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21天打造翘臀
			》
 售價:HK$ 
			64.9
 
  《 
			匠心传承:山西非遗日历·2026年·木版年画
			》
 售價:HK$ 
			151.8
 
  《 
			唐诗中的历史:战争、王朝与兴衰之歌 追随唐人“诗路”印记剖析大唐历史盛衰
			》
 售價:HK$ 
			74.8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论
			》
 售價:HK$ 
			96.8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64.9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1078.0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54.8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308.0
 
 
 | 
         
          | 內容簡介: |   
          | 本书立足于天津市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对其发展背景、内涵特征、整体规划,以及具体的发展路径,应用数理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指出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是天津市贯彻国家战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首先界定了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内涵和功能,阐述了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开创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现实环境和制约因素。然后,进行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发展和功能的理论分析,诠释了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形成演变的相关理论。基于理论模型和计量分析,解释了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从区域协同视角研究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重点分析了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典型成果和未来展望。*后,本书阐述了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研究的结论和对策,明确提出了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发展路径、建设重点和政策建议。
 |  
         
          | 關於作者: |   
          | 王爱俭,教授、博导、金融学科带头人。天津财经大学原副校长,民建天津市委会原副主委。现任天津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天津市政府参事、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曾获天津市九五立功奖章、三育人标兵称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主要从事汇率体制改革、开放经济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与区域金融创新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项目2项、科技部项目1项。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10余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林文浩,金融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现任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区域金融。参与编写著作和教材5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和参与多项GUO家级、省部级项目。
 |  
         
          | 目錄: |   
          | 第一章  导  论 1 一、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目的 2
 三 研究意义 3
 二、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3
 一 理论基础 3
 二 文献综述 5
 三、 研究思路和框架设计 8
 一 研究思路 8
 二 研究框架 10
 四、 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 11
 一 演绎法与指标体系法相结合的方法 11
 二 理论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11
 三 比较分析和历史经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1
 四 面上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1
 五、 本书的创新之处 12
 一 界定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具体内涵和主要功能 12
 二 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为示范区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2
 三 构建并实际应用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评价体系 12
 四 提出有针对性的思路、目标、路径和对策建议 12
 
 第二章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内涵和环境分析 14
 一、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内涵和功能分析 15
 一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内涵界定 15
 二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功能分析 17
 二、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必要性和开创性 18
 一 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必要性 18
 二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定位的开创性 21
 三、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现实环境和制约因素 26
 一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叠加 27
 二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的政策重叠 33
 三 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现实基础 36
 四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差距与瓶颈 40
 
 第三章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发展和功能的理论分析 43
 一、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形成演变的理论诠释 43
 一 相关理论诠释 43
 二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形成演变的路径分析 48
 三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形成演变的主要因素 50
 二、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功能的理论模型 54
 一 模型设定 54
 二 金融创新 58
 三 产出水平 61
 四 模型启示 61
 三、 金融创新和运营服务的经济影响分析 62
 一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指标选取 64
 二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经济影响 66
 
 第四章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发展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74
 一、 国际金融中心相关研究综述 74
 一 国际金融中心相关研究综述 74
 二 国内金融中心相关研究综述 79
 二、 国际、 国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 80
 一 国际金融中心对比分析 80
 二 国内金融中心对比分析 85
 三、国际、国内金融中心比较对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启示 94
 一 国际金融中心比较对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启示 94
 二 国内金融中心比较对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启示 95
 
 第五章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和评价体系 97
 一、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目标定位 97
 一 总体思路 97
 二 目标定位 98
 三 空间布局 100
 四 实施关键 102
 五 重点领域 103
 二、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评价体系 104
 一 构建评价体系的目标 105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06
 三 评价体系的构建 108
 三、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发展评价 114
 一 整体评价 114
 二 分项评价 117
 三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发展的信号预警 123
 
 第六章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开放功能下的自贸区软实力建设 125
 一、 自贸区软实力的内涵界定 125
 一 软实力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25
 二 软实力与硬实力的比较 127
 三 自贸区软实力内涵的界定 128
 二、 天津自贸区软实力建设的必要性 129
 一 各个自贸区间的同质化竞争现象明显 129
 二 美国逆全球化战略对中国对外开放的影响 131
 三 天津自贸区推进软实力建设要保持战略定力 132
 三、 天津自贸区软实力建设的主要内容 132
 一 公共服务 132
 二 数据支持 133
 三 制度创新 133
 四 人才吸引 133
 五 营商环境 133
 六 文化实力 134
 四、 加强天津自贸区软实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134
 一 优化环境,打造中国自贸区综合软实力竞争品牌 134
 二 对标先进,以软实力建设为核心提高中国自贸区建设标准 134
 三 回归初心,以便利投资贸易为目标打造天津自贸区软实力核心 135
 四 服务大局,坚守天津自贸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定位 135
 五 广纳人才,建立天津自贸区软实力建设智囊团 135
 
 第七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137
 一、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基础 137
 一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服务区域协同的时代背景 137
 二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服务区域协同的战略引导 138
 三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服务区域协同的行动准则 139
 四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服务区域协同的现实依据 140
 二、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典型成果 145
 一 金融制度创新 145
 二 金融调控创新 145
 三 金融运营创新 146
 四 金融产品创新 146
 五 国际金融创新 146
 六 产业金融创新 147
 七 科技金融创新 147
 八 普惠金融创新 148
 三、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未来展望 148
 一 引领京津冀协同开放,建设金融开放示范区 148
 二 坚持金融为产业服务,建设产融结合示范区 149
 三 加快金融和科技融合,建设金融科技示范区 149
 四 深化京津冀金融协同,建立金融合作示范区 149
 五 加强自贸区改革创新,建立自由贸易示范区 150
 
 第八章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151
 一、 研究结论 151
 一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内涵特征 151
 二 京津冀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152
 三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发展路径 153
 四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重点 154
 二、 政策建议 155
 一 加快天津金融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构筑集群化、国际化平台 156
 二 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 161
 三 拓宽金融支持产业路径,支持天津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163
 四 差别化探索天津特色产业,不断丰富金融服务功能 166
 五 健全民生金融体系与监管机制,促进区域普惠包容发展 167
 六 高标准建设天津自贸区,充分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170
 
 参考文献 1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