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新加坡环境发展史(1965-2015):迈向环境可持续发展之旅
			》
 售價:HK$ 
			107.8
 
  《 
			山水并野形图研究
			》
 售價:HK$ 
			85.8
 
  《 
			《陈氏香谱》之中国香道(中华经典生活美学丛书)
			》
 售價:HK$ 
			74.8
 
  《 
			历史的局外人
			》
 售價:HK$ 
			63.8
 
  《 
			肖邦钢琴作品全集 第二辑 套装全4册 波兰国家版 原版引进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推荐用书
			》
 售價:HK$ 
			253.0
 
  《 
			轻松读懂大唐风云三百年(全4册)
			》
 售價:HK$ 
			262.9
 
  《 
			成人口腔正畸学 第2版
			》
 售價:HK$ 
			657.8
 
  《 
			永恒——商周时代的艺术
			》
 售價:HK$ 
			173.8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为WileyVCH公司出版的经典教科书《电化学》第二版。为了将现代电化学的概貌和前沿呈现给读者,作者对原著*版进行了全面和彻底的更新。本书介绍了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不同科研领域中的延伸和拓展,例如半导体、生物电化学、电催化、新溶剂和新材料、新的理论研究方法以及电化学振荡体系等。贯穿本书的中心思想是突出电化学在当代工业中的*应用,例如燃料电池、锂电池、超级电容器和实用型电催化剂等。 本书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电化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包括传统的电化学技术以及现代的光学、谱学、质谱和扫描探测技术。因此,本书可以作为化学、化工、材料学和物理学专业学生和科研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  
         
          | 目錄: |   
          | 第1章基础、定义和概念1 11离子、电解质和电荷的量子化1
 12电化学池中从电子导电到离子导电的转换2
 13电解池与原电池分解电势与电动势emf4
 14法拉第定律5
 15量度单位制7
 参考文献9
 第2章电导率和离子间的相互作用10
 21电解质基础10
 211电解质导电的基本概念10
 212电解质溶液电导的测量11
 213电导率14
 214电导率值15
 22电解质电导率的经验定律16
 221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16
 222摩尔电导率和当量电导率16
 223科尔劳施定律和强电解质极限电导率的测定17
 224自由离子独立迁移定律和弱电解质摩尔电导率的测定19
 23离子迁移率和希托夫传输20
 231迁移数以及离子极限电导的测定20
 232离子迁移数的实验测定22
 233迁移数和离子极限电导的数值23
 234离子水化作用23
 235质子异常的电导率,H3O+的结构和质子水合数25
 236离子迁移速率和离子半径的测定瓦尔登法则27
 24电解质电导理论稀电解质溶液的德拜休克尔昂萨格理论28
 241模型描述离子氛、弛豫效应和电泳效应28
 242计算中心离子和离子氛产生的电势离子强度、离子半径和离子云29
 243适用于稀电解质溶液电导的德拜昂萨格方程32
 244交流电场和强电场对电解质电导的影响34
 25电化学中的活度概念34
 251活度系数34
 252计算浓度依赖的活度系数35
 253浓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38
 26弱电解质性质46
 261奥斯特瓦尔德稀释定律46
 262电离受电场的影响48
 27pH值的定义和缓冲溶液48
 28非水溶液51
 281非水溶剂中的离子溶化作用51
 282非水溶液电解质的电导率52
 283含质子非水溶液的pH标度53
 29电导率测量的应用54
 291水的离子积的测定54
 292难溶盐溶度积的测定55
 293难溶盐溶解热的测定55
 294弱电解质热力学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55
 295电导滴定原理56
 参考文献57
 第3章电极电势和相边界的双电层结构58
 31电极电势及其与浓度、气体压力和温度的关系58
 311电池的电动势和化学反应的最大可用能量58
 312电极电势的本质,Galvanic电势差和电化学势59
 313电极电势以及金属与含该金属离子的溶液间的平衡电势差的计算——Nernst方程61
 314氧化还原电极的Nernst方程61
 315气体电极的Nernst方程63
 316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的测定63
 317原电池的示意表示64
 318从热力学数据计算电池的电动势66
 319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67
 3110电池电动势与压力的关系——水溶液电解时的残余电流68
 3111参比电极与电化学序列70
 3112第二类参比电极73
 3113非水溶剂中的电化学序列76
 3114非水溶剂的参比电极以及工作的电势范围78
 32液接电势78
 321液接电势的起源78
 322扩散电势的计算80
 323有或没有迁移的浓差电池81
 324Henderson方程82
 325扩散电势的消除83
 33膜电势84
 34双电层和电动力学效应86
 341Helmholtz和扩散双电层Zeta电势86
 342离子、偶极和中性分子的吸附——零电荷电势89
 343双电层电容89
 344电化学双电层的一些数据91
 345电毛细现象92
 346电动力学效应——电泳、电渗析、Dorn效应以及离子流电压94
 347双电层的理论研究96
 35半导体电极的电势及相边界行为98
 351金属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98
 352半导体电极的电化学平衡101
 36电势差测量的应用102
 361标准电势与平均活度系数的测定102
 362难溶盐的溶度积104
 363水的离子积的确定104
 364弱酸的解离常数105
 365热力学状态函数ΔrG0、ΔrH0和ΔrS0以及化学反应相应的平衡常数的确定106
 366用氢电极来测量pH值107
 367用玻璃电极测量pH值110
 368电势滴定的原理113
 参考文献114
 第4章电势与电流115
 41流过电流时的电池电压与电极电势的概述115
 411超电势的概念117
 412超电势的测量单电极的电流电势曲线117
 42伏安曲线中的电荷转移区118
 421借助Arrhenius方程来理解电荷转移控制下的电流电势曲线119
 422交换电流密度j0与不对称因子β的意义122
 423交换电流密度与浓度的关系124
 424涉及多电子连续转移的电极反应125
 425偶合化学平衡的电荷转移电化学反应级数127
 426有关电荷转移问题的进一步理论考虑133
 427活化参数的确定以及电化学反应与温度的关系136
 43浓差超电势——物质的传质对伏安曲线的影响137
 431浓差超电势与ButlerVolmer方程式的关系138
 432扩散超电势与扩散层138
 433在恒电势和恒定表面浓度cs下的电流时间关系140
 434在恒电流条件下的电势时间关系恒电流电解法141
 435对流传质与旋转电极142
 436通过电迁移的传质过程NernstPlank方程147
 437球形扩散147
 438微电极149
 44同时发生的化学过程对伏安曲线的影响151
 441反应超电势、反应极限电流和反应层厚度151
 45吸附过程154
 451吸附等温线的几种形式154
 452吸附焓和Pauling公式156
 453电流电势行为和吸附极限电流157
 454交换电流密度与吸附焓的关系,火山曲线158
 46电化学结晶金属的沉积与溶解158
 461金属沉积的简单模型159
 462螺旋位错存在下的晶体生长162
 463欠电势沉积163
 464金属溶解与钝化的反应动力学164
 465电化学材料科学与电化学表面技术166
 47混合电极与腐蚀168
 471酸腐蚀的机理168
 472氧腐蚀169
 473电势pH值关系图Pourbaix图170
 474腐蚀防护171
 48半导体电极上的电流173
 481半导体上的光效应174
 482光电化学175
 483光伏电池176
 484太阳光能的捕获利用177
 485利用光电化学技术消毒179
 49生物电化学180
 491一种典型的氧化还原酶葡萄糖氧化酶的生物电化学181
 492几种生化物质的电化学研究182
 参考文献186
 第5章电极电解液界面的研究方法190
 51稳态伏安曲线的测量190
 511恒电位仪190
 512利用电势阶跃法测量反应动力学数据191
 513有效控制传质条件下的测量192
 514利用湍流对快速反应进行稳态测量194
 52准稳态测量方法196
 521循环伏安法研究电极吸附和电极过程的电化学谱学法197
 522交流AC测量法209
 53研究电极表面吸附层的电化学方法219
 531测量流过的电量220
 532电容的测量221
 54谱学电化学及其他非经典研究方法222
 541序言222
 542红外谱学电化学224
 543电子自旋共振230
 544电化学质谱234
 545其他重要的测量方法242
 546扫描显微技术243
 55纳米结构的制备,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向真空转移的结合247
 551利用STM针尖制备纳米结构SECM实验247
 552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与向真空转移的结合248
 56光学方法250
 561椭圆偏振技术251
 562XAS、SXS和XANES254
 参考文献256
 第6章电催化与反应机理259
 61电催化概述259
 62氢电极261
 621吸附中间产物对伏安曲线的影响262
 622溶液pH值和催化剂表面状态的影响263
 623铂电极上氢的氧化及氧的化学吸附264
 63氧电极反应265
 631利用旋转环盘电极研究氧的还原反应266
 64甲醇氧化267
 641甲醇在酸性电解液中氧化的平行反应途径268
 642甲醇吸附269
 643甲醇氧化的反应产物及吸附的中间产物269
 644表面结构及吸附阴离子的影响271
 645甲醇氧化反应的机理271
 646甲醇氧化的催化促进剂272
 65CO在铂电极表面的氧化反应273
 651吸附在Pt111表面上的CO的表面结构的确定274
 652溶解CO存在时CO的氧化275
 653CO氧化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276
 654CO在高过电势时的氧化、传质和氧覆盖度的影响277
 66将乙醇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78
 67有机电化学中的反应机理279
 671一般事项279
 672有机电化学电极过程分类280
 673氧化过程电极电势、反应中间物和最终产物282
 674还原过程电极电势、反应中间物和最终产物283
 675更多的电有机反应及电极表面的影响284
 676电化学聚合285
 68电化学体系中的振荡287
 参考文献289
 第7章固体及熔融盐离子导体电解质291
 71离子导电固体291
 711固体中离子导电的原因291
 712固体电极上的电流电压测量293
 72固体聚合物膜电解质SPE’s295
 721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体系的电流电压测量296
 722其他聚合物膜296
 73离子导体熔融物299
 731导电性299
 732电流电压研究300
 733高温熔融物的其他应用301
 734室温熔融盐301
 参考文献302
 第8章工业电化学过程304
 81简介304
 811电化学过程的特点304
 812经典电解槽设计及空间时间产额305
 813电催化剂的形貌307
 814活化超电势308
 82电化学制备氯气和氢氧化钠309
 821电解氯化钠水溶液过程中的电极反应309
 822隔膜电解槽310
 823汞齐电解槽311
 824离子交换膜过程313
 825用氧阴极的离子膜过程313
 83金属材料的电化学提取与提纯317
 831水溶液中的金属材料提取317
 832水溶液中的金属材料提纯318
 833熔盐电解318
 84无机化合物的特殊制备方法320
 841次氯酸盐、氯酸盐、高氯酸盐320
 842过氧化氢和过二硫酸321
 843传统水电解过程321
 844现代水电解过程和制氢技术321
 85电有机合成323
 851工艺和特征综述323
 852己二腈——Monsanto工艺324
 86现代电解池设计325
 87未来可能的电催化327
 871异相化学反应中催化活性的电化学改性NEMCA效应327
 88组分分离技术329
 881废水处理329
 882电渗析330
 883电泳331
 884核工业中的电化学分离步骤331
 参考文献333
 第9章电池336
 91基本概念336
 92电池的性能、组件和特点337
 921铅酸蓄电池的功能和结构337
 922锌锰干电池的功能和构成338
 923电解液和自放电339
 924开路电压、比容和能量密度340
 925伏安特性、功率密度和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图340
 926电池放电特性341
 927充电特性、电流效率、能量效率和循环次数342
 928电能和电池装机功率的成本343
 93二次电池体系343
 931传统二次电池343
 932最新进展345
 933二次电池体系数据总结353
 94锌锰干电池以外的其他一次电池体系356
 941碱性电池356
 942锌汞氧化物电池356
 943锂一次电池357
 944一次电池体系中的电极和电池特性358
 95燃料电池359
 951使用气体燃料的燃料电池360
 952最新进展362
 953使用液体燃料的燃料电池369
 96空气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372
 961金属空气一次电池372
 962金属空气二次电池373
 97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效率374
 98超级电容器375
 参考文献377
 第10章电分析领域的应用379
 101使用电化学指示剂的滴定过程379
 102电分析方法381
 1021极谱法和伏安法381
 1022其他方法——库仑法、电重量法和计时电势法387
 103电化学传感器389
 1031电导及pH值的测量389
 1032氧化还原电极390
 1033离子选择性电极390
 1034气体分析传感器393
 参考文献398
 |  
         
          | 內容試閱: |   
          | 本书为WileyVCH公司出版的经典教科书《电化学》第二版。为了将现代电化学的概貌和前沿呈现给读者,作者对原著第一版进行了全面和彻底的更新。本书介绍了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不同科研领域中的延伸和拓展,例如半导体、生物电化学、电催化、新溶剂和新材料、新的理论研究方法以及电化学振荡体系等。贯穿本书的中心思想是突出电化学在当代工业中的最新应用,例如燃料电池、锂电池、超级电容器和实用型电催化剂等。 |    |