⅳ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10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启示 陈迎 沈维萍/158
 1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重点行业碳排放的影响评估 柴麒敏 李墨宇/175
 12地方碳排放达峰的行动与实践 曹颖 李晓梅 闫昊本 匡舒雅/186
 13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评估 付琳 杨秀 张东雨 曹颖/199
 14我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形势分析 李湘 马翠梅/214
 15十三五工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及成效 禹湘 刘夏青 莫君媛/226
 Ⅴ研究专论
 16气候紧急状态及其对我国气候治理的启示 肖潺 王亚伟 赵琳 尹红 巢清尘 何孟洁/241
 17极地气候与环境的科技、战略和治理问题研究 刘嘉玥 陈留林 王文涛/253
 18黄河流域应对气候变化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 朱守先 周兵 韩振宇 崔童/264
 19气候变化应对措施的就业影响及治理进展 张莹/282
 20性别与气候变化黄磊张永香 巢清尘 陈超/293
 21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现状及展望 巢清尘 曲建升/303
 22关于气候传播策略的思考 汪燕辉/322
 Ⅵ附录
 23气候灾害历史统计 翟建青 谈科/335
 24缩略词 胡国权 崔禹/362
 Abstract/368
 Contents/371
 |  
         
          | 內容試閱: |   
          | 前言 气候变化是当前最突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气候变化关乎全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全球性挑战,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全球性气候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全球超过5亿人的生存,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状况尤为严重,而且最新的气候监测表明,全球气候系统的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19年,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首次突破415ppm,比工业化前的280ppm高出近50%;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1℃,是有现代观测记录以来第二暖年份,全球平均海平面再创历史新高,南极和北极海冰范围保持较低水平。2019年夏季,欧洲连续遭遇两次严重的极端高温热浪事件;澳大利亚受罕见高温影响,自2019年9月起频繁发生森林大火,持续4个多月;2020年8~9月,美国加州迎来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火灾季节,并蔓延至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的影响正在加速,全球气候风险持续上升,并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社会发展、人类健康和福利形成严重威胁。
 高影响气候事件频发,使人类社会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的严峻性。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法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11000多名科学家纷纷宣布,地球正身处气候紧急状态。国际社会亟须采取及时有力的行动,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坏和最不可逆影响。面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各国积极采取行动,例如,英国提出要在2035年前后禁止燃油汽车上市,德国提出要在2038年前逐步淘汰煤炭,部分国家和地区还提出到2050年甚至更早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等更为雄心勃勃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