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大西洋现实主义:帝国与国际政治思想的德美交汇
			》
 售價:HK$ 
			87.8
 
  《 
			四海车书总会同  元代文人游历与行旅诗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140.8
 
  《 
			接触 2025全新升级版 
			》
 售價:HK$ 
			74.8
 
  《 
			21天打造翘臀
			》
 售價:HK$ 
			64.9
 
  《 
			匠心传承:山西非遗日历·2026年·木版年画
			》
 售價:HK$ 
			151.8
 
  《 
			唐诗中的历史:战争、王朝与兴衰之歌 追随唐人“诗路”印记剖析大唐历史盛衰
			》
 售價:HK$ 
			74.8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论
			》
 售價:HK$ 
			96.8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64.9
 
 
 | 
         
          | 編輯推薦: |   
          | 本书面向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对智能工厂规划设计的需求,介绍数字化工厂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该领域中的优势产品达索公司的3D EXPERIENCE平台介绍其实际的应用,可以让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和实际工作人员作为参考,也可以作为教材为智能制造及其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使用。 |  
         
          | 內容簡介: |   
          | 智能制造以智能工厂为载体,智能工厂作为智能制造重要的实践领域,引起制造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智能工厂是新兴IT技术、智能化技术与制造业高度融合与全面渗透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工厂,着眼于打通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流程,实现从设备控制到企业资源管理所有环节的信息快速交换、传递、存储、处理和无缝智能化集成。本书面向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对智能工厂规划设计的需求,介绍数字化工厂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该领域中的优势产品达索公司的3D EXPERIENCE平台,介绍其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在智能制造、智能建造中的实际应用。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可作为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和实际工作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教材为智能制造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使用。
 |  
         
          | 關於作者: |   
          | 陆剑峰,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CIMS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工厂和企业应用集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应用。 |  
         
          | 目錄: |   
          | 目录 前言
 第1章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的载体与体现
 11智能制造趋势发展背景
 111引言
 112国内外智能制造战略
 113智能制造的概念及其特点
 12智能制造系统与智能工厂
 121智能制造系统
 122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的载体
 13数字化工厂与数字化工厂规划方法
 131面向工厂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工厂
 132数字化工厂规划
 133智能工厂的数字化规划
 第2章面向工厂规划的数字化工厂方法
 21数字化工厂规划体系框架
 211数字化工厂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功能定位
 212数字化工厂功能分析
 213数字化工厂的系统架构
 22数字化工厂系统功能分解
 221工厂布局
 222工艺规划
 223仿真优化
 23数字化工厂的实施和应用
 第3章数字化工厂的建模方法
 31制造系统的建模框架
 311企业模型框架
 312智能制造体系下的工厂建模框架
 32数字化工厂的典型建模方法
 321建模要求
 322DEDS建模方法
 323Petri网建模方法
 324IDEFX建模方法
 325UML建模方法
 326基于多智能体的建模方法
 第4章数字化工厂的仿真方法
 41仿真的基本概念
 42仿真模型
 43仿真建模方法
 431离散事件仿真
 432系统动力学仿真
 433多智能体仿真
 44制造系统的仿真优化
 441制造行业仿真分类
 442制造系统仿真的一般过程
 443制造系统的仿真评价
 444制造系统的仿真优化
 第5章数字化工厂技术的应用
 51布局规划
 511布局设计的一般流程
 512车间布局
 513数字化工厂技术的应用
 514工厂布局规划的关键技术
 515工厂布局规划的实施
 516工厂数字模型
 52生产线规划与装配规划
 521PERT图与数字化工厂
 522生产线规划设计
 523生产线规划的建模仿真
 524数字化装配概述
 525数字化装配功能模块
 53VRAR应用
 531虚拟现实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532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
 533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
 534虚拟现实的应用
 535虚拟现实技术在工厂规划中的应用
 536增强现实技术概述
 537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的关系
 538增强现实系统的支撑技术
 539增强现实在工厂规划中的作用
 第6章数字化工厂规划的实现基于3D EXPERIENCE的
 方法
 61三维体验平台的功能概述
 611制造企业的变革需求
 612三维体验平台的四个象限
 613三维体验平台的数字化制造理念
 62BOM与PPR模型
 621从EBOM到MBOM
 622PPR模型
 63工厂布局
 631定义资源
 632放置对象
 633使用资源库
 64工艺仿真
 641装配仿真
 642人机工效仿真
 643机器人仿真
 65物流优化
 第7章数字化工厂实施案例
 71智能制造案例
 711案例背景
 712技术路线
 713项目收益
 714核心技术与解决的问题
 72智能建造案例
 721案例背景
 722技术路线
 723项目收益
 参考文献
 |  
         
          | 內容試閱: |   
          | 前言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带动了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服务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孕育了智能制造的新理念。智能制造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到20世纪90年代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系统的提出,Wright和Bourne正式给出了智能制造的概念。随着德国工业40战略的高调提出,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的研究成为21世纪以来新一代新兴信息技术引领的新热点。
 智能制造以智能工厂为载体,智能工厂作为智能制造重要的实践领域,引起制造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智能工厂是新兴IT技术、智能化技术与制造业高度融合与全面渗透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工厂,着眼于打通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流程,实现从设备控制到企业资源管理所有环节的信息快速交换、传递、存储、处理和无缝智能化集成,所有的活动均能在信息空间中得到充分的数据支持、过程优化与验证,同时在物理系统中能够实时地执行并与信息空间进行深度交互。智能工厂由内部的人、技术、设备的综合集成向包含物理和虚拟制造资源的跨领域、跨行业、跨区域的立体化网络化制造系统延伸,其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供应商和客户在智能工厂的规划和智能制造系统设计的前期、组装和调试新设备并将其投入到生产的过程中经常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问题。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设计人员不能对新的制造技术和制造系统有正确的了解,可能导致产品设计上的错误,就需要在以后的设备现场安装调试中以更大的代价去更正。而生产制造过程的经验也不能很好地反馈到设计阶段。设计和制造两个环节的脱节就需要迫切提高企业的生产规划能力和制造系统的设计能力。另一方面,传统的人工规划方法基本上是粗放式的设计方法。新生产系统设计完成后,具体的设备进厂、试生产和投产都是一个不确定的纸上方案,给建造供应商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这样会导致新工厂的建设时间、建设成本都不能很好地进行控制,最后往往会导致费用超支、工程的拖期。
 对于传统工厂规划的局限性,数字化工厂技术的引入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集现代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工厂布局规划系统,运用先进的规划软件,可模拟现代制造企业进行生产运作管理、车间制造自动化、质量监控、现代物流控制等活动,充分体现出数字化工厂规划的综合性、工程性、集成性、系统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
 数字化工厂是数字制造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数字化工厂技术最主要的是解决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之间的鸿沟,面向产品从设计到制造实现的转换过程,降低工厂、车间和生产线规划设计的不确定性,在数字空间中将生产制造过程压缩和提前,使生产系统在实际运行前先于数字空间进行检验,提高将来物理系统的成功实施率和可靠性,缩短设计到生产的转换时间。
 数字化工厂(Digital Factory)一词最早出现在1998年,Dwyer John在1999年的一篇论文中指出 制造的所有细节在其发生前被模拟。德国工程师协会(VDI,Association of German Engineers)对数字化工厂(Digital Factory)下的定义是:数字化工厂是有关网络工厂的,集成在常用数据管理系统中的数字模型、数字方法和数字工具的总体概念。其目的在于统一的工厂规划、评估和不断地对所有重要的工厂生产工艺过程和资源结合产品进行改进。可以看到,这些数字化工厂的定义,是针对工厂规划设计阶段提出的。在物理工厂还没有建设之前,通过建立数字化工厂,来构建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工厂模型,用以对未来工厂的运行进行仿真和分析,从而提高工厂规划的质量。
 伴随着德国工业40概念在国内的流行,另一个数字工厂词汇也开始为大家熟悉,其对应的英文也为Digital Factory。数字工厂作为支撑工业40现有的最重要的国际标准之一,是IEC(国际电工委员会)TC 65(65技术委员会: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的重要议题。2011年6月,IECTC 65成立WG 16数字工厂工作组,西门子、施耐德电气、罗克韦尔自动化、横河等国际自动化企业,以及我国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等研究机构,都参与了IECTR 62794:2012数字工厂标准的制定。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委员会(SACTC 124)将该标准等同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生产设施表示用参考模型(数字工厂)》(GBZ 322352015,2015年12月发布)。GBZ 322352015中对数字工厂的定义为:工厂通用模型,用于表示基本元素、自动化资产,及其行为和关系。注:这个通用模型可以应用于任何实际工厂。从标准的名称以及定义来看,这个数字工厂更多的是针对工厂运维阶段的数字化监控和管理优化,是通过工业物联网等技术将工厂实际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在数据空间利用数字化模型进行管控和优化的一个技术与方法,即实际工厂的数字化体现。
 根据这两种定义,可以把数字化工厂(Digital Factory)这个词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