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陈氏香谱》之中国香道(中华经典生活美学丛书)
			》
 售價:HK$ 
			74.8
 
  《 
			历史的局外人
			》
 售價:HK$ 
			63.8
 
  《 
			肖邦钢琴作品全集 第二辑 套装全4册 波兰国家版 原版引进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推荐用书
			》
 售價:HK$ 
			253.0
 
  《 
			轻松读懂大唐风云三百年(全4册)
			》
 售價:HK$ 
			262.9
 
  《 
			成人口腔正畸学 第2版
			》
 售價:HK$ 
			657.8
 
  《 
			永恒——商周时代的艺术
			》
 售價:HK$ 
			173.8
 
  《 
			幸福教室的密码:一位优秀班主任的行走与思考
			》
 售價:HK$ 
			66.0
 
  《 
			牙齿磨损 第3版
			》
 售價:HK$ 
			327.8
 
 
 | 
         
          | 編輯推薦: |   
          | 托马斯德帕多瓦激动人心地讲述了至今被研究得少得令人惊讶的伟大时刻,即近代宇宙观诞生的时刻。一部重要的作品! 斯特凡克莱因(Stefan Klein,德国物理学家和科普作家)
 德帕多瓦写的不单是一部历史的双重传记。他的主要目标更多的是关于科学史的问题,即发生于1609年的事件对天文学史以及更一般地对科学思想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他知识渊博地援引了新的研究成果,多次引述专家的精辟见解。于是,作者以绝妙的方式表明,在伽利略和开普勒受到误解的简短故事背后,埋藏着近代早期天文学革命的漫长而纠结的历史。
 德国《星辰与太空》杂志Sterne und Weltraum
 |  
         
          | 內容簡介: |   
          | 1609年,伽利略伽利雷和约翰内斯开普勒突破了当时已知世界的边界。他们一人在威尼斯透过望远镜观察星辰,另一人在布拉格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托马斯德帕多瓦以至今较少受到关注却扣人心弦的通信往来为基础,首次讲述了两位如此不同的科学家之间不对等的关系,以及他们如何在同样的时刻以各自的方式探索星辰的奥秘。 |  
         
          | 關於作者: |   
          | [德]托马斯德帕多瓦(ThomasdePadova),1965年生于莱茵河畔诺伊维德(NeuwiedamRhein,位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他曾在波恩和博洛尼亚学习物理学和天文学,担任《每日镜报》科学栏目编辑至2005年。他现居柏林,职业是自由评论员,发表过多部非虚构作品。2010年,《宇宙的奥秘:开普勒、伽利略与度量天空》在奥地利被评为自然科学技术门类的年度最佳科学书籍。 译者简介
 盛世同,生于冷战末年,金陵人氏。疑而好古,迷而忧今;问道求真,克己爱人。徜徉理想现实之间,敢立宏志;奔走庙堂江湖之际,未落初心。不学无术,力微言轻;尝游泰西,现居北京。
 |  
         
          | 目錄: |   
          | 谁破解了宇宙的奥秘?(译者序)/001 引言/001
 第一部分目光透过望远镜
 抛光镜片背后的世界
 伽利略如何又一次发明了望远镜/009
 一架数学的登天阶梯
 开普勒的月亮之梦/045
 新的宇宙
 仰仗目力的伽利略/080
 夜晚为什么会变暗?
 开普勒与科学的伟大时刻/104
 志在公侯之堂
 伽利略教授成为宫廷哲学家/134
 让我们嘲笑众人的愚昧吧!
 开普勒热情洋溢的书信所获反响存疑/159
 第二部分意大利人和德意志人
 琉特琴演奏家
 伽利雷家中的音乐与数学/185
 我想要成为神学家
 开普勒的成长之路:从士兵之子到数学教师/208
 试金天平
 伽利略追随着阿基米德的足迹/234
 天空与婚姻的秘密
 开普勒从恒星中看出了什么/257
 探索真理的伙伴
 伽利略,秘密的哥白尼主义者/282
 伽利略,鼓足勇气,站出来吧!
 开普勒在科学的鲨鱼池中/310
 第三部分天堂和地狱之间
 脑海中的曲线
 开普勒如何发现他的行星运动定律/341
 势不可当的崛起
 伽利略处于权力中心/372
 悬崖边缘
 开普勒的命运年/395
 致开普勒的最后一封信
 伽利略和反对哥白尼的教令/423
 不祥的彗星
 战争期间:开普勒批判伽利略/450
 分裂的天空
 对伽利略的审判与近代宇宙观的诞生/484
 附录
 时间表/533
 人物索引/538
 参考文献/543
 图片来源/594
 致谢/595
 |  
         
          | 內容試閱: |   
          | 谁破解了宇宙的奥秘?(译者序) 1
 你可曾记得,上次仰望天空是什么时候?当时是万里无云,还是电闪雷鸣?是月光皎洁,还是星河璀璨?
 亘古以来,无论海陆如何变迁,物种如何演进,日月出没、斗转星移这些天象似乎从未改变。在认知革命的过程中,智人面对博大和永恒的天空,抛出了一系列问题:天地为什么分开?太阳为什么发光?月亮为什么盈亏?星辰为什么如此排布?它们为什么运动不休?
 为了解答这一切,智人发展出五花八门的神话传说。原始信仰要求敬畏上苍、崇拜日月,多神论视星辰为神祇,一神论认为天堂是造物主的居所。天不仅是存在的完美形式,也隐含着存在的终极目的。探究天空是最神圣的事业,假如它没有因为过于神圣而被禁止的话。
 初看上去,天空的变化似乎很有规律。古人不但根据星辰的运动规定了时间单位和空间方位,而且掌握了用数学推算天象的方法。但在进一步观察和计算之后,人们发现天象并不简单:太阳日不等于恒星日,太阳年不等于恒星年,月相周期和它们不能约分更奇怪的是,当绝大多数星辰恒星几乎固定地绕着天极旋转,太阳、月亮和五颗行星却一直飘忽不定,特别是行星的亮度、速度甚至运动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为了记录、解释和预测天上的事件,使令人困惑的现象自圆其说,星相学和天文学这对双胞胎应运而生。前者借助经验,重在定性描述,强调天与地的超自然关联;后者依靠数学,重在定量分析,试图发掘天象不规律背后的规律性,进而揭示天的真实结构以及天与地的自然关联。如果说,天文学犹如一场解谜游戏,天文学史就好比一部侦探小说。本书讲述的故事便是其中一个精彩的核心章节。
 2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从日常经验来看,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天圆地方似乎颇为形象,但它既不严谨,也没有形成体系。之后,历代哲学家和天文学家又提出了宣夜说、盖天说和浑天说。其中,宣夜说缺乏数学基础,无法加以发展;盖天说与浑天说进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