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时代狂澜与士人心波:晚明传奇中的情与理研究
			》
 售價:HK$ 
			96.8
 
  《 
			日本侵华战争及其战后遗留问题和影响
			》
 售價:HK$ 
			74.8
 
  《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售價:HK$ 
			65.8
 
  《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售價:HK$ 
			162.8
 
  《 
			面向全球南方——欧盟与新兴经济体战略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86.9
 
  《 
			罗马法与欧洲:一种法律文化的历史
			》
 售價:HK$ 
			68.2
 
  《 
			英国大历史:时间线上读懂英国3000年,全球化视角下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与动荡
			》
 售價:HK$ 
			64.9
 
  《 
			掌心物语:玩转棉花娃娃一本通
			》
 售價:HK$ 
			86.9
 
 
 | 
         
          | 編輯推薦: |   
          | 以*的科学研究为基础,用生态学的方法思考生命的历史,对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进行革命性的解读,首次面向大众读者的综合性读物。 全方位呈现地球及其生命发展的整体历史,展示人类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所有胜利和迂回,任何BBC纪录片无法替代,是关于地球这颗暗淡蓝点上生命进化的杰作。
 内容丰富,包含关于数次大灭绝前后的化石分析;语言通俗,记录作者多年的野外、教研工作及有趣的轶事;后附大量参考资料,为想更多了解人类从哪里来以及我们星球可能的未来提供指引。
 |  
         
          | 內容簡介: |   
          | 生命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庄严的、渐进的过程,大灾难对生命历史的影响超过了所有其他力量的总和。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生命是由碳骨架组成的,但是其他三种分子(氧、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决定了它是如何进化的。
 自从达尔文以来,我们一直在考虑物种的进化。然而,正是生态系统的进化形成了我们所知的生命世界。
 150多年前首次发表的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的理论,仍然为我们理解生命进化树立了典范但近几十年的科学进步已经彻底改变了这种理解。事实上,目前所接受的地球生命发展史是有缺陷的、已经过时的。两位开创性的科学家彼得沃德和乔克什维克,以其热情、幽默和清晰的笔墨表明,我们对生命历史的许多长期持有的信念是错误的。
 凭借在古生物学、生物学、化学和天体生物学方面多年的经验,彼得沃德和乔克什维克讲述了一个关于地球上生命的故事。这个故事既令人难以置信又令人熟悉、难以忘怀。在一个引人注目的结尾,他们集合了*的前沿研究发现,想象未来生命的历史将如何展开。
 |  
         
          | 關於作者: |   
          | 作者简介: 彼得沃德Peter Ward,TED讲者,古生物学家,华盛顿大学生物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教授,吉姆谢伊科普写作奖获得者。出版作品十七部,包括与唐纳德布朗一起获奖的《稀有地球》Rare Earth。目前居住在华盛顿。
 乔克什维克(Joe Kirschvink),雪球地球假说的先驱,加州理工学院地球生物学教授,也是美国地球物理联盟的成员。目前居住在加利福尼亚的帕萨迪纳。
 
 译者简介:
 李虎,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厦门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工程师。翻译内容包括海洋科学、生物多样性、科学史等方向。已出版译作有《新生命史: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革命性解读》《海滨的生灵》《众病之王:癌症传》等十余种图书。作者简介:
 彼得沃德Peter Ward,TED讲者,古生物学家,华盛顿大学生物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教授,吉姆谢伊科普写作奖获得者。出版作品十七部,包括与唐纳德布朗一起获奖的《稀有地球》Rare Earth。目前居住在华盛顿。
 乔克什维克(Joe Kirschvink),雪球地球假说的先驱,加州理工学院地球生物学教授,也是美国地球物理联盟的成员。目前居住在加利福尼亚的帕萨迪纳。
 
 译者简介:
 李虎,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厦门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工程师。翻译内容包括海洋科学、生物多样性、科学史等方向。已出版译作有《新生命史: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革命性解读》《海滨的生灵》《众病之王:癌症传》等十余种图书。
 王春艳,北京大学计算机辅助翻译硕士,现为厦门理工学院讲师。
 审校者简介:
 吴倩,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物学博士在读,从事古鸟类组织学与飞行演化研究,熟悉生态学、物种保护、古生物学等相关领域。长期从事科学传播工作和科普文章的撰写及审校,为《科研圈》《赛先生》《生地行》等多家公众号编译撰稿。
 |  
         
          | 目錄: |   
          | 前言............i 第一章 辨别时间............1
 第二章 形成一颗类地行星:46 亿~45 亿年前............8
 第三章 生、死和新发现的中间状态............23
 第四章 形成生命:42 亿~35 亿年前............40
 第五章 从起源到氧化:35 亿~20 亿年前............65
 第六章 漫漫长路,肇造动物:20 亿~10 亿年前............92
 第七章 成冰纪与动物的演化:8.50 亿~6.35 亿年前............104
 第八章 寒武纪大爆发:6 亿~5 亿年前............128
 第九章 奥陶纪泥盆纪动物大扩张:5.0 亿~3.6 亿年前............159
 第十章 提塔利克鱼和进军陆地:4.75 亿~3.50 亿年前............179
 第十一章节肢动物时代:3.5 亿~3.0 亿年前............206
 第十二章大灭绝缺氧与全球停滞:2.52 亿~2.50 亿年前............230
 第十三章三叠纪大爆发:2.52 亿~2.00 亿年前............246
 第十四章低氧世界的恐龙霸权:2.3 亿~1.8 亿年前............268
 第十五章温室性海洋:2 亿~6500 万年前............303
 第十六章恐龙之死:6500 万年前............321
 第十七章姗姗来迟的第三哺乳动物时代:6500 万~5000 万前............333
 第十八章鸟类时代:5000 万~250 万年前............348
 第十九章人类和第十次大灭绝:250 万年前至今............358
 第二十章地球生命:可知的未来............376
 注释............388
 |  
         
          | 內容試閱: |   
          | 自然文库第四辑延续了前三辑以唤醒现代人对自然的感知和思考为主旨的选题方向,在此基础上做出调整与优化。内容题材和形式上更为多元化,不局限于单纯的花鸟鱼虫的介绍,更多地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包括早期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前沿科学家在大自然中思考科学真理的方式、现代生态学对人类文明的反思等,由此将视域拓宽到更广阔、更错综复杂的生命网络之中,从更深的层面认识人类所处的现实环境,或陈述事实,或敲响警钟,或指明道路,为探寻未来发展的道路给出有益的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