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镜观中国 1930年代的中国人、中国事和中国景 “走近中国”译丛系列
》
售價:HK$
85.8

《
地中海十城:西方文明的古典基因
》
售價:HK$
97.9

《
国学的天空(国学导师、“百家讲坛”主讲人傅佩荣经典之作)
》
售價:HK$
74.8

《
超人类进化:从仿生到人工智能
》
售價:HK$
86.9

《
九型人格:人人都应该学习的自我认知课
》
售價:HK$
71.5

《
中年面相
》
售價:HK$
63.8

《
疑案里的中国史3艾公子著(中国史里扑朔迷离的40个疑案,惊奇好玩又脑洞大开受益匪浅)
》
售價:HK$
76.8

《
大学问·清代银钱比价波动研究(重绘清代全国各省的银钱比价数据序列,为清代货币史、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
售價:HK$
152.9
|
編輯推薦: |
互联网络,应用,汽车,智能技术,应用,汽车
|
內容簡介: |
《5G车联网技术及应用》从5G车联网的特征与需求出发,循序渐进、全面系统地阐述5G车联网的关键技术和重要应用。《5G车联网技术及应用》第1章介绍车联网的发展以及5G车联网的特征与需求。第2章分析5G核心通信技术下车联网通信信道的特征和建模方法,并给出多种5G车联网系统信道模型。在5G车联网通信信道建模的基础上,第3章和第4章分别详细论述适用于5G车联网通信系统的物理层关键技术和MAC层方案设计。第5章重点介绍5G车联网的多个应用方向,包括无人机辅助数据分发、多车协同定位、无人车协作感知、分布式数据存储和物理层安全研究等。第6章进行总结与展望。
|
目錄:
|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5G车联网介绍 1
1.1 智能网联车和车联网的发展 1
1.1.1 智能网联车的发展 1
1.1.2 车联网技术 3
1.2 5G通信系统 5
1.2.1 移动通信系统的演变 5
1.2.2 5G通信系统介绍 6
1.2.3 5G系统应用于车联网 8
1.3 5G车联网的主要特征和需求 9
1.3.1 5G车联网的主要特征 10
1.3.2 5G车联网的需求 12
参考文献 14
第2章 车载通信信道特征和建模 17
2.1 车载通信信道建模简介 17
2.1.1 车载通信信道建模的分类 17
2.1.2 现有的车载通信信道统计模型 20
2.2 新的车载通信信道统计模型 32
2.2.1 宽带非平稳SISO车载NGSM 32
2.2.2 宽带MIMO车载GBSM 38
2.3 5G的新要求 50
2.3.1 mmWave信道测量 50
2.3.2 大规模MIMO信道测量 51
2.4 3D空-时-频非平稳特性 51
2.4.1 参数方法 53
2.4.2 几何方法 53
2.4.3 混合方法 53
2.5 未来挑战及下一步工作 54
2.5.1 信道测量 54
2.5.2 信道建模 54
参考文献 55
第3章 车联网物理层关键技术 58
3.1 信道估计技术 58
3.1.1 IEEE 802.11p信道估计方法介绍 58
3.1.2 现有信道估计方法比较 63
3.1.3 构建数据导频信道估计法 64
3.1.4 构建数据导频信道估计法的优化 67
3.1.5 车载信道与**??值 70
3.1.6 仿真结果分析 71
3.2 空域调制技术 74
3.2.1 空域调制技术背景 74
3.2.2 差分空域调制设计思路 77
3.2.3 差分空域调制工作原理 77
3.2.4 简化接收机算法 80
3.2.5 性能分析 86
3.2.6 仿真结果与分析 87
参考文献 89
第4章 车联网MAC层方案设计 92
4.1 分布式EDCA机制 92
4.2 基于D2D接入的中心式MAC方案 95
4.2.1 D2D通信介绍 95
4.2.2 基于D2D的车联网通信方案的可行性 97
4.2.3 基于D2D接入的中心式TDMA方案 100
4.2.4 基于D2D接入的中心式OFDMA方案 106
4.3 基于中心式调度的数据分发方案 113
4.3.1 车联网中的数据分发方案 113
4.3.2 车联网数据分发系统模型 114
4.3.3 中心式调度策略 115
4.3.4 基于信道预测的中心式数据分发调度方案 117
参考文献 121
第5章 车联网应用 124
5.1 车联网应用场景和问题 124
5.2 车联网中的无人机辅助的数据分发 125
5.2.1 无人机介绍 125
5.2.2 无人机在车联网中的应用 127
5.2.3 基于无人机辅助的数据传输模型 128
5.2.4 基于无人机辅助的数据传输协议 130
5.2.5 基于无人机辅助的轨迹调度策略 135
5.2.6 仿真结果分析 138
5.3 基于车联网的车辆协同定位 144
5.3.1 背景介绍 144
5.3.2 研究现状 147
5.3.3 多车多传感器协作定位 151
5.3.4 基于重叠联盟形成博弈的协作定位链路选择 160
5.4 基于车联网的无人车协作感知 169
5.4.1 背景介绍 169
5.4.2 单车占据栅格地图的构建 172
5.4.3 概率分布到地图中的映射 176
5.4.4 地图融合模型 177
5.4.5 仿真结果 179
5.4.6 结果分析 189
5.5 基于车联网的分布式数据存储 190
5.5.1 背景介绍 190
5.5.2 动态分布式车载存储系统框架 191
5.5.3 多文件车载缓存方案研究 201
5.6 车联网中的物理层安全研究 209
5.6.1 物理层安全概念 209
5.6.2 车联网中的安全问题 212
5.6.3 物理层安全技术在车联网中的应用 215
参考文献 225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229
6.1 总结 229
6.2 展望 229
6.2.1 物理层技术 229
6.2.2 MAC层方案 230
6.2.3 车联网应用 230
索引 232
彩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